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隧道、涵洞施工必须要掌握的100条规范范1、城镇道路路基填筑中宜做成双向横坡,一般土质填筑横坡宜为 2%~3%,透水性小的土类填筑横坡宜为4%。
2、砌体涵洞应在砌体砂浆强度达到5MPa,且预制盖板安装后进行回填;现浇钢筋混凝土涵洞,其胸腔回填土宜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进行,顶板以上填土应在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
3、城镇道路石灰稳定土类材料宜在冬期开始前30~45d完成施工,水泥稳定土类材料宜在冬期开始前15~30d完成施工。
4、城镇道路级配碎石压实度,基层不得小于 97%,底基层不得小于95%。
5、城镇道路填补旧沥青路面,凹坑应按高程控制、分层铺筑,每层最大厚度不宜超过10cm。
6、城镇道路沥青混合料搅拌时间应经试拌确定,以沥青均匀裹覆集料为度。
7、城镇道路冷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结束后宜封闭交通2~6h,并应做好早期养护。
开放交通初期车速不得超过20km/h,不得在其上刹车或掉头。
8、城镇道路沥青贯入式面层与表面处置面层碾压定形后,应通过有序开放交通,并控制车速碾压成型。
开放交通后发现泛油时,应撒嵌缝料处理。
9、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预制人行道砌块的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不宜低于30MPa。
砌块应表面平整、粗糙、纹路清晰、棱角整齐,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等现象;彩色道砖应色彩均匀。
10、城镇道路雨水支管与雨水口四周回填应密实。
处于道路基层内的雨水支管应做360°混凝土包封,且在包封混凝土达至设计强度75%前不得放行交通。
21、桥梁伸缩装置宜采用后嵌法安装,即先铺桥面层,再切割预留槽安装伸缩装置。
22、桥面防水工程应根据桥梁的类别、所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所在道路等级、防水层使用年限划分为两个防水等级。
23、城市桥梁桥面当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装面层时,防水层应采用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等柔性防水材料。
当采用水泥混凝土铺装面层时,宜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等刚性防水,严禁采用卷材防水。
24、城市桥梁工程当进行桥面防水设计时,不宜将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复合使用。
当桥面纵向或横向坡度大于4%时,不宜采用卷材防水层。
25、当桥面的平曲线半径不于或等于60m时, 桥面防水宜采用防水涂料。
对防水等级为I级的桥梁,卷材防水层以上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不应小于80㎜. 26、城市桥梁工程桥面铺装防水系统应根据桥面铺装面层材料、防水等级及自然条件采取不同的构造形式。
27、城市桥梁工程当基层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 80% 以上时,方可进行防水层施工。
基层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处理宜采用抛丸打磨.基层表面的浮灰应清除干净,并不应有杂物、油类物资、有机质等。
28、城市桥梁桥面卷材防水层铺设前应先做好节点、转角、排水口等部位的局部处理,然后在进行大面积铺设。
29、城市桥梁桥面防水涂料施工应先做好节点处理,然后再进行大面积涂布。
转角及立面应按设计要求做细部增强处理,不得有消弱、断开、流淌和堆积现象。
30、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水泥混凝土铺装及基层混凝土的结构缝内应清理干净,结构缝内应嵌填的密封材料.嵌填的密封材料应粘结牢固、封闭防水,并应根据需要使用底涂(公众号豆丁施工整理)。
31、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当防水材料为卷材及聚氨酯涂料时,基层混凝土的含水率应小于 4%.当防水材料为聚合物改性沥青涂料和聚合物水泥涂料时,基层混凝土的含水率应小于10%。
32、桥面防水层上沥青混凝土的摊铺温度应与防水卷材的耐热度相匹配。
卷材防水层上沥青混凝土的摊铺温度应高于防水卷材的耐热度,但同时应小于170℃;涂料防水层上沥青混凝土的摊铺温度应低于防水涂料的耐热度。
33、公路路基顶面表层的整修,应根据质量缺陷的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方案、工艺进行。
补填的土层压实厚度应不小于100mm,压实后表面应平整,不得松散、起皮。
34、公路路基试验路段应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型式等工程特点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路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
35、性质不同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
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
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500mm。
填筑路床顶最后一层时,压实后的厚度应不小于100mm。
36、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路床顶面以下大于1.50m深度的下路堤土质路基压实度不小于93%,二级公路不小于92%,三、四级公路不小于90%。
37、公路路基开挖至零填、路堑路床部分后,应尽快进行路床施工;如不能及时进行,宜在设计路床顶标高以上预留至少300mm厚的保护层。
4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摊铺机的收料斗应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
4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下面层或基层宜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宜采用平衡梁或雪橇式摊铺厚度控制方式,中面层根据情况选用找平方式。
4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则由低向高碾压,在坡道上应将驱动轮从低处向高处碾压。
47、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表面层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可采用自然碾压的斜接缝,沥青层较厚时也可作阶梯形接缝。
48、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当采用三轮钢筒式压路机时,总质量不宜小于12t,相邻碾压带宜重叠后轮的1/2宽度,并不应少于200mm。
4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5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沥青表面处治可采用道路石油沥青、乳化沥青、煤沥青铺筑,沥青标号应按规范相关规定选用。
沥青表面处治的集料最大粒径应与处治层的厚度相等。
