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形势下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武 雯1 王 硕2 1.边防学院边境管控教研室 2.西安政治学院军队政治工作学系 摘 要:本文从新形势下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需求出发,针对当前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 人才队伍
人才是兴军之本,也是制胜之本。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对官兵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军事人才的信息知识、信息技术和信息能力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必须牢固确立“部队建设向信息化推进,育才就要向信息化聚焦”的理念,把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来抓,努力解决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切实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空间和环境,努力营造浓厚氛围。
一、信息化人才的内涵
信息化人才这一概念,是伴随着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演变而逐步形成并提出的。
关于什么是信息化人才,目前有很多不同程度的定义。
广义上来讲,信息化人才是指树立信息化理念、掌握信息化基本理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特别是信息化素质、特别是相关岗位职责的新型军事人才。
从狭义上来讲,信息化人才是指在军队相关信息化岗位上工作,具有专业信息化知识和素质能力的人才。
综合看来,信息化人才是适应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的特殊人才群体,是新型军事人才的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是具有一般军事人才“共性素质”和信息化素养“个性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
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还显薄弱。
信息基础设施是保障军事信息传输、处理、安全防护和综合管控的各种软、硬件设施的总称,是信息资源发挥作用的必要前提,也是信息传输、交换和共享的必要手段。
只有建立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化人才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自身的水平才能得以不断地提高。
随着军事信息化建设的展开,在很多基层部队,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不同规模的实施。
尽管如此,有些基层部队地处偏远、经济不发达地区,信息化建设及后期维护方面仍存在不少困难,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仍显薄弱,难以满足部队信息化人才的发展需求。
2.部队官兵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信息素养指的是人能够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能力。
作为信息化人才,信息素养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素养。
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在工作岗位和学习生活中,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及时地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1)多数部队官兵了解一定的信息化战争知识,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能够一定程度地获取所需的信息,但准确率和有效率有限,在已有信息基础上的创新能力较弱。
(2)一部分部队官兵的信息素养水平较高,能够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有些部队官兵的信息素养水平较低,甚至缺乏基本的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知识,可见信息素养水平存在的差异之大。
3.自主学习意识亟待加强。
基层部队工作任务多压力重,要想胜任工作,学习就始终不能放松,这也是信息化人才能得以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主学习意识是自身进行不断发展,提高个人综合水平的不竭动力。
自主学习意识能够促进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获取最新动态信息,扩充理论知识,增强工作能力,进而实现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的目的。
目前,一些基层部队官兵的自主学习意识较为淡薄,缺乏足够的自主学习的动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岗位危机感的强弱,因为一定的危机感会激发个人的学习动力,以此来满足岗位需要。
4.数据资源难以真正共享。
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军队信息网络建设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绝大部分基层部队均实现了军队网络进军营,可以在一定范围地登陆各类网站查找所需资源,但是作为数据存储量巨大的文献数据库在有些部队还都没有开通。
因此要是想查找所需的资料信息,仅通过杂志、报纸和网页,了解当前动态趋势方式较为有限,主动查询信息更为困难,难以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
三、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在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同时,充分考虑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与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特殊要求,制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相关机制,扭住关键环节,积极主动作为,为信息化人才成长、施展才干创造良好条件,切实做到信息化人才科学配置,资源高效使用,全力打造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1.建立培训机制,强化能力素质。
充分发挥军队院校和教导队的教育功能,将部队官兵按年龄、级别以及信息技能水平划分层次,再根据划分的层次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设置教育学习班,结合相关信息素养培训,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战争为出发点,优化部队官兵的知识结构,使其能力素质得到强化。
2.吸纳地方人才,定期调整交流。
根据信息化建设需求,力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选拔吸纳信息技术人才,更新信息化人才的选拔与培养观念,拓宽渠道,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快速形成能力。
可在征接新兵、选拔士官时,注重接收一批在计算机网络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或者在信息行业经历丰富的社会青年入伍,并充实到基层部队。
与此同时,要调配使用信息化人才。
依据信息化建设实际,由基层部队提出需求,可在一定范围内调配使用,赴部队任职或者代职,使人才得以定期调整交流,以满足信息化人才缺口。
3.建立评估机制,实现数据监管。
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过程的监控和效果的评定需要建立动态评估机制。
依据相关理论制定信息化人才标准,在各级建立信息化人才动态评估机制,完善信息化人才的考评指标体系,创新信息化人才考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化人才水平进行定期评定,并对人才的培养、使用、流动情况进行数据监管。
正确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实现需求与培养目标的最佳结合,推动信息化人才培育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4.深挖教育资源,搭建网络平台。
创建并完善数据库平台,为部队官兵提供大量可查询的信息;同时积极创建网络教育平台,利用网络课堂的形式,广泛开展网上教育,最大限度地实现院校与基层部队的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信息化人才的成长以及自身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良等:《对边防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思考》[J].乌鲁木齐民族干部学报.2013.3
[2]黄保民等:《边防信息化人才培养举措》[J].信息化建设研究.2011.2
[3]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军队信息化建设概论》[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
[4]许为飞:《对信息化条件下院校与部队共育人才的思考》[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8.
2014年・10月・上期经营管理者
学 术
理 论
经营管理者 Manager' Journal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