略阳名胜古迹
铁佛寺塔
该塔位于略阳县城北55公里的白水 江镇铁佛寺村,始建于明正德年间, 为七层楼阁式砖塔,铁佛寺已损尽, 原寺背山临水,为五龙斗宝(五座 山对一座寺)的风水宝地。
铁佛寺村清代四合院
铁佛寺村清代四合院为典型的陕南民居。 略阳民居在陕南具有代表性。由于雨水较多,民居 借助于挑檐梁,檐口出挑深远,有的达1米以上, 有的楼房在分层次做腰檐,类同南方民居,以保护 墙面不受雨淋。有的民居上部阁楼裸露木构架,填 以竹笆或木版,在竹笆上墁草泥刷白灰浆、石砌勒 脚,形成鲜明的陕南民居的造型特色。
江神பைடு நூலகம்、紫云宫
江神庙又名王爷庙,在略阳县城内南街嘉陵江边,据测算,最 晚建于明末清初,道光年间重修,现存三联两院,面阔20米, 院屋进深55米,建筑面积约1210平方米。现对外展示的有“略 阳出土文物展”和“民俗文化展”。 紫云宫又名新江神庙,位于江神庙东南的高台小学内。有四合 院连戏楼一座,两边厢房12间,两头连接砖尖式钟楼、鼓楼各 一座,建筑时间约略迟于江神庙。以上两处建筑的特点是:重 于木雕和彩绘,外观华丽,具有氐羌文化特色。其装修大量使 用档风板,以对檐椽和梁架起遮盖保护作用,斜撑柱为金雕木 虎,板绘图画多兽头(熊、野猪、猴之类)、氐羌人物和人物 故事,绘画中的人物形象新奇,衣着服饰与汉族迥然不同,显 示出地方特色和写实风格,体现了氐羌族的“自然崇拜”和 “图腾崇拜”,是研究本县历史及氐羌文化的重要史料。
千年睡佛
在后洞的玉柱边。是一尊体态丰满的慈祥沉睡的钟乳 天然大佛。这形象逼真的天然钟乳大佛,身披袈裟, 慧眼紧闭,袒胸露腹,赤脚侧卧。在洞内暗淡、恬静、 幽冥的气氛中,这尊千年睡佛身边,曾流传着:你哪 里痛,就把睡佛哪里模一下,立即就好。至今,游人 还是手抚睡佛,祈求祝愿。在后洞的睡佛旁边,是直 立着的一根天然形成的钟乳石柱,仿佛支撑着整个天 然洞穴。据说,模了"石柱",可以成为栋梁之材,游 人纷纷扶柱相摸,久而久之,使这根天然的石柱日愈 光亮,阳光射入,银光闪闪,故人称"玉柱"。
析里砭栈孔遗迹、长峰寺栈道遗迹
连接故道和祁山道沿嘉陵江通往川蜀的古道, 是蜀道北段的主要道路之一。沿江两岸有栈道 石孔多处,其中白水江长峰一带道迹显见, 口析里砭有“凿开天险”四个摩崖刻字,并有 栈道孔37个。
嘉陵道 接故道和祁山道沿嘉陵江通往川蜀的古道,为蜀道北段 的主要线路之一。沿江两岸有栈道石孔多处,其中白水江长峰一 带道迹显见。罝口析里砭有“凿开天险”四个摩崖刻字,并存栈 道孔37个。下游高潭子也有栈孔和踏步石阶遗迹。 沮水道 本县东部一条古道,因沿沮水,故名。沿途险峡之地 有栈道遗孔,张家坝大河地内存有修三星桥碑记,两河口至大黄 院有指路碑。宋代诗人陆游曾经此道并作诗《沮水道中》。 青泥岭 在本县西北青泥河乡境内,因“悬岩万仞,山多云雨, 行者屡逢泥淖,故名青泥。”为蜀道最艰险一段。唐宋时此地设 有驿站。李白诗《蜀道难》中“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杜甫诗《泥功山》中“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均指此。宋 嘉祐年间改线新修白水路,青泥路即废。至今此地仍可显见栈道 孔迹,并有石阶踏步。 飞仙岭 在接官亭臭草塘沟口。旧志载:“徐佐卿在此修炼成 仙飞升,故名。”唐时蜀道经此,曾有阁道百余间,后毁尽。杜 甫在《飞仙阁》诗中写道:“栈云栏干峻,梯石结构牢”。
浆水鱼鱼曰鱼,其实并不似鱼,酷如蝌蚪。外地人多不知做 法,秦人有戏谑者夸口为手工一一捏制,遂使外人叹为观止。