5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石灰稳定土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底基层,以及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但石灰土不得用做二级公路的基层和二级以下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
5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水泥稳定土中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应符合下列要求: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不大于30%,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基层不大于35%。
5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当路肩用料与稳定土层用料不同时,应采取培肩措施。
路肩料层的压实厚度应与稳定土层的压实厚度相同。
在路肩上,每隔5~10m应交错开挖临时泄水沟。
5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5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在采用石灰土做基层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表面水透入基层,同时应经历一个月以上的温暖和热的气候养生。
作为沥青路面的基层时,还应采取措施加强基层与面层的联结。
5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如石灰稳定土层上为薄沥青面层,基层每边应较面层宽20cm以上。
在基层全宽上喷洒透层沥青或设下封层,沥青面层边缘向外侧做成三角形。
5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当级配碎石用做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时,其最大粒径应控制在37.5mm以内;当级配碎石用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基层以及半刚性路面的中间层时,其最大粒径宜控制在31.5mm以下。
5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级配碎石在同一料场供料的路段内,宜由远到近卸置集料。
卸料距离应严格掌握,避免料不够或过多。
未筛分碎石和石屑分别运送时,应先运送碎石。
5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判定路面结构层质量是否合格(即满足要求)时,以lkm 长的路段为评定单位。
采用大流水作业法施工时,也可以每天完成的段落为评定单位。
6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养生温度对水泥稳定土的强度有很明显的影响。
养生温度越高,水泥稳定土的强度越高。
70、公路工程钢支撑支护的实测项目包括安装间距、保护层厚度、倾斜度、安装偏差和拼装偏差。
70、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砂(碎石)桩成桩施工应选用适宜的桩尖结构,选用活瓣桩靴时,砂性土地基宜采用尖锥型,黏性土地基宜采用平底型。
71、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挤密桩成孔应根据设计要求、成孔设备、现场土质和周围环境等情况,选用沉管、冲击或夯扩等方法机械成孔。
72、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粉体喷射搅拌桩成桩过程中,应保证边粉喷、边提升连续作业。
因故缺粉或停工时,第二次喷粉应重叠接桩,接桩重叠长度不应小于1m。
7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桩板结构根据连接方式、组合形式及位置的不同,分为非埋式、浅埋式及深埋式三种。
74、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应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每个区段的长度应更具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宜取200m以上或以构造物为界。
75、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路堑开挖施工中,位于岩石的走向、倾斜不利于边坡稳定及施工安全的地段,开挖应采取减弱施工振动的措施,在设有支挡结构的地段,应采取短开挖或马口开挖,并设临时支护措施。
76、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路堑施工前应先做好堑顶截水、排水措施,堑顶为土质或软弱夹层的岩石时,天沟应及时铺砌或采取其他防渗措施。
77、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过渡段路基填筑宜与相邻路基工程同步施工,相邻路基预留台阶高度应不小于工艺性试验确定的分层厚度,并在衔接处采取留振等加强碾压措施。
78、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过渡段两侧及椎体填筑填料分层厚度应按试验段确定的厚度控制,使用小型压实机械时压实厚度不宜超过15cm,使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时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0cm。
79、高速铁路路基有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应符合下列规定:设计行车速度300km/h及以上路基工后沉降一般地段不应大于5cm,桥台台尾过渡段不应大于3cm,沉降速率不应大于2cm/年。
80、铁路桥梁钻孔桩施工,钻孔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孔位、孔径和倾斜度,发现偏差时应进行纠偏。
81、铁路桥梁钻孔桩施工,钻孔中发生坍孔但不严重时,可采用加大泥浆比重、加高水头等措施后继续钻进;坍孔严重时,应回填重钻。
82、铁路桥梁钻孔桩施工,在有倾斜的岩层钻进时,应采用小冲程低速钻进,必要时应回填片石、卵石或混凝土冲平后再进行钻进。
83、铁路桥梁钻孔桩施工,钢筋保护层宜使用混凝土轮型垫块,垫块强度等级应不低于桩身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轮型垫块宜纵向间距不大于2m,环向不少于4个,呈梅花形布置。
84、铁路桥梁钻孔桩施工,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测探孔内混凝土面高程,及时调整导管埋深。
导管埋深宜控制在2m~6m,最小埋深任何时候不得小于1.0m。
当浇筑速度较快、导管较坚固并有足够的起重能力时,可适当加大埋深,但不宜超过8m。
85、铁路桥梁钻孔桩施工,岩溶地层钻孔作业宜选用冲击钻机,溶洞注浆宜采用钢花管注浆工艺。
86、铁路桥梁钻孔桩施工,采用间歇循环注浆方式时注浆材料宜采用水玻璃—水泥双浆液,间歇循环注浆时间应不小于6h,使先注入的浆液初步达到胶结后再注浆。
注浆完成后,应待注浆体达到设计强度80%后方可进行钻孔。
87、铁路桥梁钻孔桩施工,筑岛围堰顶面应高出施工水位0.5m~1.0m,围堰面积应考虑钻机及混凝土浇筑设备的布置需要,围堰外形尺寸应考虑基础施工期间河流断面被压缩后,流速增大引起水流对围堰、河床的集中冲刷及对通航、导流、农用排灌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