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知识点

国考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宝典目录考前必背知识点 (3)科目一综合素质(中小学幼儿园) (3)考点 1:素质教育 (3)考点 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3)考点 3:学生观 (3)考点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二十字方针 (3)考点 5:学生的权利 (4)考点 6:教育法律责任 (4)考点 7: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4)考点 8:幼儿园教育的特点 (4)考点 9:幼儿教育中的师幼关系 (4)考点 10:幼儿全面发展 (5)科目二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5)考点 1:儿童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考点 2:幼儿期的年龄特征(3~6 岁) (6)考点 3:幼儿认知发展 (6)考点 4: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 (7)考点 5:幼儿园环境创设原则 (7)考点 6: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方式方法 (7)考点 7:幼小衔接 (7)考点 8:游戏的特点 (8)考点 9:幼儿园健康教育 (8)考点 10:幼儿园艺术教育 (8)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9)考点 1:班主任工作 (9)考点 2:人力资本理论 (9)考点 3:课程的类型 (9)考点 4:教学方法 (9)考点 5:教育学相关思想 (10)考点 6:记忆与遗忘 (10)考点 7: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0)考点 8:德育原则 (11)考点 9:儿童强迫行为 (11)考点 10:教学目标设计的具体要求 (11)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11)考点 1:常考的教育学思想 (11)考点 2:教育的个体功能 (12)考点 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2)考点 4:课程文件的三种表现形式 (12)考点 5:教学原则 (12)考点 6:德育方法 (12)考点 7:注意的品质 (13)考点 8:维纳成败归因理论——六因素三维度 (13)考点 9:情绪状态的三种表现形式 (13)考点 10:认知策略 (13)考前必背知识点科目一综合素质(中小学幼儿园)考点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1994 年 8 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指出:“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

”这是第一次在国家层面的正式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概念,考点 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而教育(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考点 3: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的人二、学生是独特的人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考点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二十字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考点 5:学生的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可以分为两种,即人格权和身份权。

人格权主要包括姓名权、名誉权、生命权、身体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和肖像权等,人身自由权还包括了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不受侵犯。

身份权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中人身权利、监护权和亲属身份权等。

学生受教育权的保护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贯彻和落实:(一)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二)受教育平等权;(三)义务教育保障权。

考点 6:教育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主要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依据我国《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的规定,教育行政处罚种类有 10 种,归纳起来有惩戒罚、行为罚和财产罚三类。

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等。

民事法律责任主要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违反教育法律,侵犯他方人身权和财产权而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刑事法律责任是指教育违法行为达到犯罪程度时,触犯刑律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考点 7: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5.“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考点 8: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以及幼儿教育的性质规定的,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幼儿素质教育。

(1)启蒙性;(2)生活化;(3)游戏性;(4)活动性;(5)潜在性。

考点 9:幼儿教育中的师幼关系一、师幼关系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一)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幼儿获得关爱(二)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幼儿获得安全感(三)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幼儿之间建立同伴关系(四)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二、建构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一)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二)科学定位教师的角色(三)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四)提高教师素养,实现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考点 10:幼儿全面发展我国于1996 年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 很明确,幼儿教育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在教学中的体现:1.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本2.公平对待每一个幼儿3.因材施教科目二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考点 1:儿童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一)精神分析学说该学说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弗洛伊德。

他的理论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

2.性欲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的发展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及生殖期等。

他认为儿童将来的发展是正常或变态,5 岁前有决定意义。

埃里克森认为人生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一对危机或冲突。

要想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人就必须要先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危机。

(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0~1 岁),婴儿必须学习相信别人。

(2)自主对羞愧(1~3 岁),儿童必须学习自主,自己吃饭、穿衣及照顾自己的个人卫生等。

(3)主动对内疚(3~6 岁),儿童企图向别人表明自己已经长大,并开始尝试作一些自己的能力尚无法应付的事。

(二)行为主义学说1.华生的观点2.斯金纳的观点(1)强化:认为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又称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正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2)消退:消退就是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称之为消退。

(3)惩罚: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三)成熟势力说“成熟势力说”是格赛尔的观点。

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成熟与学习。

格赛尔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设计并进行了著名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四)认知发展学说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前运算阶段(2~7 岁)、具体运算阶段(7~12 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 岁)。

考点 2:幼儿期的年龄特征(3~6 岁)(一)幼儿初期(3~4 岁)1.具备初步的生活自理;2.认识依靠行动;3.情绪作用大;4.爱模仿。

(二)幼儿中期(4~5 岁)1.活泼好动;2.具体形象思维开始;3.开始接受任务;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三)幼儿晚期(5~6 岁)1.好问好学;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3.开始掌握认识方法;4.个性初具雏形。

考点 3:幼儿认知发展一、幼儿知觉发展幼儿形状知觉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一般趋势是:3 岁仅能辨别上下;4 岁开始辨别前后;5 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6 岁能较轻松地辨别上下、前后 14 个方位的水平。

二、幼儿记忆的发展(1)以无意识记为主导,有意注意逐渐发展;(2)以机械识记为主导,意义识记逐步发展;(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记忆的恢复现象;(5)回忆的发展。

三、幼儿想象的发展(1)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逐渐发展;(2)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3)想象的内容由贫乏、零碎逐渐向丰富、完整发展;(4)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有夸大与虚构的现象。

四、幼儿思维的发展从思维发展的方式来看,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它是在直观行动思维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在幼儿期末,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1.直觉行动思维:幼儿前期(1~2 岁),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依靠具体动作展开;2.具体形象思维(表象思维)(3~6、7 岁),依靠表象展开;3.抽象逻辑思维(6、7 岁以后),仅仅开始萌芽,依靠语言进行。

考点 4: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一、特殊原则(1)保教合一的原则;(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3)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4)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的原则。

二、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启蒙性、生活化、游戏性、活动性、潜在性考点 5:幼儿园环境创设原则(1)目标导向性原则;(2)发展适宜性原则;(3)幼儿参与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

考点 6: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方式方法1.入园之前的家访工作;2.上午入园,下午离园;3.各类活动;4.家园之窗;5.家长委员会;6.家园联系手册;7.家长学校。

考点 7:幼小衔接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别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特点的比较二、幼小衔接的工作内容(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二)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1.培养幼儿的主动性;2.培养独立性;3.发展人际交往能力;4.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三)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3.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

考点 8:游戏的特点1.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2.游戏是儿童感到快乐的活动;3.游戏是充满想象和创造的活动;4.游戏是虚构与现实统一的活动;5.游戏是具体的活动。

考点 9:幼儿园健康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幼儿园健康领域的总目标: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考点 10:幼儿园艺术教育一、幼儿园艺术领域的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艺术领域的目标作了如下规定: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方法1.示范法;2.语言法;3.角色变换法;4.整体教学法;5.多通道参与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