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化学能与电能附详细答案

2020-2021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化学能与电能附详细答案

2020-2021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化学能与电能附详细答案一、化学能与电能1.电解原理和原电池原理是电化学的两个重要内容。

某兴趣小组做如下探究实验:(1)如上图1为某实验小组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设计的原电池装置,若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NO3溶液和琼胶制成的胶冻,则NO3-移向_____________装置(填写“甲或乙”)。

其他条件不变,若将CuCl2溶液换为NH4Cl溶液,发现生成无色无味的单质气体,则石墨上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上图2,其他条件不变,若将盐桥换成弯铜导线与石墨相连成n型,则甲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原电池或电解池”),乙装置中石墨(2)为极,乙装置中与铁线相连的石墨(1)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式为。

(3)在图2乙装置中改为加入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若某一电极质量增重 1.28 g,则另一电极生成______________mL(标况下)气体。

【答案】(1)甲;2H++2e-=H2;(2)原电池;阳;Cu2++2e-=Cu(3)224【解析】试题分析:(1)装置1中铁是负极、石墨是正极,阴离子在原电池中移向负极,NO3-移向甲装置;若将CuCl2溶液换为NH4Cl溶液,发现生成无色无味的单质气体,则石墨上电极反应式2H++2e-=H2;(2)图2,其他条件不变,若将盐桥换成弯铜导线与石墨相连成n型,则甲装置中两个电极不同,构成原电池;,乙装置是电解池,石墨(2)与正极相连,石墨(2)为阳极,乙装置中与铁线相连的石墨(1)是阴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式为Cu2++2e-=Cu;(3)某一电极生成 1.28 g铜,转移电子1.2820.0464/gmolg mol⨯=,则另一电极生成氧气,根据转移电子相同,生成氧气0.01mol,标况下的体积为224mL。

考点:本题考查电解原理和原电池原理。

2.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

I.右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

请完成以下问题:(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①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②电解一段时间后,该反应总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该溶液将阳极产物全部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该装置电解精炼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X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_____,电解一段时间后,CuSO4溶液浓度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溶质为Cu(NO3)2和X(NO3)3,且均为0.1 mol的混合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析出固体质量m(g)与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n(mol)关系如图所示,则Cu2+、X3+、H+氧化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II.右图为模拟工业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烧碱的工作原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从E口逸出的气体是Cl2B.从B口加入含少量NaOH的水溶液以增强导电性C.标准状况下每生成22.4 L Cl2,便产生2 mol NaOHD.电解一段时间后加适量盐酸可以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答案】放出气体,溶液变红 2Cl-+2H2O2OH-+Cl2↑+H2↑ Cl2+2OH-= Cl-+ClO-+H2O 纯铜减小 Cu2+>H+>X3+ B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电解的原理和电解原理的应用,离子放电顺序的判断和电化学的计算。

I. X与外加电源的负极相连,X为阴极,Y为阳极。

(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①X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X电极附近水的电离平衡(H2O H++OH-)正向移动,H+继续放电,溶液中c(OH-) c(H+),溶液呈碱性,遇酚酞变红色,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放出气体,溶液变红。

②Y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电解一段时间后,该反应总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2OH-+H2↑+Cl2↑;若用该溶液将阳极产物全部吸收,NaOH与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 Cl-+ClO-+H2O。

(2)电解精炼铜,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X的电极材料为纯铜。

阳极(Y电极)的电极反应为:比Cu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和Cu-2e-=Cu2+,阴极(X电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根据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电解一段时间后CuSO4溶液浓度减小。

(3)由图像知开始通过0.2mol电子析出固体的质量达到最大值,结合阳离子物质的量都为0.1mol,则Cu2+优先在阴极放电,Cu2+的氧化能力最强,继续通电,阴极不再有固体析出,接着H+放电,X3+不放电,则Cu2+、X3+、H+氧化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u2+>H+>X3+。

II.根据Na+的流向可以判断装置左边电极为阳极,右边电极为阴极。

A项,右边电极的电极反应为2H++2e-=H2↑,E口逸出的气体是H2,错误;B项,装置图中的阴极室产生NaOH,从B口加入含少量NaOH的水溶液,增大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增强导电性,正确;C项,n (Cl2)=22.4L÷22.4L/mol=1mol,根据电解方程式2NaCl+2H2O2NaOH+H2↑+Cl2↑,生成NaOH物质的量为2mol,正确;D项,根据元素守恒,电解一段时间后通入适量的HCl 气体可以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不是盐酸,错误;答案选BC。

3.有A、B两位学生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探究产物的有关性质。

分别设计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请完成以下问题:(1)负极材料:A池___,B池___。

(2)电极反应式:A池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B池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上述实验分析“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直接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是________(填“可靠”或“不可靠”)。

【答案】 Mg Al 2H++2e-====H2↑ Al-3e-+4OH-====AlO2 -+2H2O 不可靠【解析】由两装置图可知,A池中电解质为硫酸,镁较活泼作负极,总反应为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B池中电解质为氢氧化钠溶液,由于铝可以被氢氧化钠溶液溶解,而镁不溶,所以此时铝较活泼,铝作负极,总反应为铝、氢氧化钠、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

