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群落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生物群落是指()
①在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
①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①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
①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2、下列有关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群落中的各种物种对整个群落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
B.优势种对群落中的其他个体的生存和生长有很大影响
C.优势种个体数量多、竞争有优势,在群落中可永久占有不变的优势
D.描述群落中物种多样性主要指标是物种的丰度
3、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A.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B.马尾松林中的马尾松有高有矮
C.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D.森林中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4、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A.种群的密度B.适应的普遍性
C.群落的垂直结构D.群落的水平结构
5、某片成熟竹林里竹子长势整齐,没有明显的高株和矮株,从群落的空间结构来看,这个竹林在垂直方向上()
A.无分层现象B.分层不明显C.有分层现象D.分层未开始
6、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比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层()
A.光照强度较弱B.植物种类少C.湿度较高D.温度较高
7、下列各种群落类型中,生物种类最为丰富的是()
A.草原B.森林C.荒漠D.苔原
8、生物群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分化有利于()
A.生存竞争B.占据空间C.资源利用D.生物进化
9、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从上到下生长着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苔藓等植物,同时林下随着透光度的不同,在不同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
这些现象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是优势种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10、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和食物B.温度和光照C.湿度和温度D.光照和食物
11、海洋水域的上层以绿藻生长为多,中层以褐藻生长为多,下层以红藻生长为多。
这种分布主要决定因素是()
A.不同水层温度不同B.不同水层含氧量不同
C.不同水层的pH值不同D.不同波长的光对水的穿透能力不同
12、如图所示,曲线1和曲线2代表种群1和种群2的耐
热范围。
种群2能竞争过种群1的温度范围()
A.低于t1①
B.在t1①与t2①之间
C.在t2①与t3①之间
D.高于t3①
13、长期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其形态等方面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特征。
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不符的是()
A.具有发达的根系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
C.叶表层具有较厚的角质层D.叶面积增大
14、森林群落不包括这个森林中的()
A.水源和土壤B.细菌和真菌C.各种动植物D.有害的生物
15、常见的树种有槭、山毛榉、栎、椴和柳等,常见的动物有田鼠、林猫、红狐、山雀、啄木鸟等。
从这些生物可判断这是下列哪类群落()
A.北方针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草原
16、野驴是哪类群落的代表动物()
A.森林B.草原C.荒漠D.苔原
17、在植物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由另一个群落取代的过程叫()
A.突变B.捕食C.进化D.演替
18、下列地方能发生原生演替的是()
A.火灾过后的草原B.沙丘C.弃耕的农田D.过量砍伐的森林
19、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演替阶段后,可以演变为一个森林,其演替过程大体为()
A.祼底→浮水植物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挺水植物阶段→沼泽植物阶段→森林
B.祼底→沉水植物阶段→浮水植物阶段→沼泽植物阶段→挺水植物阶段→森林
C.祼底→沉水植物阶段→沼泽植物阶段→浮水植物阶段→挺水植物阶段→森林
D.祼底→沉水植物阶段→浮水植物阶段→挺水植物阶段→沼泽植物阶段→森林
20、下列不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
B.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
C.河流因为堵塞而成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
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破坏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
21、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A.影响因素不同B.起始条件不同
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22、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阶段是()
A.灌木阶段B.森林阶段C.苔藓阶段D.草本植物阶段
23、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
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24、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25、在群落演替中,下列哪一项最不可能发生()
A.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不断变化B.开始时物种数目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C.无生命的有机物总量增多D.在初始阶段之后,群落中物种的总量下降
26、下列关于人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影响着生物群落的演替
B.人类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作用
C.人类活动可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D.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二、非选择题
27、一个群落总是包含着很多种动物和植物,因此我们在研究群落的时候,首先是测定群落中的物种丰度,测定物种丰度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测定物种的相对数量和相对重要性可采用、和指标。
28、优势种的主要识别特征是它们的,通常会占有竞争优势,并能通过竞争来取得的优先占有地位。
优势种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它常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群落内部的,因而对其他种类的有很大影响。
29、下图表示我国湿润森林区及山地植被分布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状况。
(2)图中纵排表示该群落的结构,且具有明显的现象。
这些植被的分布主要是受非生物因素中的影响。
(3)图中横排表示该群落的结构,表明由于受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种类往往也有差别。
30、下面是某栎树林中鸟类调查资料,调查数据表示各种鸟类分布的相对密度。
请根据调查资料分析说明:
(1)该栎树林中的所有栎树是一个;该栎树林中的所有生物称为。
(2)该栎树林中,主要分布在树冠层,主要分布在下木层,主要分布在灌木层,主要分布在草本层。
(3)鸟类分布的上述特点表明,生活在森林中的各种动物,也会随着它们赖以生存的植物种类不同而出现的现象。
(4)从表中可知有几种鸟类同时生活在下木层,当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发生。
根据竞争排除原理,在同一群落中不可能有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每个物种都会占有一部分的生态位空间,因此可以实现共存。
31、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是指群落中的生物在上的配置状况。
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而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
蝶类在白天活动,蛾类在夜晚活动,这属于群落的变化;草原和森林的外貌在春、夏、秋、冬有很大的不同,这属于群落的变化。
3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属于哪种演替?你能说明理由吗?
第五章群落单元练习答案
1、D。
2、C。
3、C。
4、C。
5、C。
“这个竹林”隐含着还有其他生物。
6、A。
7、B。
8、C。
9、A。
10、D。
植物的分层影响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光照,动物则占据不同的植物层次,从中获得相应的食物。
11、D。
褐藻和红藻因吸收的光谱不同而,生活在不同的水层。
12、C。
在生态位重叠区域,种群2的个体明显比种群1个体数目多而其他区域则相应。
13、D。
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减少蒸腾作用失水的结构特点不符。
14、A。
15、B。
16、B。
17、D。
18、B。
19、D。
20、A。
次生演替是指在被毁灭群落基质上所进行的演替。
21、B。
22、B。
23、D。
24、A。
25、D。
26、C。
27、识别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多度盖度频度
28、个体数量多资源生态环境条件生存和生长
29、(1)分布(2)垂直分层温度(3)水平土壤、地形、阳光、水分(湿度)、风植物
30、(1)种群群落(2)林鸽茶腹鸡、青山雀、长尾山雀、旋山雀、煤山雀沼泽山雀、大山雀、戴胜乌鸫、红胸鸲、鹪鹩(3)分层分布(4)生态位重叠完全相同的无竞争的
31、水平方向组成和外貌随时间昼夜季节
32、次生演替。
火灾过后的草原,原有的植被不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草种或其他繁殖体,这样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