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势与政策课 论文

形势与政策课 论文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14-2015年第一学期
《形势与政策课》科目考查卷
专业:班级:任课教师:
姓名:学号:成绩:
《甲午中日战争》心得体会
甲午战争的研究不能就事论事,不能仅仅从技术和细节比较中孤立地研究这场战争,而应将这场战争放在此后半个多世纪的大历史中来考虑,因为这期间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不仅是日本,更有中国乃至整个亚洲。

因此,我们只有将这场战争及其后果放到大历史,即甲午战争后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中,加以辩证总结,我们才能得到较为科学和正确的结论。

我们看,在太平洋战争失败前日本在甲午战争时所具有的所有优势要素不仅不变甚至还更为强化,同样的优势使日本在1895年打败了中国、1905年又打败了俄国,而到1945年却为中国联合美国和苏联所打败。

战略是刀尖上的哲学,是如何有效地节制暴力的学问。

武,止戈也,真美人不争翡翠,真兵家不争城池,真正会打仗的人是不轻言战争的。

可惜身为东方人的日本人至今仍未领悟到这一东方智慧。

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割地赔款,而日本自从偷袭重创定远舰,北洋水师战败,管带刘步蟾自尽,而取得全胜。

从此,日本点燃了“爱国心”,把朝鲜和中国视作应得的掌心猎物。

今天,日本官方有安倍晋三之流的右派,民间有声嘶力竭叫嚣的大阪街头演讲女孩要“用南京大屠杀般的剧烈手段,将在日的中国人和韩国人杀光”。

日本如今在福冈仍保留着用中国定远舰残骸修建的别墅“定远馆”。

日本人还在渲染“中国威胁论”。

虽然当今世界已不是120年前的世界,日本要想再战胜中国已绝对不可能,但我们仍不可小看日本。

日本还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到处拉拢人和游说,说中国的坏话。

这会影响中国的声誉,使我国建设不得安宁。

总结甲午战争的成败经验,不能忽略其中两国在国民性塑造问题上的较量。

1
经世而非普世是中国国民性的主流,包括日本右翼在内的敌对中国的势力明白,要改变这一主流观念是相当困难的,因而将中国人的世界观普世化却是可以间接达到目标的方法。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