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篇一:不善待父母就难取善于人老话说的好,养子方晓父母恩。
当你在溺爱你的儿女时,可曾想过当初你的父母也是这样的爱你的?你养儿女图个啥呢?又盼着儿女怎样对待你呢?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千拜佛万磕头,不如扎扎实实敬父母。
家有父母老人,是子女的最大幸福。
堂前敬孝,是最大的善事。
孝顺不能等!孝顺,是稍纵即逝的骨肉亲情;孝顺,是无法弥补的至亲至爱。
在父母健在时,经常抓起手边的电话想打就打,问候他们是否安好,并报自己一声平安。
或常回家看看,帮父母刷刷碗,陪父母聊聊天,在他们膝下承欢,共享天伦之乐。
你陪一天,就少一天了,老人就多一天的幸福,你就少给自己留一份遗憾!父母的爱伴随我们一生,似指路明灯引导我们前进,他们的爱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
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份感恩父母的心,感恩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教育成人,给我们最好的物质条件和教育资源。
当岁月碾过父母的青春留下皱纹和白发,我们扪心自问,是否做到了及时孝顺父母。
孝顺未必一定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给父母贴心的关怀,经常性的一个电话一句问候,都能给他们带去贴心的滋润和甜美的抚慰。
工作闲暇之余,打个电话回家,和父母拉拉家常;逛街的时候,别忘了给父母买点贴心的礼物,不管你买什么,他们都会喜在心头;节假日尽量抽出时间陪陪父母,常回家看看。
朋友们,如果你们的父母仍然健在,那么我很想对你说,不要让父母总是翘首以盼,等你们回去,孝顺是如此的简单,我们每个人都做得到,那么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立即行动,把我们的孝心毫无保留的送给父母,不要让自己后悔没有尽孝道。
父母恩胜万金,春晖寸草心,推衾送暖舐犊情深,尽孝守本份……一首《父母恩》唱出了子女的回报父母的感恩之心,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让我们的孝心和父母时刻相伴。
孝不能等,常回家看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篇二另外,中国教育在线为帮助广大中小学生完成2014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作业,整理并发布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爸爸教会我做人都说父母是儿女的启蒙老师,教会他们最基本的知识与生活技能。
然而于我,爸爸教会我的还有人生中最重要的,那就是做人。
记得有一次,我在学习物理时遇到了难题。
爸爸看到我愁眉苦脸的样子,主动来帮助我。
爸爸看了这道题,装出似懂非懂的样子,马上拿来材料开始了“实验”。
这是一杯米和一根筷子的实验。
爸爸将筷子插入米中,用手按好米后,将筷子提了起来。
理论上,由于摩擦力的缘故,米会随筷子一起提起,可爸爸没有成功。
爸爸没有看到想要的结果,于是将米压得更紧,再提筷子,一次再一次,他的手已压得发红了,米也被按下去一截,但都以失败告终。
我就对爸爸说:“我们不要做实验了,你就把结果告诉我不就可以了吗?”我已经很不耐烦了。
可爸爸似乎没听到我在说什么,还在坚持着做,就在这时,父亲奇迹般地把米提起来了!成功了,父亲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并为我讲解其中的道理,我也深深理解了题目的原理。
我从爸爸身上读到了坚持不懈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去年暑假,我们一家去了九寨沟。
最后一天我们去了黄龙,黄龙以景色优美而着名,其最高处有美丽的五彩池。
这是我向往已久要去的地方,可高原反应却是免不了的。
从机场下来后,我为自己鼓足了信心,开始行程。
刚开始,我心情还不错,空气十分新鲜。
