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京津冀金融集聚发展现状

京津冀金融集聚发展现状

京津冀金融集聚发展现状
在全球化的大潮之下,经济资源的流动性更强,金融资源在区域间的转移现象也日趋明显。

随着资本流动通道的不断拓宽,金融资源会自发地向某一有利于其发展的区域集中,进而形成金融中心,这就是金融集聚现象。

作为货币资本配置的和谐,发达的金融业毋庸置疑地能对所在地区的经济进步产生重要影响。

金融资源就如同经济发展的燃料,充足的燃料能够加快发展的脚步。

因此从某种角度上来讲,经济竞争的核心就是金融资源以及金融效率的竞争。

综上,不论对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省份而言,尽可能的吸引金融资源,提高金融集聚的水平都是至关重要的。

放眼海外,以纽约,伦敦、东京三大金融中心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城市的金融产业空间集聚状态十分明显。

众多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入驻以上区域,并以此为中心拓展自身业务与规模。

这些金融机构的聚集大大方便了其业务之间的通信、交通等日常业务所需条件,降低经营成本促进自身发展。

金融机构在使自身成长的过程中,客观上也对当地经济做出巨大贡献,使得这三座城市成为享誉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

望向国内,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竞相成长成果斐然。

特别是金融业,从最初的几家银行发展到如今各类机构百花齐放的场面。

随着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我国的金融资源也开始出现向某个区域集中的倾向。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崛起迅速吸引着金融资源的涌入,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金融集聚的效应也开始辐射周边,形成了形成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等国内知名的经济圈。

京津冀是中国三大经济圈之一,经济发展历来受到国家重视,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深化改革,对京津冀区域问题受到重视。

北京集聚着全国金融监管机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金融中介机构的总部,众多来华投资建设的外资金融企业也选择把中国区总部设在北京。

到2014年,北京市银行系统机构总数为4 018个,从业人数达189 776人。

天津是我国北方的水陆交通枢纽,发挥着疏通国内外有关贸易和货物运输的重要作用,是我国北方的物流中心。

2014年货物吞吐量超过5.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 400万标准箱。

港口规模化发展有力带动金融信息流动,对天津金融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河北省目前正加紧调整产业结构,对
产能过剩、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企业淘汰,对承接京津金融产业转移,培育高端产业正积极准备。

此外,京津冀地区间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尤其是以北京为中心的高铁网络建成,使得京津冀各城市间行程时间更短,有利于金融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的流动,金融业将越发集中。

目前金融产业协作发展也受到三省市政府的重视,但由于传统的经济体制,市场分割还是很严重,行政壁垒没有打破,金融资源在地区间流动有着很大的障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