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期中考试题试题
第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2分×25=50分)
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既有较严格的分工,也有一定的协作、联系。
下列免疫细胞最能体现两者紧密关系的是
A.抗体B.淋巴因子C.溶菌酶D.吞噬细胞
2.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异常D.血糖含量偏高
3.下列有关水盐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渴觉的神经冲动最初来自下丘脑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维持K+浓度相等
C.末被吸收的钾经尿液排出体外D.血钠升高能刺激肾上腺分泌醛固酮4.能与肾上腺素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发生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①胰岛素②胰高血糖素③甲状腺激素④抗利尿激素⑤醛固酮
A.①③B.②③C.②③④D.②④⑤
5.人在感觉寒冷时,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战”现象,此反射的效应器是
A.骨骼肌B.立毛肌C.血管平滑肌D.皮肤毛细血管
6.紫茉蓝的叶片有绿色、白色、花斑三种类型;花色由一对核基因R、r控制,基因型RR为红色,Rr为粉红色,rr为白色,根据图上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个体自交,后代全部为花斑叶
B.③个体有三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C.②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
D.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
7.下列有关植物叶绿体的成分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吸收光的色素位于基粒上,转化光能的色素位于基质中
B .得到电子后的某些叶绿素a 即成为强氧化剂,能使NADPH 转变成NADP +
C .分解水的部位在基粒,分解ATP 和NADPH 的部位在基质
D .光能转化为电能后,能使某些叶绿素b 不断得到电子和失去电子 8.右图为人的体液免疫图解,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细胞①—⑤均能识别抗原
B .抗原也可以直接作用细胞⑤和④
C .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细胞②
D .阶段Ⅳ、Ⅴ为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9.用小鼠做实验,研究一种疫苗对预防感染的有效性。
下图为该实验的某些关键步骤,其中需要在相同条 件下同时进行的是 A .a, c
B .a, d
C .b, c
D .b, d
10.右图为Ⅰ、Ⅱ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和CO 2浓度的关系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①在曲线OA 段,两种植物光合速率的限制 因素是CO2浓度
②在E —F 光强范围内,影响两种植物光合 速率的因素只有CO 2浓度
③影响植物Ⅱ出现C 、D 两点差异的主要因素是CO 2浓度 ④植物Ⅰ可能是C 4植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1.小明有一次因故没吃早饭就上学去了,但到第四节课时他仍然能精神饱满地认真听讲和学习。
关于他此时体内血糖调节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元分解生成葡萄糖 B .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元分解
C .下丘脑促进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
D .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病毒 甲组小鼠 a
疫苗
乙组小鼠
d
b c
12.CO2供应不足最终可影响到绿色植物释放O2减少,以下叙述中最直接的原因是A.CO2不足使固定形成的三碳化合物减少
B.ATP和NADPH减少使光反应分解水减少
C.三碳化合物还原所消耗的A TP和NADPH减少
D.ADP、Pi、NADP减少使光反应分解水减少
13.人体胃腺分泌的胃液属于
A.机体外环境成分B.机体内环境C.细胞内液D.细胞外液14.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5.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
若只饮水不进食,则A.K+排出量大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B.K+排出等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C.K+排出量小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D.K+排出量等于零
16.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部位分别是
①下丘脑②垂体后叶③肾上腺④肾小管和集合管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17.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效应B细胞⑥效应T细胞
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④⑤⑥C.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