秦人老少皆能作,依凉水加白矾将豆粉搓成硬团,后以 凉水和成粉糊,使其有韧性。锅水开沸,粉糊徐徐倒入,搅, 粉糊熟透,压火,以木勺着底再搅,锅离火,取漏勺,盛之 下漏凉水盆内;“鱼”,则生动也。
略阳县县名备考
略阳县名的解释有三: 1.南宋开禧三年(1207)吴曦降金,受封“蜀王”,国号 “转运”。月余,被安丙等人平之,南宋改顺政县为略阳县名至 今。旧《略阳县志》、《汉中府志》、《陕西省通志》多释为 “用武之区曰略,治在象山之南曰阳。” 2.清道光《略阳县志》载:“略阳,汉县也,在今巩昌界。 后魏侨置略阳郡、县于此,赵宋遂以名县,沿汉旧也。” 1984年史念海在《陕西地方志通讯》撰文《以陕西省为例探 索古今县的命名的某些规律》认为:县经移徙,仍用旧名者。现 在陕西省的各县中至少有五个县。“略阳,也是西汉所置县,本 来设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西,也是后来移到现在的地方, 仍称略阳县,……。略阳的县名中间却隔了一段时期才又复用旧 称”。 注:南北朝时略阳县和晋时所置的略阳郡,皆曾侨置于汉中附 近,(见《宋书· 州郡志》和《南齐书· 州郡志》) 3.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汉中知府张良知在《游灵岩记》 碑文中曰“时过午,即不见日。盖山高西障,此略阳之得名也。”
佛身金光闪闪,据说 这是陕南最大的一尊 佛像。佛像身后还有 一个更深的洞,便是 金龟洞。洞内一片漆 黑,让人感觉稍微把 头抬起一点准会撞破 额角,擦破鼻子。洞 内有一个大的金龟, 神态温和。
《甫阝阁颂》
《甫阝阁颂》全名《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甫阝阁颂》摩崖, 刻于东汉建宁五年(公元172年),所记武都太守李翕主持 修建析里甫阝阁桥之事,位于徐家坪析里砭嘉陵江西岸, 距水面约8米。1977年底因修路,将其凿剥移嵌至灵岩寺前 洞右侧石崖。此摩崖碑文系仇靖撰文,仇绋书写。《甫阝 阁颂》摩崖高170厘米,宽125厘米,碑文19行,每行27字 (第6行、12行均为11字)。碑石上下角剥落,并有拉船纤 绳磨痕7道,字迹清楚者仅为240余字。此摩崖为珍贵的汉 碑,与汉中《石门颂》、甘肃成县《西峡颂》齐名,尤其 它的汉八分隶书,独树一帜。魏晋以来,其拓片流行全国, 蜚声海内外,为历代文学家、书法家所推崇。
是裹 一 氐着 种 金 羌白 饮 裹 族色 食 银 饮的 , ” 食大 因 : 用 的米 金 玉 遗, 黄 米 传故 色 面 称的配 “玉大 金米米 裹粉蒸 银中煮 ”夹的 ,
“
是小做玉出菜 略菜成米豆豆 阳食的面腐腐 县用一配后节 人,种白,节 们其饭面再: 普味食擀下用 遍酸,制入豆 喜甜并成“浆 欢可配的节煮 的口蒜一节开 一,辣种子掺 种清子短”上 地香、面(浆 方宜泡条当水 饮人菜)地菜 食,等,以点 。
武则天造字
《橖榰 埊》摩崖 刻于民国元年(1912),在灵 岩寺奈何桥边崖上。四字高22厘米,宽18厘米, 为古汉字,读音为撑支天地。意指灵岩洞内的 天然石柱。传说为唐武则天所造字。 民国略 阳首任县长熊会昌书刻于此。
之篆 ( 《 印书 厘 忠 ”“ 米 清 一忠 , ) 粹 方清 额 , 德 。粹 书 存 之 德“灵碑 之哲岩》 碑宗寺石 ”皇。碑 ,帝碑刻 正御高于 中书 南 钤” 宋 有,厘绍 “中米定 御双,三 书行宽年 138
南山塔