(1)负极材料:A池Mg,B池Al。

(2)电极反应式:A池正极2H++2e-====H2↑;B池负极Al-3e-+4OH-====AlO2 -+2H2O。

由上述实验分析“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直接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是不可靠的。

点睛:金属的活动性与所处的化学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题中镁和铝两种金属,在酸性条件下,镁较活泼,但是在强碱性条件下,铝则较活泼。

4.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原电池原理探究一定温度下(实验时实际的环境温度)使铁钝化的硝酸的最低浓度。

实验步骤如下:①向两支具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浓硝酸5。

0mL(质量分数为65%,密度为1。

4g/mL)。

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

②将铜丝和铁丝同时插入浓硝酸中,观察到灵敏电流计指针先指向铜丝,但又迅速反转(只需1—2s)指向铁丝一端。

③用盛有5。

0mL蒸馏水的注射器向具支试管内加水,并注视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

在指针恰好发生反转又指向铜丝时停止实验,记录此时已注入的水的体积。

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实验次数实验温度(℃)注入水的体积(mL)117。

22。

42T12。

53T22。

3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装置中仪器a因其作用而称为____;指针指向铁丝时,铁丝为___极(填“正”或“负”)(2)65%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在未注水前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3)T1_______T2(填“>”、“<”或“=”)(4)在本实验温度下,使铁钝化的硝酸最低浓度为_____%;利用本实验数据判断,若以45%的硝酸进行实验(不再注水),则电流表的指针应指向_____电极(填“铁”或“铜”) (5)该实验装置上的不足是_________,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盐桥 正 14。

4mol/L NO 3-+e -+2H +=NO 2↑+H 2O = 48 铜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应在两侧支管口处均连接导管,将产生气体导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解析】【详解】(1)在该装置中仪器a 因其作用而称为盐桥;铁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所以铜是正极,所以铁是正极;(2)根据10001000 1.465%c 14.4mol /L M 63ρω⨯⨯===;正极是硝酸根离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32NO e 2H NO --+++=↑2H O +;(3)温度相同条件下加入水探究一定温度下(实验时实际的环境温度)使铁钝化的硝酸的最低浓度,改变加入水的量体坛就钝化浓度,所以温度不变,故12T T =;(4)重复三次实验平均加水量 2.3 2.5 2.4mL=2.4mL 3++=,使铁钝化的硝酸最低浓度5.0 1.465%100%48%5.0 1.4 2.4⨯⨯=⨯=⨯+,利用本实验数据判断,若以45%的硝酸进行实验(不再注水),铁不发生钝化,铁做负极,则电流表的指针应指向电极铜电极; (5)反应过程中所生产的了氮的氧化物是有毒气体会污染空气,该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应在两侧支管口处均连接导管,将产生的气体导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吸收尾气,避免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5.如图所示,A 为电源,B 为浸透饱和食盐水和酚酞溶液的滤纸,滤纸中央滴有一滴KMnO 4溶液,C 、D 为电解槽,其电极材料及电解质溶液如图所示。

(1)关闭K 1,打开K 2,通电后,B 的KMnO 4紫红色液滴向c 端移动,则电源b 端为 极,通电一段时间后,滤纸d 端的电极反应式是 。

(2)已知C 装置中溶液的溶质为Cu(NO 3)2和X(NO 3)3,且均为0.1 mol,打开K 1,关闭K 2,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析出固体质量m(g)与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n(mol)关系如图所示,则Cu 2+、X 3+、H +氧化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D装置中溶液是H2SO4溶液,则电极C端从开始至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现象是。

【答案】(1)负极,2H+ + 2e-- = H2(2)Cu2+ >H+ >X3+(3)产生无色气体,溶液变为蓝色,一段时间后有红色物质析出【解析】试题分析:(1)据题意B的KMnO4紫红色液滴向c端移动,说明高锰酸根离子向c端移动,可推出极c端为阳极,则与之相连的电源a端为正极,b端为负极,所以通电滤纸d端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答案为:负;2H++2e-=H2↑;(2)根据电解C的图象可知,通电后就有固体生成,当通过电子为0.2mol时,析出固体质量达最大,证明此时析出的固体是铜.如果是X3+析出,电子数应该是0.3mol,则氧化能力为Cu2+>X3+,当电子超过0.2mol时,固体质量没变,说明这是阴极产生的是氢气,即电解水,说明氧化能力H+>X3+,故氧化能力为Cu2+>H+>X3+;故答案为:Cu2+>H+>X3+;(3)D装置中溶液是H2SO4,电极C端与b负极相连即为阴极,开始为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后阳极的铜失电子生成铜离子进入溶液,溶液变为蓝色,一段时间后有红色物质在阴极析出,所以看到的现象为在C端开始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溶液变为蓝色,一段时间后有红色物质析出;故答案为:在C端开始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溶液变为蓝色,一段时间后有红色物质析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