可走了一段,我双腿开始发软,头部也有剧烈的疼痛,呼吸相当困难。
看看前面原路折回的旅客,我渐渐萌发了退意。
父亲看到我的样子,说:“再坚持一下,否则就白来了。
”此时,我看到父亲微胖的身子,立即想起父亲做实验时的情景,他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学习吗?我在旁边的小亭子里歇了歇后,又继续上路。
在路途中,我由于脑部缺氧而头部剧烈疼痛,双腿像灌了铅似的难以前行,但我还是走几步,停下来歇一歇,再继续向前迈进,山顶似乎在向我招手,最后,我几乎用尽浑身力气,终于登上了最高点,看到了我只有在书本上才看到的美丽的“五彩池”。
我的坚持给我带来了胜利的果实。
我父亲平时话不是很多,但他以实际行动触动了我的心灵,使我学习他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可贵精神,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使我有了收获。
我将从他的一言一行中懂得更多人生的真谛。
我希望父亲的精神不断地被我汲取,使我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篇三:父母不应该溺爱孩子我的父母不仅仅能关心我的成绩。
我认为,妈妈最看重我的是意志品质等超出成绩之外的教育。
从小,妈妈就教我读写记,只要有空她就会在我旁边看书,久而久之,我也认为读书是一件最快乐的事儿,便会和她一起探讨,读读记记,妈妈特别支持我买书,而且直到现在,我们还时常在一起学习《每天一个感悟》《三分做人七分做事》《好爸爸好孩子》诸如此类的书使我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与其说是这些书本教会我怎么做人,不如说是妈妈教会我怎样面对生活……而爸爸呢,他最讨厌的事情也许就是面对文字了,可是,只要是我在家,电视机爸爸就从不开,电脑从不碰,我一放学回家,就能看见他在看杂志、看报纸,虽然他很厌烦这些,也许他看那些东西只是看图罢了,可是这更加使我懂得爸妈对我的良苦用心。
我们家里,厕所洗衣机上有书、沙发边有书、床头有书厨房冰箱上有书,甚至墙上还挂着一面白板,上面写着名人名言,时常更换。
家里的书有上百本,每本我都看过好几遍,但是这也让我做什么事都磨磨蹭蹭的,喝杯水能用上半小时,因为手里拿着书,有时候,看着看着就什么都忘了。
父母不应该溺爱孩子,惯到最后,孩子就会变得娇生惯养,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
我爸爸就不这样,什么事情他都只让我自己去面对,养成独立的好习惯。
爷爷奶奶灌输我的就是要“立大志;人无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等等。
所以我们家所有人都是经常督促我要明确自己奋斗目标。
可是我认为,作为家中的晚辈,最重要的就是要孝顺。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句话,每个人都在幼儿园时就背过,可是又有几个真正做到的呢?有很多人说,其实最重要的教育,不是学校的成绩,而是最基本的家庭教育。
我很赞成这样的说法,一直以来,我的爸妈不管在家庭,生活,还是为人处事上,都是我最好的榜样,给我最受益的人生哲理。
我相信这都将是我人生中最无穷的资产。
篇四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围炉夜话》(清)王永彬如今的社会,“孝”这个字可能离的太远了,天天都有那些不孝之事,是社会的进步太快了?还是人性消失了?还是人太懒惰了?古时有二十四孝,广为流传,但在如今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如今的社会,有很多的人,家里父母健在的时候没有好好去服侍,却在父母死后,高调的举行追悼会,以为做了这些别人就会以为你是个孝子吗?还有这些人,对自己的父母不是骂就是打,甚至几十年对自己的父母不管不问,也不回家看看,就是因为自己的父母出生低微,而自己变成城市里的人了,觉得在农村的父母有失你的身份了,还有的娶了媳妇之后,听媳妇对自己的父母说三道四的,从而慢慢厌恶自己的父母。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父亲教会我什么是人生价值有很多人说一起生活经常接触的人,我们总会看到他的很多或大或小的缺点以致无法产生一种崇敬的感觉。
