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虚假诉讼罪若干问题研究

关于虚假诉讼罪若干问题研究

关于虚假诉讼罪若干问题研究
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一些人可能会故意编造事实或提出虚假证据进行诉讼,试图通过欺骗法院来达到个人利益的目的。

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法院的正当权益,同时也损害了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被法律明确规定为虚假诉讼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惩罚。

本文将就虚假诉讼罪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一、虚假诉讼罪的立法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07条”规定:“以虚构事实为基础诉讼,或者提供虚假证据,致使对方被迫作出支付、履行义务或者给予财产的判决、裁定,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该条规定了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即以虚构事实为基础诉讼、或者提供虚假证据,致使对方被迫作出支付、履行义务或者给予财产的判决、裁定。

这种行为严重妨碍了法律的正义和公正,对众多当事人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得到了法律明确的打击。

二、虚假证据的认定标准
1、客观事实的存在:虚假证据是指明明不存在的证据,如果证据客观存在,但比较质量上存在缺陷或者经调查后的结论与证据的内容不一致,不能认定为虚假证据。

2、故意提供:故意提供证据,是指当事人清楚知道证据是虚假的,却还提出来。

如果当事人是基于疏忽或者过失等非故意状态下提供虚假证据的,不能认定其构成虚假诉讼罪。

三、虚假诉讼罪的刑罚及适用原则
1、刑罚:虚假诉讼罪依照情节轻重,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同时还可能承担经济赔偿责任,使得当事人因为虚假诉讼受到的损失得到合理的补偿。

2、适用原则:对于虚假诉讼罪的判决,应当遵照以下原则:一是重罚主观故意较严重的案件。

二是承认事实错误,减轻惩处。

三是涉及竞争关系的恶意诉讼案件,应当从严惩处。

四是判断程序复杂的虚假诉讼案件,应当根据相关情节进行逐一分析。

四、虚假诉讼罪的预防和避免
1、严格证据获取:诉讼当事人应当尽可能地通过严格的证据获取方式,获得真实的证据材料,确保诉讼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3、规范法院裁判:法院在对诉讼进行裁判的时候,应该严谨、公正的审查证据,避免判决中出现虚假证据的情况。

同时,法院也应当加强对案件宣传和引导,规范诉讼市场秩序。

综上所述,虚假诉讼罪对于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性,打击恶意诉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事人应加强法律素质,提高诉讼规范性,法院应严格裁判程序,确保诉讼制度的实践效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