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元宵节对联及赏析

2020年元宵节对联及赏析

2020年元宵节对联及赏析本文是关于2020年元宵节对联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

因为正月是农历元月,所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日”,古人称夜为“宵”,故正月十五日晚上被称“元夜”、“元夕”或“元宵”,该节日主要活动是在晚上,所以称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春节喜庆的延续。

相传该节与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迷信有密切的关系。

因为正月十五日晚上,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一元复始,大地回春,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

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

南北朝早期,“三元”(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

“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

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节”经久不衰。

元宵节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

元宵节的主要风俗活动有:合家团聚吃元宵(又称“汤团”或“汤圆”)、踩高跷、猜灯谜、出门赏月、“走百病”、燃灯放焰、荡秋千、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元宵节离春节很近,门楣上不必另换楹联。

但历史上元宵节也有一些对联流传下来,可以凭此想见当时人们过元宵佳节的所作所为及社会风气。

无边春色;有庆年头。

“无边”与“有庆”之对,饶有趣味,工稳之外,意蕴吉祥喜庆。

“年头”一般指整年,“头”为虚饰之辞,此处则为开端之意。

此词组也由此成为偏正结构,由“年”修饰“头”,指一年的开端,与“春色”相对,恰好妥贴。

至于上下联的平仄也能相谐,颇有可赏之处。

月光皎洁;银烛辉煌。

此联描写元宵夜月色之美与人之秉烛行乐。

皎洁与辉煌都是双声词,所以成对。

一般对联中要求连绵词(双声与叠韵)相互对举,这是一例。

金吾不禁;玉漏莫催。

金吾,汉置官名。

掌管京城戒备,巡徼传呼,禁人夜行。

惟正月十五夜及其前后各一日敕许金吾开放夜禁。

遂谓元宵节彻夜游乐为金吾不禁。

玉漏,玉制的计时器。

唐代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首句与末句成为后世形容元宵节的惯用语。

《三国演义》第六十九章就用了末一句:“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晴霁,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竞放花灯。

真个金吾不禁,玉漏无催。

”此联改“无”为“莫”而已。

至于其对仗之工整,自不必赘言。

2020年元宵节对联及赏析星桥铁锁;火树银花。

此联取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句,此诗前已言之。

上联“星桥铁锁”省一“开”字。

“星桥”,指神话中的鹊桥。

南北朝庾信《舟中望月》诗有“天汉看珠蚌,星桥似桂花。

”“火树银花”,盖指元宵夜灯火烟花之盛。

对仗工整,言约意美,都是此联的长处。

九陌连灯影;千门庆月华。

九陌,汉长安城中有八街、九陌,后来泛指都城大路。

唐骆宾王《帝京篇》曰:“三条九陌丽城隗,万户千门年旦开。

”白居易《送张山人归嵩阳》诗曰:“朝游九城陌,肥马轻车害杀客。

”诗中“九陌”皆为都城大路之意。

月华,指月光、月亮。

《文选》载南朝江淹《杂体诗·王征君微》曰:“清阴往来远,月华散前墀。

”北周庾信《舟中望月》诗曰:“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

”“月华”在前诗句中指月光,后诗句中指月亮。

此联和美温正,与“笙歌”“火树”等着色浓烈者相比,别为一境,且“千”对“九”,“门”对“陌”,工整紧切,不妨赏之。

万家元宵夜;一街太平歌。

太平歌,并非歌名,指太平盛世时期的歌声。

上联指名时令,下联既表元宵夜的热闹,又歌颂当今政治之清明,国家之昌盛。

“万家”与“一街”,“元宵夜”与“太平歌”,对举分明,前者大而后者小,属母子对。

天上冰轮满;人间玉漏迟。

冰轮,明月。

唐朱庆馀《十六夜月》诗句:“昨夜忽已过,冰轮始觉亏。

”苏轼《宿九仙山》诗句:“半夜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

”诗中“冰轮”皆指明月。

玉漏,乃计时器,前已言之。

“人间”对“天上”,“玉漏”对“冰轮”,极为工整,且上下联意思相补充,为流水对。

花市千门雪;灯衢万里春。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唐韦庄《奉和左司郎中春物暗度感而成章》诗曰:“才喜新春已暮春,夕阳吟杀倚楼人。