这话很实在,然而对于我来说,有一个人是例外,那便是我的父亲。
正是他教会我什么是人生价值。
还记得有一次初中放学回家,一进门便有一股臭烘烘的气味扑鼻而来,又看见父亲急急忙忙在拖鞋,而让我吃惊的是平时最爱干净的他浑身都沾满了黄兮兮的粪便,一身狼狈,我呆若木鸡,那时那刻父亲的形象一下子降了级。
在父亲洗澡时我把我的疑惑告诉了妈妈,妈妈告诉我说父亲骑车抄小路回家时听到小孩的救命声,发现小孩掉进了路边的大粪便池中,快要被淹没了,他便一下子跳入粪坑把小孩救了上来,结果他刚买的宝贝手机也就香消玉殒了。
而当他将抽泣的小孩送回家时,小孩的父母一把拉过小孩,不仅没有一句道谢的话还把门砰地一声关上了。
我听了不停地为父亲抱不平,看到他洗完澡出来后还抱着一丝希望用吹风机吹着那无法挽救的手机,我问父亲:“值得吗?”他严肃地说:“有什么值不值得,那可是一条命!”我压低了声音说:“可他们那么对你。
”而父亲说:“他们是外地人,应该体谅他们,也许他们是觉得无以为报,宁可什么都不说,他们的心里肯定不好过,然而不管他们怎么对我,救了那个孩子是绝不后悔的!”我不禁肃然起敬,对自己的小心眼感到惭愧,而为有这样的父亲感到自豪。
从那时起,我才懂得细心观察父亲所做的事情,面对他朋友有难之时他会为他们四处奔波,面对一同事对他的背后使坏他只是一笑置之,面对大大小小的吃亏都不会影响他的助人为乐,看到哪怕是处于困境的陌生人他也会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感谢平凡而又高大的父亲教会我什么是人生价值,是他一直用行动教育着我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现在回头看看让我想起最近看的《沉思录》里所说的“人生在世,只有一件事情是真正有价值的,那就是怀着真诚和正直度过一生,甚至对于不诚实、不公正的人也保持仁爱的态度。
”篇五:母亲教会我坚强5月13号是母亲节,我生活在另外的城市,没有和母亲在一起。
也就是一年回去看他们一两次。
我没有给母亲买礼物,也没有给她打电话,祝她节日快乐,我把祝福深深埋在心底,因为我觉得不管是给母亲寄礼物回去还是打电话都太虚了。
母亲不需要这些,或许她根本就不知道有母亲节。
母亲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的孩子能幸福,我们幸福了就是对母亲的回报。
去年6月份,父亲再次住进了医院,胆囊炎需要手术,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这这是一个小小的手术,可是父亲有心肌梗死病,这样手术风险是很大的。
而那时是我生活的低谷,日子过的乱七八糟,我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
听到父亲住院的消息,我很着急,家里人说不要紧,看看再说,他们不愿意我大老远的折腾。
可是我还是不放心,回去了。
而且我就是不回去我的状况也不会有什么转变,回去了忙了或许能暂时忘记一些东西。
我看到了母亲,她完全没有无助的样子,她那么平静,让我觉得她和在家过日子没什么两样。
她干什么都是那么自然。
有一次父亲由于胆囊炎的折磨而引起了心肌梗死病况加重,那晚只有母亲一个人陪床,母亲一个60多的老太太是怎么在一个晚上找来大夫,取药,门诊,住院部,院前,院后跑了四个来回的,那些繁琐的手续她是怎么办理的。
但是我知道母亲一定没有慌了手脚,她做这一切一定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的。
第二天我们到医院时她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下这件事。
不过后来我们知道,那晚医生护士在找家属的时候,希望看到的是他们的儿女,医生护士一直说怎么能让一个老太太陪床呢,母亲的回答是我让他们回去的,有一个人就可以了。
做过一切检查,联系了心血管专家,各项指标都达到手术要求时,父亲终于可以手术了。
在父亲推进手术室后,同意麻醉那上面要签字,因为麻醉师前一天我们见到了,她跟我们讲象父亲这种情况很复杂,风险也很大,60%,这不等于一半命仍进去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