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分析正式版

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分析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分析正式版
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分析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
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
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摘要:在现代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从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控制,质量的保证措施以及混凝土养护时间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管理,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种大型建筑的建设工作层出不穷。

如大型水库、大型建筑、大型桥梁等,使大型建筑混凝土的施工工程不断增加,建筑学家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是:“结构断面最小尺寸80cm 以上,同时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最高温
度与表面温度之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裂缝的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裂缝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在混泥土施工过程中,要控制水化热的产生,关键在于材料。

材料不同,其特点不同,比如,具有早强性能的水泥,它的水化热较高,收缩性也较大。

在施工中,我们可以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或卵石作为粗骨料。

一般粒径在5~30mm 之间,含泥量一般应≤1%,其具有良好的形状,质地坚硬,细长和片状颗粒不多于10%,不含风化颗粒。

就细骨料而言,一般选用中砂,含泥量≤1%,色泽均匀、
干净,细度模数方面,控制在2.7 左右,砂率为30%~45%。

UEA-M 复合膨胀剂可作为膨胀剂来选用,能够起补偿收缩的作用。

为了降低早期水化热以及增强后期强度,可选用颜色浅、细度小、质量稳定的优质Ⅰ级粉煤灰以及木钙减水剂。

为了延长混凝土的终凝时间,减少早期水化热的集中产生,我们在搅拌的过程中,还应该添加些缓凝剂;还应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一般可以在18~22 之间,目的是减少用水量,从而使水化热降低。

产生水化热的两个基本条件是水泥和水,我们可以通过上述办法减少两种材料用量从而减少水化热的产生。

2.采用较大粒径的粗细骨料在规范允
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大粒径级配连续的骨料配制混凝土,因为增大骨料粒径,可减少用水量而使混凝土的收缩和泌水随之减少;同时亦可减少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的水化热减少,最终降低了混凝土的温升。

实践表明,采用较大粒径的骨料配置同样强度的混凝土,在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水泥用量可减少40~50kg,用水量也会相应减少。

3.混凝土配合比的调配。

混凝土标号和抗渗等级应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应提供有合格证书的复合高效防水剂、水泥、砂、石,委托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试配,做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在施工中根据天气实际情况控制好砂石的含泥量和
含水量,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和设计要求。

4.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

大体积混泥土产生裂缝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是防止大体积混泥土裂缝的有效措施。

(1)混凝土浇筑方法。

混凝土的浇筑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斜面分层、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每层混凝土初泥前都确保被上层混凝土覆盖,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避免施工裂缝出现。

依据设计图纸中的后浇带将整个大底板划分成厚薄、大小不同的区段,每个区段独立一次浇筑完成。

(2)混凝土振捣方式。

在浇捣混凝土时使用振动棒。

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可进行二次振捣,这样就可以防止混凝土泌水时在粗集料和水平钢筋下部产生水分,形成空隙,使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把握力增强。

预防因塑性沉落的出现而产生的裂缝,使内部微裂情况的发生频率降低,保证混凝土更加密实,减少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3)泌水处理。

在浇捣混凝土的过程中,将有大量泌水和浮浆涌出,然后顺着混凝土的坡面流入侧模底部,侧模底部的开孔可以将泌水从基坑中排出。

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和顶端模版将要接触时,就换个方向浇筑,使水集中在一处,随即用
水汞将水排出,减少混凝土表面裂缝,保证品质优良。

(4)表面处理。

对于表面水泥浆较厚的泵送混凝土,浇筑大约2 到8 小时后,起初可以用长刮尺按一定程度刮平,为了使混凝土表面更加密实,刮平后用木板反复压过,最后用贴面板收面。

收面后应该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

(5)加强施工管理。

混凝土结构中各处强度不一样,强度低的地方会最先产生裂缝,从而向四周扩展,制作混凝土时把关不严,离差系数就会增大,从而导致裂缝增多。

为了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必须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把关,提高质量。

二、混凝土的质量保证措施
1.选择合适水泥。

在选择水泥生产商的时候要选择规模比较大的,固定采购地点,可以保证水泥质量。

2.减少水泥用量。

减少水泥水化热,从而使混凝土的升温值降低。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可汞性,水泥用量应保持在450 千克每立方米。

3.掺外加剂,控制水灰比。

按照设计要求,混凝土中掺入的复合液为水泥用量的4%,复合液同时包括了防水剂、膨胀剂、减水剂、缓凝剂所具有的功能,其中所含的糖和钙可以使混凝土的和易性增加,可以减少20%左右的用水量,可将水灰比保持在0.55 以下,将初凝时间延长到了5 小时左右。

4.严格控制骨料级配和含泥量选用10.4mm 连续级配碎石(其中10.3mm 级配含量65%左右),细度模数2.8-3.0 的中砂(通过0.315 凹筛孔的砂不小于15%,砂率保持在40~45%)。

砂、石含泥量保持在1%以内,并且里面不能混有有机质杂物,一律不得使用海砂。

5.加强技术管理。

(1)加强原材料的检验、试验工作。

应该严格遵守方案以及交底的要求,按要求指导施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加强计量监测工作,固定时间进行检查并认真详细的进行记录。

对于浇筑的时候可能出现的冷缝应该严肃对待,并采取措施防止其发生。

(2)加强对人员的技术管理,在对每一个环节的施工
节点时,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一定要做到位,施工结束后应该进行总结,主要围绕施工过程中技术的应用。

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尤其应该重视,认真细致的进行分析,讨论,深入研究,保证施工过程没
有失误。

6.合理组织劳动力及机械设备(1)施工人员分两大班四六制作业。

每班交接班工作提前0.5 小时完成,且明确落实好接班应注意的问题,避免在交接班时的疏忽而引起潜在质量危机。

(2)承台浇注采用自由式泵送,并用塔吊配合,避免接、拆泵或堵管时混凝土出现冷缝。

每台泵输出混凝土量大概在22 立方米每小时浮动,塔
吊吊运混凝土4.5 立方米每小时左右。

人员的分工明确,在实施过程中有序管理所有工作人员。

三、混凝土养护时间
1. 混
凝土刚刚浇板浇筑完成后的12 个小时之内必须对其进行覆盖养护,可采用稻草、麻袋等覆盖,并要对其进行浇水,保持一定的湿度,对一般混凝土在刚刚浇筑完后的养护时间为≥7 小时,如果是添加缓凝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在刚刚浇筑完后的养护时间为≥14 天。

2.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72 小时之内,严禁对其进行踩踏、支模、加荷等破坏行为;当混凝土强度≤10 米每帕时,严禁在
浇板上吊运、压放过重物体,堆放重物时要尽量的减轻对现浇混凝土板冲击影响。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施工推载的控制工作,荷载量不能超出相关文件的规定荷载量。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猛速的发展,而在现代建筑中,混凝土材料是运用最广的材料之一,社会对混凝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建筑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探索优化混凝土质量的配合之比,努力完善浇注的技术,提高养护混凝土的方式方法等,在施工之前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加强现场勘察,及时的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加强过程管理。

在混
凝土工程日益扩展的今天,我们必须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混凝土的技术,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从而使混
凝土工程进一步完善,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洪健.建筑施工技术[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重庆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施工(上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张冬梅,张彦祥.常见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修补方法[J].混凝土,2001,10.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