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龙江工程学院岩土认识实习报告

黑龙江工程学院岩土认识实习报告

6月13号上午,在E502,由宫旭黎老师主持,我们岩土三个班召开了认识实习前的动员大会。

会上,宫老师向我们认真讲解了此次实习的目的和意义,详细介绍了实习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引见了各个班的指导教师,使我们对此次岩土与地下工程认识实习的基本知识有了一个清晰地认识。

通过此次会议,我们对接下来一周的认识实习有了明确的目标。

从入学至今,我们一直主要学习文化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现在终于有机会去亲身体验真正专业方面的知识。

我想,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会更加明确在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中向那方面努力。

同学们都激情高涨,对这次实习充满了期待。

会后,我们去图书馆借阅了相关的资料。

二、土木工程专业岩土与地下工程方面的知识讲座。

6月13号下午,在E501,邢娇秀老师给我们召开了岩土与地下工程方面的知识讲座,通过多媒体向我们详细讲解了有关岩土与地下工程方面的知识。

邢老师主要从地下工程和岩土工程两方面介绍了我们所学的专业。

在地下工程中,我们了解到了以下内容:1、地下工程的定义地下工程是一个较为广阔的范畴。

它泛指修建在地面以下岩层或土层中的各种工程空间与设施,是地层中所建工程的总称。

2、地下工程的范围包括矿山井巷工程、城市地铁隧道工程、水工隧洞工程、交通山岭隧道工程、水电地下硐室工程、地下空间工程、军事国防工程、建筑基坑工程等。

3、地下工程分类地下工程根据领域、用途、空间位置、形状、埋置深度、所处位置的介质、地下工程的建筑方式等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常见的地下工程建筑有:地铁隧道地下民用建筑地下工业建筑地下仓储建筑人防工程4、地下工程的发展史地下工程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

5、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意义节约资源、改善环境、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6、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趋势1。

大型地下综合体是城市密集区发展的趋势2。

城市交通为地下空间利用的重点3。

发展具有防灾功能地下空间4。

城市市政设施的地下空间利用5。

原有地下空间或天然洞室的贮藏系统6。

发展建立水和能源的贮存系统7。

此外,利用地下空间的密闭环境贮存和处理放射性废物的研究和试验也正在英国、瑞典和加拿大等国进行。

地下工程的优点:√恒温,能较好地绝热和蓄热;√抗震性能强;√隐蔽性好,能经受和抗御武器的破坏;√气密性、遮蔽性、隔音性均良好;√具有良好的地下水保持性;√节约用地;√空间开挖有很大的灵活性;√可综合利用。

地下工程的缺点:√见不到阳光、温差小、湿度大;√空气封闭压抑,不易流通;√人员活动不自在;√环境噪音级增强;√微生物繁殖快。

在国际工程界,有人说:19 世纪是桥梁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21世纪将是地下工程的世纪在岩土工程中,我们学到了以下知识:1、岩土工程的定义Geotechnique,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岩土工程和岩土工程学是为某项专门目的工程服务所作的工程地质勘察、基础和地下结构的方案选择与设计、基础和地下结构施工三位一体的工程。

以岩土体为工作对象,以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及地基基础工程学为基本内容,涉及岩体和土体的利用、整治和改造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科学,是土木工程的一部分。

2、岩土工程与土木工程的关系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3、岩土工程研究的范围岩土工程的研究范围包括:土质学、地质学、工程勘察、地基基础、开挖工程、支护工程、工程检测与监测。

4、岩土工程研究的内容(1)研究岩土体的性状和力学行为(2)岩土体对建筑工程的响应(3)岩土体性状改善(4)创造和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5、岩土工程工作范围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处理岩土工程检测6、岩土工程研究的方向土木工程中所有涉及土体和岩体的部分都包括在岩土工程的范围之内。

可以归结为边坡稳定、土压力和地基承载力,这三者也是土力学里三个永恒的经典问题。

由此可见地下工程与岩土工程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在听完邢老师的精彩讲解后,我们对自己所学专业充满了信心,这必将大大提高我们今后的学习效果。

三、参观天恒山隧道、红博会展中心下沉式广场、华山路段地下通道。

6月14号上午,由三位指导老师带领,我们三个班一起前往天恒山隧道参观。

遗憾的是,由于道路施工,我们没能到达天恒山隧道就原路返回了。

虽然没能亲眼目睹天恒山隧道,但并没有影响我们实习的效果。

在回来的路上,老师向我们详细讲解了天恒山隧道的资料,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同样对天恒山隧道有了很详细的了解,达到了预计的实习效果。

天恒山隧道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团结镇和民主乡境内,是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92公里)东北段的重点控制性工程,是国内首座高寒地区浅埋大跨黏土隧道。

总长度3350m,采用双线分离式设计,单线行车双车道设计。

两线间距约40m。

隧道埋深最小处4m,最大不超过40m,属于全隧浅埋类型。

该隧道于2006年10月10日开工,其设计时速为80公里,东北环的设计时速为120公里。

隧道的洞门形式为:端墙式洞门。

隧道的断面形式为:曲墙拱顶。

隧道的开挖施工方法为:主要采用微台阶开挖预留核心土法以及CRD法(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进行修整。

隧道衬砌结构为:以新奥法原理为核心的锚喷支护复合衬砌,明洞为现浇70cm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暗洞为以新奥法为核心的锚喷支护复合结构。

初期支护以型钢拱架、锚杆、钢筋网及喷射混凝土组成联合支护体系;二次衬砌采用模注混凝土结构,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设防排水层。

隧道的通风形式为:天恒山为纵向射流风机通风,风机安装在拱部空间,两台为一组。

隧道的照明的布置为:有照明设施。

天恒山隧道的特点:A、地处严寒地区B、大跨度、大断面C、全隧浅埋D、土质为粘性土,为严寒地区大跨度浅埋粘土隧道通过对天恒山隧道的了解,我们第一次深入认识了隧道方面的知识。

