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杆路、直埋、管道测量要求

通信杆路、直埋、管道测量要求

第一部分杆路测量一、与测量相关的电杆名称(1)中间杆:直线杆路中的电杆(2)角杆:杆路转角处的电杆(3)终端杆:杆路终端处的电杆(4)其他受力不平衡的电杆:如过河或跨越障碍物的跨越杆,地形坡度变化较大处的电杆等。

(5)间距:两个建筑物上下垂直相距的尺寸,成为间距或垂直空距。

(6)距离:两个建筑物前后相距的尺寸,成为距离或水平空距。

(7)隔距:间距和距离的笼统称呼。

(8)跨越:线路从其他设施上面通过,成为跨越。

(9)穿越:线路从其他设施下面通过,成为穿越(10)交越:跨越和穿越的统称。

(11)内角:以角杆为顶点,线路转弯处内侧的角叫内角,一般小于180度而大于90度。

(12)外角:以角杆为顶点,线路转弯处外侧的角叫外角。

(13)方向角:指线路行进方向的延长线与转弯后的直线所构成的夹角。

图1 一般杆路图二、 一般定位测量方法 1. 直线段的测量1) 先选定角杆或终端杆的位置、树标(远树大旗标、近立标杆)。

2) 从起点处开始向旗标方向丈量杆距,每一杆距立一标杆,并由看标人标直方向和标杆,以三根标杆对准标旗为止。

3) 第四根杆和第五根杆确定后,由第四和第五根杆倒换着前进,直到本段结束。

4) 测定的标杆位置均应打入标桩,作好记录以备制图和查找。

2. 角杆的角深测定角杆的负载承受的垂直分力和拉撑力的大小,主要的因素确定于角度C图2 直线段看标方法的大小,直接影响杆路的稳固性。

线路转弯时,可用两种方法来表示转角的大小。

即用两侧线路所夹的内角或衬角的角度表示,如图3所示。

在现场测量角度比较麻烦,不易准确,通常用丈量角深的方法测量。

如图3所示。

根据平面几何原理,设AB=AC=标准杆距在A点作BC连线的垂线A E⊥BC则AE的长度叫角深。

在实际测量中常用比例方法缩小边长,丈量的结果再乘以同一缩小的倍数,才是所测的角深。

角深与内角的关系:角深越长,内角越小;反之越大。

角深实用测量方法(1)先在AB档方向内插E杆,使BE=5米,又在BC方向内插G杆,使BG=5米。

取10米长的皮尺,把两端分别固定在E点和G点,拉紧皮尺中点(5米处)向外绷紧得H点,插一标杆如图4,则角深=BH (米)×5如果BE 、BG 、EH 、GH 不是5米,而是采用x 米长度测量时,则 角深= BH (米)×25÷x(2) 先在AB 档内延长直线方向内插E 杆,使BE=5米,又在BC 档方向内插G 杆,使BG=5米。

量出EG 尺寸(如图5),则: 角深=EG (米)×53. 拉线定位1) 角杆拉线方位的确定:B C图4 角深的测量一EC图5 角深的测量二可按测量角深的方法进行,其角深的反方向即时拉线的方向,出土位置可按杆高的比例量出拉距,如图6所示。

丈量出OB=OC和AB=AC按图示测量即可。

图6 角杆拉线的定位2)双方拉线的方位测定一般都引用勾股定理测量垂线,如图7所示。

在图7中,如果把BE 、BG 也作为两条拉线方向,便成为四方拉线。

3) 三方拉线方位的测定:如图8所示,先在跨越档BC 方向内插H 杆,使BH=3米。

取6米长的皮尺,把两端分别固定在B 和H ,拉皮尺的中点向外绷紧插E 杆,在向另一边绷紧插G 杆,则BE 、BG 是靠跨越档一侧的两条拉线方向,其第三条拉线方向则在AB 档直线上,即图中的BF 方向。

4. 跨越杆间距的测量 1) 测量方法一如图9所示,在河谷两岸建立飞线杆时首先在立杆处A 、B 两点各立一标杆,延长至C ,量取BC 的长度,作B E ⊥AB 和CD ⊥AC ,使AED 成一直线。

4E 图8 三方拉线的定位形成:△ABE∽△EDF故: AB/EF=BE/DF即AB=EF×BE/DF只要测量出BC、BE、CD的直线长度,即可求出AB的长度。

图9 飞线杆间距测量之一2)测量方法二如果两岸无上述条件时,可按照图10的测法,在A、B两点各立标杆,从B点作BC⊥AB,再自C点作CD⊥BC,并在BC延长线上取一E点,使BE=a ×CD(a≥1,视地形而定,愈小愈好),然后做AE延长线交CD于F点,则形成两个相似三角形。

△ABE∽△EDF可得:AB=B E×CF/CE 或AB=a×CF3)测量方法三在图11中,AB为跨越杆。

在B处沿AB直线作直角得C杆,再由C 杆沿AC方向作直角得D杆。

然后手持E标杆,对正AB和CD两个直线方向,把E杆插在交点上,则AB=B C×BC/BE图11 飞线杆间距测量之三5.拉距、拉高、距高比拉距和拉高的意义如图12所示。

