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路历程】国际贸易考研之路
复试过后找房子找工作,总是静不下心把这个帖子写下来,结果一直拖到了现在。
为方便后来者参考,现将我个人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本科普通211,应用化学专业,酱油四年,08年毕业时只收获一张432分的四级证,外加毕业证和学位证。
在一家小公司酱油两年后,10年9月进一家日企并再次开始英语,11年初萌生考研的想法,2月底参加托业考试(785分),后正式决定考研。
初试:总401;英71;政70;数138;专122;复试:79。
三月
晚上下班看高数,上班挤时间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虽然很多数学知识点要从高中数学看起,虽然西方经济学是零基础,虽然我依然在西财东财暨大之间徘徊,但是我依然认为这是一段让人愉悦的日子:充实而激情;我有时候在梦里都在求极限。
四月
离职报告已批下,学习依如三月,只是此时我已选择贸大,理由是觉得自己英语有优势;虽然后来发现这个优势不怎么靠谱,但是那又怎样呢?选校总是给自己一个理由,然后一步步坚定自己的目标,直到让它变成自己的信念。
在四月底离职时,同济六版高数上册还有一章没看完,《经济学原理》大致看了一遍。
五月
五月是浮躁而阴郁的一月。
回到学校,租房、买资料、上自习。
考贸大的压力,对新环境的适应,重回母校的感慨,延绵一月的阴雨;诸多因素导致我的学习状态极差,效率甚至远不及前两月,除了晚上学习英语的几个小时,其他时间都是强迫自己在看书。
用二十来天将剩下的高数和线代、概论课本、高的《西方经济学》胡乱看一遍,几乎没有什么效果,看到后面忘了前面,甚至后来都不知道书里在说些什么。
六月
痛定思痛,经过总结,数学开始做全书,西经开始逐条抄写石化出版社的那两本《西方经济学》里的名词解释,英语也结束了以前随便看看的学习方式,开始背六级词汇和晨读,同时每天用一两个小时学习新概念三。
随着将自己的作息规律化,并感觉到自己每天的进步,学习效率也有了大大提高。
(在我的学习规划里,3-5月是基础月,要对考研所需掌握的知识点有个大概了解,6-8月是巩固月,将知识点牢牢掌握,9-10月是冲刺月,将所有知识点全面掌握,系统整合。
11-12月是整理月,整理考试技巧,知识点全面回顾整理,模拟测试并总结经验教训。
)
七、八月
堂弟二战转战复旦金融专硕,于七月初来武汉与我一同复习。
每天早上六点多点起床,中午在自习室趴半小时,晚上九点半往回走,自此成了我们标准作息,并一直持续到初试结束。
数学全书在八月底完成第一遍,虽然依然忘了很多,但是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西经的
名词解释抄写也于八月中完成,此时看高的《西方经济学》,有如鱼得水之感,只用十天就把两本书看了一遍,并能融会贯通。
(当然,每抄完一章,我会看一遍该章课本的。
)英语依然是每天晨读与背单词,同时偶尔练习翻译,并将张剑的阅读150篇冲刺版做了一遍。
政治序列一看了一遍,结果:雁过无痕。
九、十月
全书二遍,平的微观和多的宏观认真看了一遍,并把课后习题有选择地做了一边,将石化出版社的《西方经济学》两本看了一边。
英语开始做真题,第一遍没写作文,一般能得50分左右,第二遍几乎就是70分了。
政治参考学西经的经验,把任汝芬的9.6万字抄了一遍。
十一、十二月
大体与网上很多经验一样,这里就不具体写了。
不过数学我更重视应试技巧,我模拟了历年真题,李永乐5+3,海天最后8套,并每次总结了自己的错误原因,以及考试时要如何做才能做得更好。
英语练习了历年作文,随便写了几篇,总结了下阅读真题。
(由于以前已打下很好的基础,所以加上晨读、背单词以及专业课翻译,最后俩月我花在英语上的时间依然很少。
)西经模拟了08年以来的真题,认真总结了一遍,分析了下出题范围和趋势;把每个知识点回顾一遍。
(9-12月我又看了两到三遍高的《西方经济学》)政治总结了历年真题,尤其是多选里的错误项,总结了其共性。
后话
1.考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维持一个好的心态,健康的身体是很重要的。
我晚上经常会去操场小幅度锻炼半个多小时;每周都会休息一天,玩dota到昏天暗地,发泄压力,放松心情。
2.要多与人交流,打印几个适合自己的经验贴,找出其中共性及适用自己的方法;每个阶段都回顾一下这些帖子,找出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的复习计划,甚至遇到挫折时可以试着在帖子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3.多总结,多思考。
例如我总结了36个名词解释,结果考的四个全部包括在其中。
例如我认真总结了如何把握815考试节奏,包括每题大概用多少分钟写多少字,才能保证我学到的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整个考研过程,我没报任何辅导班,没有在网上买那些专业课资料。
因为我觉得,如果你愿意自己动脑筋总结的话,在真题基础上弄出来的东西比别人给的要好的太多。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清主次,并严格按照先主后次的顺序来,使之规律化。
如最后几个月我每天早上朗读英语,背单词一个小时左右,然后做数学题4-5个小时,保证自己完成既定目标。
下午看政治和英语,晚上看专业课。
理由:英语由于我有良好的基础,只要保证语感即可;政治选择题背诵与总结很重要,后期大题突击很重要,但这都花不了太多时间。
故而这两门我都是用状态不好的下午时间来学习并且不多花时间。
而数学是最重要的,需要大量的做题才能保证高分,而我的数学基础不好,且考试时间是上午,故我把状态最好的上午4、5个小时用在数学上。
专业课考试时间很紧,我又是从零开始学习,必须用一遍又一遍的复习巩固把知识牢牢印在大脑里,直到考试时能条件反射地答出来。
所以尽管总分只有100,我依然用仅次于数学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它。
5.复试笔试准备要全面,今年笔试很大一部分都不是那本指定的《国际贸易实务》上的,虽然知识点都具有相关性。
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望读者谨慎参考,免受误导。
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