南山古塔位于略阳县城南山腰,全塔七 层,高26米,始建于明末清初,传为防 止男女二山重逢易阻三江之水,致水患, 而修建。现经重新修葺,并配以彩灯, 夜晚南山塔就像一颗闪耀的明珠,成为 一大景观。依据南山塔,先后修建了南 山公园和集吃、住、娱乐为一体的恒源 山庄,使南山更加美丽。
东门楼
明代建筑,位于城东八渡河西。为双层 檐、五架梁、四面坡的全木结构,属重 檐歇山式建筑,楼阔14.6米,进深9.9米, 1981年水淹后已修葺一新,并修复了楼 基城墙80余米。
羊皮鼓舞
羊皮鼓舞离不开羊皮鼓,它是舞蹈表演中的伴奏乐器, 具有特定的套路,形成羊皮鼓舞的独特风格和动律。羊 皮鼓是用羊皮蒙在蒲扇形或桃形的铁圈上,并在铁圈的 把柄处系许多小铁环(多为八或十二个),制成可以舞 动的单面鼓,它是用藤鞭打鼓面和摇动铁环发出的“彭 嚓”声,构成舞蹈节奏和丰富多变的鼓点音响。通常情 况下,由两男性表演。
菜品饮食
略阳主要风味小吃有:罐罐茶、核桃烤 饼、锅边猪油花、干定馍、盐酥馍、菜 豆腐浆水面、节节子、拨拉子等。
罐罐茶
略阳“古为白马氐之东境”,白马氐即为羌族,羌族人以 游牧射猎生活为主,常食牛羊肉,茶叶是日常生活的必需 品,略阳山寒地湿,气候较凉,因而易生胃寒,罐罐茶能 消食,散寒润肺,解热治风寒头疼。民间流传:“乡土风 味罐罐茶,略阳城乡不离它;清早起床挂顶锅,柴棒树根 火架大;水倒半罐放茶叶,面拌调和清油下;茴香、藿香、 生姜加,边煮边调油盐茶;一人一碗放调料,腊肉、核桃、 鸡蛋花;火烤干馍香又脆,肚饱心暖精神佳。”
青泥岭古银杏
李白诗《蜀道难》中“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 峦”,杜甫诗《泥功山》中“朝行青泥上,暮在青 泥中”均指此。青泥岭旁青泥河为嘉陵江一级支流。 青泥河村琵琶寺学校门前的两棵银杏树,传说为李 白所栽,距今1200多年,两树相距8.3米,东为雄 树,高约26米,树围8.5米,5人方可环抱,西为雌 树,高约17米,巨枝粗丫均呈黑褐色,皮粗砺斑驳。 雄树奇特处有二:一是树上寄生着一大一小的两株 桑树,生机勃勃,交错混生。二是有人攀登采摘过 名贵中草药金耳环。雌树至今年年结果。
莫奈何"在前洞的飞来 石旁边,是一个形状怪 异的东西,由生铁铸成, 呈盘旋尖顶状,共分5 层,由底层而上,层层 收敛,形成一浑圆尖顶。 据说是因为相传在古代, 所有造钟之人在这里造 出的钟不是敲不响就是 有漏洞,所以烂钟被一 人随手一丢。有一说法 是害怕打扰了后洞的睡 佛,于是就将此物叫" 莫奈何"。
灵岩寺
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的灵岩寺位于略阳县城南3.5km 处嘉陵江 东岸,它依托山崖两个天然溶洞(前洞景阔,洞口高约25米, 宽约50米,深60余米,呈虎口形)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巧 妙结合,自成天趣,构成一处独有神韵的宗教名胜,是陕西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陕西省风景名胜区。寺内现存碑碣、 摩崖石刻多达130余通,素有小碑林之称,东汉《甫阝阁颂》 的八分汉隶享誉书法金石学界。灵岩寺景致别有情趣。前洞: 大雄殿后藏金龟,唐棕三株佛前香;后洞:十八罗汉伴睡佛, 药水千年身下流;洞前:玉柱一根撑天地,勾连两洞奈何桥; 洞外:飞仙石前忆玄宗,望江楼上山水雄。
1230 85
制我 令国 迄 古 今 刻 最 早 的 交 通 规 则
--" 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