一般拉线的距高比为1,不小于0.75。

飞线杆顶头拉线的距高比为1~1.25,侧面拉线的距高比同一般拉线,顺线拉如受地形限制,距高比应不小于0.5。

撑杆的距高比,一般应为0.6。

测量拉线位置测量拉线位置包含两个含义,一是测量拉线“出土点”,二是测量出拉线地锚的“打洞位置”。

在平地上,拉线出土位置至电杆的距离等于拉距,如图13所示。

从出土点向外延伸出去,便是打洞位置。

相关计算如下:拉高=电杆全长-电杆洞深-由杆梢至拉线上把的尺寸 拉距=拉高×距高比 打洞位置至电杆的距离: AB=拉距+距高比×拉线洞深图12 拉距、拉高、距高比的含义图13 拉距、拉高、距高比的含义第二部分直埋光缆路由复测一、光缆路由复测的任务1、复核光缆路由的具体走向,敷设方式,环境条件以及街头的具体位置;2、核对施工图纸;3、核定光缆穿越障碍物需采取防护措施地段的具体位置和处理措施;4、复测路由的地面距离;5、为光缆配盘、分屯以及敷设提供必要的资料。

二、路由复测报告1、路由复测资料:对于较大的变更应写出路由变更报告,阐明变更理由和变更后的器材、工程量相应变更的资料。

2、中继段实际工程量的统计。

3、光缆及其他主要器材用量的核定。

4、光缆分屯点的核定。

5、前期工程项目的统计,如铁道、公路埋管及过河预埋保护塑料管等的数量。

6、光缆路由复测应为光缆配盘、敷设提供下列资料:1. 提供经过复测核实的施工图(包括具体的敷设路由、各接续段的长度);2.提供障碍物位置;3、提供光缆接头点地形、交通等条件的资料。

二、路由测量的步骤和要求1.定线:根据初步设计,在起始桩、三角定标桩位置插大标旗,表示出线路的走向。

大标旗间隔可选择1~2公里,中间可用几根标杆配合,测量人员可通过指挥、调整各标杆的位置使之成为直线。

2.测距:可以采用经过校验的100米量地链,由两个人负责测量距离。

沿大标旗方向每100米(杆路为50米)为单位,不断推进。

3.打标桩:当路由复测确定后,便在路由上按一定的间距打上标记桩。

直埋路由一般每100米打上一个标记桩(杆路打在测定的电杆中心位置)穿越障碍物、转弯点应作三角定标。

标桩要求标上桩号,将有数字的一面朝向公路。

4.划线:路由经复核测定后,应用石灰沿确定好的路由进行划线。

划线可随路由复测一起进行,直线部位要求笔直,转弯点应画成满足光缆弯曲半径的缓弯。

5.绘图:核定复测的路由、站址与施工图设计有无变动,对于变动不大的,可利用图纸作部分修改。

因路面发生变化使路由变动较大时,应重新绘制新图,。

新图绘制要求符合原设计规定:要求绘制出光缆、站址左右50米内的地形和主要建筑物;保护措施和具体长度;6.登记:登记工作,包括沿光缆路由,统计各测量的累计长度、沿线土质、河流、塘渠、公路穿越、树木、通信设施以及路面加固的具体长度及累计数量等。

登记人员应每天与绘图人员一起核对,避免差错,确保测量数据正确无误。

工程变更的原则:按照施工图核对路由走向、敷设位置及接续点环境是否安全可靠、便于施工、维护。

如环境变化必须对施工图进行修改时,属小范围的修改,由施工单位提出具体意见经建设单位同意确定;属较大范围的变动,如改变敷设方式、改变路由等应做实地甚查,作出比较方案并经设计单位同意后报原批准单位批准。

光缆与其它设施、树木、建筑物等最小距离要求第三部分管道测量要求一、通信管道工程的测量,应按照设计文件及城市规划部门已批准的红线为依据进行。

二、施工前,必须依据设计图纸核定管道路由走向,进行通信管道及人(手)孔位置的复测,并按施工需要钉设桩点。

复测钉设的桩应符合下列规定:1.自人(手)孔中心3~5米处开始,沿管线每隔20~25米宜设一桩;2.桩点设置应牢固,顶部宜与地面平齐。

桩点附近有永久建筑物时,可做定位拴点,并做好标志和记录;3.平面复测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4.管道中心线不得大于±10毫米;5.直通型人(手)孔中心位置不得大于100毫米;6.管道转角处的人(手)孔中心位置不得大于20毫米。

三、施工现场必须设置临时水准点,并应标定管道及人(手)孔施工直测得水准桩点。

临时水准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临时水准点的设置必须牢固、可靠,两点间的间距应不大于150米;临时水准点、水平桩(或平尺板)应按顺序编号,测定相应高程,计算出各点相应沟(或)坑的深度,标在平尺板上并作好记录。

四、施工时,必须按照下列规定进行校测:在完成沟(坑)挖方及地基处理后,应校测管道沟,人(手)孔坑底地基的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规定。

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水平桩错位或丢失,应及时进行校测并补设桩点。

五、挖土方工作完成后,凡在沟(坑)中的其他管、线等(指不需移改的)地下设施及已移改完毕的地下设施,必须测量其顶部(底部)的高程、宽度等及与临近人(手)孔和通信管道(通道)的相对位置,垂直间距,水平间距,并做好记录,必须注明其类别、规格等,为绘制竣工图准备资料。

六、通信管道的各种高程,以临时水准点为基础,允许误差应不大于±10毫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