作为岩土与地下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将来会主要从事隧道方面的工作,这次天恒山隧道的认识实习,使我们清楚地了解了将来的工作内容。

从天恒山返回后,我们来到了红博会展中心。

在会展的下沉式广场上,宫旭黎老师根据实际环境,向我们详细讲解了下沉式广场的知识。

下沉式广场是城市休闲广场的一种设计手法,下沉式广场是孕育于主广场(休闲广场)中的子广场。

因此,其母体——主广场应当是尺度很大,视野十分开阔的大广场,为了打破巨空间的空旷感和视觉的单一感,设计师巧妙运用垂直高差的手法分隔空间,以取得空间和视觉效果的变化,这或许就是“下沉式”创作思维的原由。

因此,主广场若非大尺度,设计师就不可滥用“下沉式”,否则,很容易导致在方案阶段即遭否决。

下沉的子广场,既然祈求取得空间、视觉和使用功能的效果转换,那么,其下沉量就必然需有一定深度,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目的。

下沉量不大的所谓“下沉式”广场,如果置身其间,视线所及,都是杂乱无章的人腿和车轮,丝毫没有空间尺度、气氛、环境、视觉和场所转换的感觉,当然也谈不上美感。

不能把城市广场理解为一马平川的整块平地,况且,广场的原地形总是高低不平的。

设计师进行广场设计创作时,不能把稍有高差的处理手法均称之为“下沉式”,正如没有人把建筑平台、观景台等美称为“上沉式”一样。

高差略有变化的处理手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下沉式”广场。

下沉式广场不宜设计成尽端式的孤立子空间,它应当与邻近地下空间串连融合,成为整个空间序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孤岛感的子广场,不易吸引人流,而串连套合的序列空间方能引人入胜。

下沉式广场有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会所经营场所,让商业开发更突出等优点。

下沉式广场在国内外都有很多的实例。

通过在实地听老师的讲解,我们对下沉式广场有了初步的了解。

宫老师结合红博广场的实地环境,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把下沉式广场的知识展现给我们,起到了很好效果,同学们都收获很多。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得不离开红博广场,前往华山路段的地下通道。

该地下通道长1174米。

宽40米,两侧各3.5米宽人行道。

两侧安装有新型路灯。

地下通道也是地下工程的重点项目。

今天的参观实习,让我们身临其境,了解了隧道、下沉式广场和地下通道的相关知识。

每个人都受益匪浅。

四参观黑龙江地质博物馆6月15号上午,仍由三位指导老师带领,我们前往地质博物馆参观。

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坐落在哈尔滨市红旗大街263号,是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第一座省级地质博物馆。

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是集科研、科普为一体的全省地质矿产标本收藏展示中心。

共有锦绣龙江厅、地质矿产厅、岩石矿物厅、地质环境厅、地层古生物厅、恐龙动物群厅、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厅等七个展厅。

在各个展厅,我们看的眼花缭乱。

每一个展厅都有其独特的展品,各式各样的标本、样品和影视资料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长河,我们沉浸其中,如痴如醉。

在参观中我们拍摄了大量的照片作为纪念。

锦绣龙江厅,全面介绍了黑龙江的概况,通过大湿地、大草原、大森林、大耕地的实景模型展示了黑龙江省的秀丽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环形拱抱的展示风格,形成开阔、深远的视觉效果。

以水平比例尺1/20万、垂直比例尺1/8000的大型电动的黑龙江省国土资源沙盘及沙盘前方的环形投影屏幕配合同步播放录像片和解说的形式展示全省的交通、行政区划及各种自然资源。

自控的抬升和错动显示了著名的满洲里----绥芬河地学大断面。

地质矿产厅,从地质工作、金属矿产、能源矿产、非金属矿产、地热及地下水资源几个方面展开。

以电子显示模型演示了黑龙江省25亿年来的地壳演变及重要矿产的形成。

展厅内采自黑龙江省双鸭山的气煤标本,长1.8米,宽1.3米,重约4.5吨。

为目前国内博物馆馆内展出煤矿石标本之最。

岩石矿物厅,采用玻璃通透式的结构和镶嵌墙体上的晶洞,为我们展现了黑龙江省内外多姿异彩的岩石和矿物及传承古代文明的四大观赏石和四大名砚。

地质环境厅,利用小空间大景观的对仗手法,通过五大连池火山、伊春小兴安岭花岗岩石林、嘉荫茅兰沟等微缩景观展现了地质公园的旖旎风光。

利用声、光、电手段演示了火山喷发时的情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地层古生物厅,以虚拟影象、旋转展台、电动螺旋模型、灯箱展板,配合大量的化石标本,向我们介绍了五亿年来黑龙江的沧桑巨变和地层古生物知识。

恐龙动物群厅,以古生态壁画、景观、模型、虚拟影像、地台、恐龙化石骨架、实物标本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系统地向我们介绍了在地质历史时期恐龙的兴衰史。

展出的长11.75米、高4.0米的满洲龙骨架,是黑龙江嘉荫县出土的鸭嘴龙骨架中最大的一具。

猛犸象-披毛犀厅,用大型壁画配合骨架和实景,展示了该时期古生态环境,特别是在第四纪的松嫩平原上,这块当时被周围茂密森林包围的草原,曾经是猛犸象、披毛犀的天下。

在讲解员的带领讲解下,我们穿梭于各个展厅,每到一处都欣喜万分,以前从未如此近距离的了解地质历史资料,每当离开一个展厅前往下一个展厅时都恋恋不舍,总想再看两眼,把这些历史前进中留下的的证物深深刻在脑海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