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梳理汇总班级姓名第一课感受社会变迁1.知道认识时代变迁的依据(了解社会发展的途径有哪些?)(1)重要依据:建筑物的遗存、名称的变更、行政区划的调整等。
(2)历史坐标:生产工具的革新和重大生产技术的诞生,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3)重要途径:参观博物馆2.当今我国发展的成就及原因P5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原因:(领导原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群众原因):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政策原因):坚持改革开放重要原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知道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4.青少年如何关心社会发展?P6青少年学生关心社会,A.不只是了解社会的变化发展,B.更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作为公民对社会、国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C.以健康的心态亲近社会、融入社会,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5.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影响? P7--1;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它促进了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引发了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巨大改变。
6.我们如何面对社会生活的变化?P11--2生活在文明时代,我们不仅要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变化,享受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还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为现代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7.工业化的影响有哪些?工业化的推进意义P7;不仅使社会财富快速增加,新产品不断涌现,而且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8.城镇化的影响有哪些?P8--1①、城镇化改善了城市生活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丰富了城市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②、同时带动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促进了城乡共同繁荣。
9.信息化的影响有哪些?P11--1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正在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第二课融入社会生活1.了解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表现(1)参加志愿者活动。
(2)参与社会民主管理。
(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超市购物、外出旅游等。
2.知道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意义P13--14(1)有利于我们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发展能力,验证和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技能。
(2)参与公共生活是我们健康快乐生活的必要条件。
(3)参与公共生活可以使我们学会与人相处,促进人际关系的协调。
3.掌握参与公共生活的基本要求P15--16(1)需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克服冷漠情绪,培养亲社会行为。
(2)需要大力培养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
(3)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
4.媒介生活对我们有哪些影响?P17--18媒介是我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影响、改变着我们的思维、交流、学习方式和社会参与路径。
5.媒介的作用:现代人的工作,离不开媒介的帮助,网络正成为得力助手和宽广平台;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媒介,人们对媒介的需求越来越多。
6.提高媒介素养的要求P18--20(1)要善于利用媒介进行学习、工作、娱乐和交往。
(2)必须培养媒介批判能力。
(3)要学会利用媒介创造和传播信息。
(4)必须增强法治意识,树立道德观念。
第三课积极服务社会1.懂得破坏公共设施的危害P23(1)会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
(2)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3)甚至会影响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2.爱护公共设施的具体要求: P24-25(1)从自身做起,不人为破坏公共设施。
(2)采取切实行动,劝导并阻止他人污损、毁坏公共设施;(3)看到公共设施受损时,不能无动于衷,要积极采取措施。
3.了解公共秩序的含义及其内容P26公共秩序也称社会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4.有序的公共秩序的重要性P26第二节有序的公共秩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5.我们应该怎样维护公共秩序?P28-29从国家角度:(1)维护公共秩序需要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2)维护公共秩序需要加强法治,依法严惩那些不守规则不守秩序的行为。
从公民个人:(3)对公民个人而言,维护公共秩序最重要的是要增强规则意识。
自己遵守规则的同时,也要劝阻他人不守规矩的行为,共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6.知道参与志愿服务的意义(1)对社会:可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
(2)对个人:可以增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能力;可以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培养真诚的友谊。
7.作为未成年人,我们如何参加志愿服务?作为未成年人,参加志愿服务,要坚持自愿参加、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持之以恒的原则,实实在在地为他人、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
(懂得参加志愿服务是亲近社会、服务社会的好形式)第四课增强文化自信1.人行万里忘不了根,这个根源自对民族文化的认同2.如何提高文化认同感?(提高文化认同感的要求)P44-46:①②③(1)要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2)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要尊重外来文化,正确学习和借鉴。
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萃取中华文化的精华,挖掘时代价值,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实践中实现创新性发展。
4.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对外来文化实行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
5.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价值准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特点:核心价值观将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继承了传统的家国一体的理念。
来源:它的凝练,来自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共识;实现:它的实现,取决于每个人对它的践行和执守。
6.请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要求,谈谈你在生活中的打算(怎么办?)。
爱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敬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按时完成作业。
诚信:信守诺言、对人守信,对事负责,说老实话。
友善:尊重和帮助他人、学会理解宽容7.为什么自由、平等、公正离不开法治?自由、平等、公正离不开法治,法治是文明进步的体现,是现代国家的基本要求。
自由平等的权利主张只有在法律中寻找依据,才能顺理成章;公平正义只有在法治的框架下推进,才能水到渠成;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只有在法治的保障下,才能真正实现。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核心价值观,①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②体现着一个社会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③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就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④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有重大现实意义⑤对于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饱含着浓郁的家国情怀。
我们应以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追求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最终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第5课维护国家利益1.了解国家主权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包括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地位:国家利益的核心象征和标志:国旗、国徽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和标志2.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统一的实践历程:(捍卫国家主权)①中国海关依法实施出入境监督管理,对出入关境的一切物品进行监督、检查并照章征收关税是一个国家主权独立的重要标志。
②中国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④维护海洋权益:钓鱼岛,南海诸岛是中国固有的领土,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3.如何维护国家主权?(维护国家主权的要求)56页国家: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捍卫国家主权,是中国政府的职能所在。
公民: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每个中国公民都应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具体的做法:①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②积极履行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义务。
③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④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如…⑤向……提建议4.知道国家安全及其重要性国家安全是主权国家独立自主地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和利益的总和。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5.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1)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2)必须不断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
6.了解我国的国家安全体系我国的国家安全体系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
健全国家安全制度、加强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7.懂得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职责(1)国家安全事关国家利益,也与每个公民的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只有人人参与,人人负责,才能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2)公民需要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把国家安全和利益放在第一位;熟悉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要求,善于识别各种伪装,保持高度警惕,坚决防范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积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共同构筑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固防线。
6.1共享发展成果★★1.为什么要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1)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原因)①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②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③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意义?是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有利于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知道确保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措施(1)完善分配制度(2)调整收入分配结构(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3、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目的:确保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4、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5、在公有制内部主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6、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是指按人们投入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来分配收入。
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来分配相结合。
★7、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实行有什么意义?①有利于激发人们开拓进取、自主创业的积极性②有利于促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