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LenovoUser_新教材名句默写(二册)_新教材名句默写和文言翻译1、独立寒秋, 102699752

LenovoUser_新教材名句默写(二册)_新教材名句默写和文言翻译1、独立寒秋, 102699752

新教材名句默写和文言翻译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满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如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8、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0、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1、、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14、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所以木头被墨绳量过就变直,金属工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借助车马的人,并非行走便利,而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桨的人,并非会游泳,而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天赋没有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牙齿,强劲的筋骨,向上能吃到细土,向下能喝到泉水,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难道还要了解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吗?所以说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龄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明白句读,有的人从师学习,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从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丢失了,我没有看见他的高明之处。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认为他们是不值得一提的,现在他们的见识反而比不上他们,这真是奇怪事啊!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何况我和你在江边的小洲上打鱼砍柴,已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8、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认为凡是州中有异态山水的地方,都被我游览过了,但是不曾知道怪异独特的西山。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4、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苏教版)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4、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6、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7、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8、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苏教版写作)樯橹(人教版写作)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翻译:子孙对待土地却不是很爱惜,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如同抛弃小草一样。

2、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翻译:唉!如果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优秀人才,合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也不能顺利咽下去。

可悲!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而走向灭亡。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翻译: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灭亡的前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4、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翻译:唉!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假使秦国也能爱护六国的百姓,就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君王,谁能够灭亡他们呢?★①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人墓碑记》)★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③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文: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这是很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译文:它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以后,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得到他们所企求的土地呢?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译文:如果没有这个人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

依靠人家的力量反过来伤害人家,不仁慈;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国,不明智;用战乱来改变出兵时的整肃,是不武,我还是应该回去。

”4、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译文: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监督他们,用威风怒气镇压百姓,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感念(皇上的)仁德。

就会使百姓外表恭顺而内心不服。

6、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