18.关于特异性免疫感应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原只有经过吞噬细胞处理才能被识别B.抗原可从B细胞呈递给T细胞
C.抗原决定族暴露是抗原被识别的前提D.抗原刺激T细胞后形成效应细胞
19.在低浓度CO2的环境中,下列哪一些植物的生长状况良好一些
A.小麦、水稻B.大麦、大豆C.高粱、玉米D.菜豆、马铃薯
20.选择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14CO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C3化合物和C4化合物中,14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21.作为C4植物标志特征的“花环型”结构有两层细胞构成,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①外面是叶肉细胞,也含叶绿体②内层是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
③外面叶肉细胞能直接产生淀粉粒④内层是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不含基粒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22.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充足的CO2条件下,如果突然停止光照,此时叶肉细胞中的C3、C5和和NADP+的含量变化是
A.升、降、升B.降、升、降C.降、升、升D.升、降、降23.下面对氮素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土壤中氮素含量越多,光合速率越快
B.追施氮肥,促进叶片面积增大,叶片数目增多,增加了光合面积
C.施氮肥后,叶绿素含量大增,加速了光反应
D.氮肥也能增加叶蛋白态氮的百分率,酶数量增多,使暗反应顺利进行
24.下列物质转变过程属于光反应的是
NADP+ ATP CO2叶绿素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NADPH ADP C6H12O6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 A.①③⑤⑦B.①②④⑧C.②③⑦⑧D.①④⑦⑧
25.龙葵叶绿体DNA上的一个正常基因决定了植株对某除草剂表现敏感。
它的突变基因则决定了植株对该除草剂表现抗药性。
以敏感型龙葵(全部叶绿体含正常基因)为父本,以抗药型龙葵(全部叶绿体含突变基因)为母本进行杂交,所得F1植株将表现
A.敏感型B.抗药型C.抗药型: 敏感型=3:1 D.抗药型: 敏感型=1:1
第Ⅱ卷(非选择题30分)
26.(10分)糖尿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趁势。
下图是人体内的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内血糖的来源有哪几个途径?。
(2)糖尿病患者主要是图中[] 细胞受损,使[] 分泌不足,发生障碍,使细胞内能量供应不足,导致、分解加强。
所以病人出现机体逐渐消瘦,体重减轻的症状。
(3)图中物质A的作用机理是促进分解和的转化。
上图所示调节过程属于调节(填神经、体液或神经-体液)。
下丘脑除参与血糖调节外,还参与。
27.(12分)如图所示为哺乳动物体温调节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C代表。
(2)当气温为5℃时(户外),人体体温调节的途径为(用序号和字母表示),其表现为,同时激素分泌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
(3)夏季的一个中午,某人大量饮用冰水,此时体温调节的途径为(用序号和字母表示),从而反射性引起。
28.(8分)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通过垂体释放到血液中。
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增加肾小管膜对管腔内水的重吸收,以保存体内水分;蟾蜍的膀胱膜具有重吸收水的作用,抗利尿激素能否促进这种作用,可设计一实验来证明。
材料器具:已制好的蟾蜍膀胱标本2个、注射器、烧杯、量筒、抗利尿激素制剂、任氏液(可以维持膀胱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
(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
①分别将两个蟾蜍膀胱标本编号为A、B,再分别用注射器注入2mL任氏液,同时将A、B 两标本浸没在装有等量任氏液的大烧杯中。
②。
③。
(3)结果预期:。
生物期中参考答案
1—5DCABA 6—10DCCDD 11—15CDAAC
16—20DCCCB 21—25BAACB
26、(1)食物消化吸收肝糖元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2)[甲]胰岛B[B]胰岛素氧化分解脂肪蛋白质
(3)肝糖元非糖物质神经—体液水分、体温
27、(1)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2)④—C—⑥—B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肾上腺激素、甲状腺
(3)③—C—⑥—B皮肤血管收缩
28、(1)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蟾蜍膀胱膜对膀胱内水的重吸收,可通过测量膀胱内水的多少,分解膀胱膜吸收水的强度
(2)②向装有A标本的烧杯内注入一定剂量的挤利尿激素制剂,向装有B标本的烧杯内注入等量的任氏液
③一段时间后将A、B两标本内的任氏液倒出,用量筒测量标本内任氏液的体积数
(3)①若A标本内任氏液的体积明显少于B标本,说明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膀胱膜对膀胱内水的重吸收;②若A标本内任氏液的体积等于B标本,说明抗利尿激素不能促进膀胱膜对膀胱内水的重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