锦江风散霏霏雨,花市香飘漠漠尘。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载:“花市在广州七门,所卖止素馨,无别花,亦犹洛阳但称牡丹曰花也。

”花市只卖“素馨”之习俗,当并不局限于广州,上联所言“千门雪”,正缘于此。

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上下联各明一事,属于正对。

青阳调玉烛;华月送清歌。

青阳,指春天。

《尔雅·释天》曰:“春为青阳。

”由于春天“气清而温阳”,故称。

“华”指光辉、光彩。

《书·舜典》:“重华协于帝。

”《传》曰;“华谓文德,言其光文重合于尧,俱圣明。

”《淮南子·地形》;“其华照下地。

”《注》曰:“华,犹光也。

”上面两例中“华”字都为光辉之意,联中“华月”指光辉四射的明月。

兔魂连银海;鳌山接紫微。

兔魂,月亮。

鳌山,宋代于元宵节夜,放花灯庆祝,堆叠彩灯为山形,称为鳌山。

《草堂诗余》载向伯恭《鹧鸪天·上元》词有句:“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隐晴空。

”紫薇,指紫微星。

上联喻月光照耀之广,下联喻彩灯相叠之高,各明一事,将元宵夜之繁华热闹刻画的气势雄浑,颇为奇妙。

笙歌归院落;灯火接楼台。

此联出自白居易《宴散》诗,其诗曰:“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将何迎睡兴,临卧举残杯。

”诗名《宴散》,所以说“灯火下楼台”,之前的欢闹,此时之清寂,居然可见。

此联改“下”为“接”,元宵之彻夜行乐跃然纸上。

略有不足者,“下”为仄声,“接”为平声,这一改换使得平仄不如白诗紧切,然化用古人之诗,另添新意,甚妙。

访鸾镜于日下;驾鳌山之海峤。

鸾镜,一般指饰有鸾鸟图案的妆镜。

唐白居易《太行路》诗句:“何况如今鸾镜中,妾颜未改君心变。

”秦韬玉《咏手》诗句:“鸾镜巧梳匀翠黛,画楼闲望擘珠帘。

”都是此种用法,而此联中代指月亮。

海峤,近海多山之地。

唐张九龄《送使广州》诗:“家在湘源住,君今海峤行。

”上联中“日下”二字用得讲究,指日落,盖日落方能月明。

此联对仗虽略有不谐,“日下”与“海峤”之对,颇成问题,然而其富于想象,较诸他对,高出一筹。

三五星桥连月阙;万千灯火彻天衢。

这是元宵节所用的一副对联。

上联紧切时间,描写天上之景。

“三五”,专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宋代李清照《永遇乐》词有“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月阙”,即月宫,古代神话传说月中的宫殿,嫦娥居住的地方。

《海内十洲记》:“曾随师主履行,比至……月宫之间。

”唐代郑柴《开天传信记》:“上曰:‘非也,吾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予以上清之乐,寥亮清越,殆非人间所闻也。

’”宋代苏轼《和陶东方有一士》:“岂惟舞独鹤,便可摄飞鸾。

还将岭茅瘴,一洗月阙寒。

”下联重点描写人间之景,突出“灯火”。

“万千灯火”极言灯火之多、之盛,故能够照“彻天衢”。

“天衢”,此处为双关意。

一指天空,因天空广阔,任意通行,如世间之广衢,故称。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驭飞龙于天衢,驾麒麟于万里。

