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的建设

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的建设

——它打破了原先学科体系中仅仅关注知识,更 加注重知识中的能力;
——它不再从增加知识或减少知识的角度思考问 题,而是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考问题;
——在课程中切出一块,让学生有自己的时间与 空间。
三类课程的结构关系
(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程结构关系
(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不同学生学习相同内容
不同学生学习不同内容
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的 建设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李宏
一、重温两类课程纲要
先简单回忆关于两类课程的纲要,我们可以 对照学校的情况,进行思考,看学校的做 法是否符合纲要的要求。
从功能上,多维交叉的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为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 技能;可再生长的基础知识和再发展的基本能力。
拓展型课程:①对基础型课程的拓宽与延伸 ②为学生素质的不同方向和不同层 次发展,以适应社会多样化需要。
“兴趣活动”和“综合实践” 研究型课程:从学生身边和社会生活中提出问题,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收集材料,处理信息, 研究和解养
研究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
创造性学力
①具有适应知识时代与应具备的探 究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②用批判性眼光进行学习、理解和 创新的态度与能力 ③开放性、多维度的知识与技能结 构
创造性思维相对比较欠缺。
——整个课堂教学、基本上都同向思维
——整个教学中,注重答案、注重结果、忽 视过程、忽视探索。
——受的教育,极少表现创新精神的人,最 被赞扬的是“聪明”,即:记忆力好,听老 师话,善解人意。
二、当前两类课程现状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围绕学校国际教育特色, 推出了16门关于世界文化的课程供学生选 修,并围绕女子教育特色,初步形成了女 子特色系列课程,包括女子成才课,女子 学习方法指导课,女中学生心理热点问题 研究课等。
朱家角中学将原来的传统兴趣活动整合到拓 展型和研究型课程之中,充分利用地域资 源形成了古镇文化课程。朱家角古镇水资 源的保护和利用,朱家角古镇文化和旅游 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成为校本教材。
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在课程 方面提出:“美国学生在4、8、12年级毕 业时有能力在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 史和地理学科内容方面能应付挑战”。最 近特别强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我国台湾地区 2000年新颁布的九年一 贯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把人、自然、社 会作为有机整体,用整合的观点规划课程。 提出培养学生科技与资讯、主动探索和研 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 达沟通和分享等十大能力作为目标。
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
知识获取
必修课程 分科课程
选修课程
学习要求
综合课程
内容组织
一期课改是三大板块:
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
——以学科知识来构架学生
——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基本上无法由自 己掌握:在学校,教师控制了学生的时 间与空间;在家庭,父母控制了孩子的 时间和空间
——多维的交叉的课程结构,从平面拓展到立体;
——干部制度(选拔制度,用人制度)对那些 富有个性、思维开阔,富有创见的干部,往往 很难上去。而我国又是等级制度比较森严,民 主意识比较淡薄,也使创造性思维缺乏氛围。
知识面狭窄,缺乏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 系。
一些人离开学校后,再系统地学习知识 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差。
日本 日本每十年更新一次国家基础教 育课程。2002年即将实施的新课程,力求 精选教学内容,留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 空间。教育指导思想突出四个方面:
根据办法特色开发课程 根据教师特长开发课程 利用基地开发课程 利用区域内的资源开发课程 开发学科拓展课程
三、下一步的工作
抓好点上工作,树立典型和示范,开发出成 熟的课程。
教研员参与开发学科类拓展,提高学生学习 的兴趣。
举办大型的现场交流会,创设氛围,引起学 校重视。
探索区域管理的方法,出台措施,使两类课 程管理规范化。
研究型课程(研究性学习),在国际上开展时间也不长,在约早于 我们三到五年。 德国“项目研究”;
法国“适度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日本“综合学习”; 美国“项目学习”; 香港“真诚活动,专题研修”。
崇明县三烈中学,根据绿色教育的办学特色, 引导学生研究与绿色教育有关的课题,建 立以绿色教育为主题的拥有150多个课题库, 如环境科学实践、崇明坼船业对生态环境 的影响、农村生活垃圾的调查与防治对策 研究等。
英国 英国1988年颁布《教育改革法》, 首次提出推行国家课程,制定课程标准, 1999年英国颁布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准强调: 四项发展目标:精神方面的发展,道德方 面的发展,社会方面的发展,文化方面的 发展。六项基本技能:交往、数的处理、 信息技术、共同操作、改进学习、解决问 题。
新加坡 2001年新加坡课程改革提出使 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成为勇于革新、善 于获取信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以适应 21世纪的需要。
(共同基础)(不同基础)感兴趣的选修 自主性的选修 (不同基础)自主选择课题
限定性的选修
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
预设性课程(必修) 重视基础知识体系 教师传授作用 掌握知识
预设性课程(必、选修) 重视智能发展体系 教师主导作用 个性发展
生成性课程(必修) 重视实践体验体系 教师指导作用 反思过程
欢迎各校和我们联系,把你们的特色介绍给 我们,为我区两类课程的建设上台阶出谋 划策。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提高国际意识;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为学生掌握本质的基本内容和个性发 展创造宜人的教育环境;
△鼓励每所学校办出特色和标新立异。
韩国1997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强 调实验、学习、讨论、自由活动、社会服 务等亲自体验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以培养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入“区别 性课程”,从1年级到10年级,数学、英 语、朝鲜语、科学和社会等五科设置分层 课程;11年级到12年级,大量引入选修课 程。
以基础性学力中突出发展性学力,创造 性学力
20世纪八十年代:知识、技能、态度; 20世纪九十年代:态度、知识、技能;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态度=基础学力
二期课改 基础性学力中突出发展性学力; 而发展性学力又以创造性学力为核心(形成新的学 力观念和思想)
发展性学力
可持续发展的态度,能力与知识
①终身学习观念 ②不断进取的精神 ③克服困难的毅力 ④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⑤作为发展的再生性强的知识和技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