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健康发展的症候。
摆脱诚信危机,建立社会成员之间的
互信关系、提高人们对于社会生活的诚信期待,需要所有社会成员在文化、法律、制
度诸方面共同努力。
首先,要强化个体自制力。
公民素质才是诚信社会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当我们每个人
都去尊诚信,守信用,言必行,行必果才会由局部构成整体,千百万个诚信个体所构
成的整体才会对社会的体系达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如果绝大多数人不能做到的话再严
厉的法律法规也只是书本条文。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系统的
阐述,其中“诚信”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爱国、敬业、友善”一起构成个人
必须遵守的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中华民族自古就将诚信作为立身之本和个人道德
修养的核心内容,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随后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儒家把信与仁、义、礼、智并列称为“五常”,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基本要求。
当
今社会,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公民道德教育作为推动诚信社会建设的基本措施,通
过教育、讨论、宣传、实践等多种手段,引导全体公民自觉践行道德规范,最终营造
出诚信友善的社会正气。
系统培育诚信文化。
要在人与人之间建立稳固的诚信关系,除了付诸社会制度的努力,还必须依赖于诚信道德的培育和诚信精神的传播。
诚信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民族深
厚的文化土壤之中,而文化又是传播诚信观念的重要载体。
通过文化的熏陶和浸染,
有助于使外在的诚信规范内化为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质,在人们的内心深处种植诚信的
花朵。
首先,要在社会各领域进行诚信教育。
在学校层面,通过道德知识的学习帮助
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社会层面,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
职业操守,提高从业者的诚信意识。
在家庭层面,在家庭之中、邻里之间,建立互信、互敬、互爱、互助的和谐关系,把诚信文化融入家庭生活。
其次,营造诚信的文化风尚。
诚信是具有悠久历史的道德观念,我们要在当代道德语境下深度挖掘诚信的现代
意义,以新的文化表达方式诠释诚信价值,以新的文化符号传递诚信观念,使诚信成
为具有时代气息的文化风尚。
再其次,要形成诚信文化的常态传播渠道。
如广泛开展
以诚信文化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树立诚信道德典型;积极发挥现代通讯手段和多媒体
技术优势,建立诚信文化公共交流平台、搭建公共舆论空间,吸引更多的社会成员参
与诚信文化建设。
加强诚信法制建设。
不诚信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就是因为失信承担的风险与获
取的利益不成正比,对于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失信成本过低。
在我国的
相关法律中,虽然也有涉及诚信的内容,但法律条款不够细化,缺乏明确的惩罚标准,
一些处罚条例过于宽松,为失信行为的发生留下了空间。
比如对于商业造假的惩罚明
显滞后于社会条件的改变。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经营者如果欺骗消费者、提
供劣质的商业服务或假冒商品,只需要按照商品价格或者两倍的商业服务费用进行赔偿。
在《产品质量法》中,如果经营者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也只需要承担商品
价格三倍以下的处罚后果。
而制假、售假的利润通常是合法经营的数倍、数十倍甚至
更多。
显然,如此轻微的惩罚力度不足以让不法分子望而却步。
要遏制诚信缺失,必
须建立完备的法制体系,充分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
要补充和细化法律条款,明确对
于不诚信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标准,做到有法可依;在处罚量刑方面要加大惩罚力度,
对于食品安全、医药卫生等与人民生命健康直接相关的领域实行零容忍,让造假者付
出沉重代价,永久性取消其从业资格,做到违法必究;在执法过程中,要杜绝人情执法、创收执法等丑恶现象,维护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做到执法必严。
完善诚信管理体系。
诚信是维持社会运转的基本伦理秩序。
在某种程度上,信用
机制已经成为开展社会生活的主要方式。
将诚信问题置于社会管理之中,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完备诚信管理体系,是保障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建立社会成
员的信用数据库,将诚信作为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完善诚信的
社会奖惩机制,确保恪守诚信的社会成员能够在社会生活中享有更多的便利,对不诚
信主体则要予以制度化的处罚。
其次,在社会规则、规范中体现诚信价值,构筑有力
的诚信规制系统。
再其次,要加强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业单位的内部信用监察力度,健全诚信问责制。
一旦发现这些部门和单位存在欺骗、隐瞒、造假等失信行为,
对相关责任人要追究行政和刑事责任。
鉴于政府诚信在社会诚信中的基础性地位,对
于政府的诚信问责尤为必要。
在政府行政中,必须强化行政人员的责任意识,明确他
们在履行政治承诺中的职责范围和权力边界,建立从政策制定、决策到实施全过程的
问责体系。
此外,要引导发展社会诚信组织,增强第三方力量,为这些组织深度参与
社会诚信建设提供畅通的渠道。
总而言之,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是社会健康发展的持续动力,是构建和
谐社会的基石。
在诚信需求日益增长的现代社会,不讲诚信是对生产力的破坏,是对
传统文化的亵渎,更是严重损害人民利益。
我们在建设诚信社会的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加强认识,尽量避免诚信建设道路上误区,要坚持制度建设和教育引导并重,依
靠法律调控,积极实践并总结经验,每位公民也应当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这样
我们的改革才能更加深入,经济才能更加发展,文化才能更加繁荣,社会才能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