”一指京都。

汉代张衡《西京赋》:“岂伊不虔思于天衢,岂伊不怀归于棻榆。

”刘良注:“天衡,洛阳也。

”联语简洁明快,极为切题。

“三五”与“万千”、“阙”与“衢”,都属小类工对。

九华灯炬云中挂;五彩鳌山海上移。

“九华”一词多形容宫室器物绚烂多采。

九言其繁多,华言其色彩缤纷。

如三国魏有九华台,后赵石虎有九华宫,北魏有九华堂。

至于九华帐与联中所谓的“九华灯”,也是此类。

五彩,青、黄、赤、白、黑五色。

《史记·田单传》:“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纹。

”即是此种用法。

此联“五彩”对“九华”,属同类对,使此联色彩鲜明,然“灯炬”与“鳌山”之对,略有勉强。

盖一为并列词组,一为偏正词组。

白壁微瑕,大体依旧可赏。

三千世界笙歌里;十二都城锦绣中。

三千世界,即三千大千世界,佛家语。

谓以须弥山为中心,以铁围山为外郭,是一小世界;一千小世界合起来就是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起来就是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起来就是大千世界。

总称三千大千世界。

十二都城,来源于十二分野。

古代天文学说,把十二星辰的位置跟地上州、国的位置相对应,如以鹑火对应周,鹑尾对应楚等。

就天文说,称分星;就地上说,称为分野。

故而十二都城与九域、九州一样,指天下。

此联“三千”与“十二”之对,“笙歌”与“锦绣”之对,皆工稳,且平仄相调,形式上颇美。

万里阳和春有脚;一年光景月当头。

阳春有脚,喻给人带来温暖。

五代后周王裕仁《开元天宝遗事》载:“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

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喣物也。

”宋杨万里《送吉守赵山甫移广东提刑》诗曰:“阳春有脚来江城,银汉乘槎移使星。

”这是与上联“阳和春有脚”用法相同的例子。

下联指名了元宵节令,正月十五为一年第一个月圆,所以说“当头”。

对仗工整,平仄相谐,运用典故较为灵活,颇为不易。

五夜星桥连月殿;六街灯火步天台。

五夜,指元宵夜。

六街,唐代长安城中左右的六条大街。

唐司空图《省试》诗:“闲系长安千匹马,今朝似灭六街尘。

”即是指此。

又北宋汴京也有六街。

后来以六街作为都城闹市的通称。

天台,本指浙江天台县北之天台山,由于相传此处有仙女,汉代刘晨阮肇二人曾遇之,后世遂以之喻逍遥世界。

月缺月仍圆,佳节每逢都欢喜;花开花易谢,少年相戒莫蹉跎。

这副对联妙在用词平实而意绪幽赜。

以“花开花易谢”对“月缺月仍圆”,最为醒目。

两者同为自然界之变化,然从不同角度观之,则其所得道理亦有差异。

见“缺”者必有“圆”时,则生希望心,生乐观心,生欢喜心。

故上联遂曰“都欢喜”。

见“开”容易“谢”,遂生惜时念,故下联曰“莫蹉跎”。

意思上完整合理。

另外,尽管“蹉跎”是叠韵,“欢喜”则非,两者相对,略有不妥,然大体观之,对仗也算工整。

中原无尘海无波,击壤尽歌帝力;明月在天灯在市,开樽长醉春风。

上联引典出自古诗《击壤歌》,其诗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盖谓四海承平,国家无事,黎民熙熙,怡然自乐。

下联之“开樽长醉春风”,一则因酒而醉,再则因春而醉,亦和乐雍美之意。

联属正对,平仄还算相调,对仗工稳。

庆此良辰,任玉漏催更,还须彻夜;躬逢美景,不金鱼换酒,尚待何时。

“金鱼换酒”出自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

其诗曰:“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

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

”诗中“金鱼换酒”与“金貂换酒”寓意相似。

后者乃晋阮孚的故事。

阮氏为散骑常侍,终日酣饮,常以所服金貂换酒,为有司所弹。

唐贺知章以所佩金龟换酒,类此。

旧尝以此为表示名士耽酒,旷达傲世的典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