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北城市屋顶空间设计冬季策略——以哈尔滨市为例

东北城市屋顶空间设计冬季策略——以哈尔滨市为例

东北城市屋顶空间设计冬季策略——以哈尔滨市为例孟子南;林梦楠【摘要】本文基于屋顶空间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 以冬季为背景, 对东北城市屋顶空间在雪的处理、植物的选择、屋顶设施设备的设计以及屋顶空间利用形式方面对屋顶空间冬季景象提出了一些设计策略, 意图提高东北城市屋顶空间冬季的使用率, 提供给居民惬意的冬季户外活动体验, 打造富有寒地特色的屋顶空间景象.【期刊名称】《四川建材》【年(卷),期】2016(042)001【总页数】3页(P106-107,116)【关键词】屋顶空间;东北城市;冬季;设计策略【作者】孟子南;林梦楠【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8;吉林建筑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5.12+5漫长而又严寒的冬季会给东北城市带来一些影响。

例如,冬季寒冷刺骨,使人们室外活动不便、雪天路滑会给城市交通带来诸多困扰、厚重的积雪会使城市显得更加拥挤、气候严寒时不易施工,为东北城市的建设带来局限性等。

所以与温暖城市相比,东北城市的经济发展较缓慢,城市建设较落后,城市吸引力略低。

从东北城市屋顶空间利用方面来讲,严寒一直都是屋顶空间发展的一大限制因素。

东北城市在屋顶空间利用方面发展不如南方热带城市普及,其原因之一便是一提起屋顶空间利用,多数人常常会把东北地区冬季的寒冷与其捆绑并加以否定,认为屋顶空间利用是热带城市的专利,而在冬季寒冷的东北城市中,屋顶空间在冬季无法使用。

这一想法显然是独断的、消极的、片面的,并且对东北城市屋顶空间利用的发展带来很多阻碍,使人们一味回避对屋顶空间的利用。

但是,随着东北城市的建设,城市空间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的拥挤以及各种停车、绿化、活动场地的缺失,使人们对屋顶空间的需求越来越高。

屋顶空间作为城市的剩余空间,可以缓解城市用地不足,并为市民提供一片远离城市喧嚣的生活场所。

屋顶空间的利用成为一种有效缓解问题的办法,其目的并非单一的塑造园林景观。

对屋顶空间加以利用是未来建筑屋顶的发展趋势,也是在当今社会下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缺、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势在必行的方式。

东北城市冬季寒冷漫长、降雪量大。

每年降雪之后,整个城市的道路、建筑、树木上都会被厚重的积雪覆盖,具有十足的寒地城市风格。

冬季的到来则为屋顶空间的使用及观赏上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成为了屋顶空间的压力。

虽然严寒的气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们的户外活动频率,致使冬季屋顶空间使用率低于其他三个季度。

但自然气候无从改变,人们的户外活动需求在冬季也仍然存在。

许多屋顶空间在设计之初却没有考虑到其冬季的景象,导致在冬季降雪后屋顶空间优美景观不复存在,使用空间不好用甚至不能用,从而导致有户外活动需求的市民无处可去,屋顶空间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例如,哈尔滨市是东北城市中纬度最高、气温最低、降雪量最大的城市。

北鸿花园小区是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的一座年代较久远的居住小区。

在小区底层商业用房的屋顶上,建设了一片屋顶空间,内含运动、活动、绿化、停车等使用空间。

在嘈杂的生活环境中,北鸿花园这片屋顶空间弥补了小区周边存在的停车缺口,并以绿化带、运动场、活动器械等设施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

在春夏秋三季都被有效使用着。

然而,由于这片屋顶空间在设计之初对冬季景象考虑的缺乏,使其在冬季并不好用。

北鸿花园小区的屋顶空间在冬季降雪后,处处堆满积雪,在严重影响屋顶空间环境质量的同时,也影响着屋顶的使用空间。

由于积雪已无空余空间可放置,便堆积在运动场中间,影响运动空间的使用功能;积雪堆放在休息座椅旁,使休息椅失去了使用意义(见图1)。

冬季背景颜色较为昏暗,而北鸿花园屋顶空间上的景观小品、室外家具等颜色本身便浅淡而无活力。

在夏季有植物的衬托并不觉得不妥,但在冬季严寒的背景条件下,便令气候显得更为寒冷,毫无吸引力,影响了北鸿花园屋顶空间冬季的景观与使用感受。

北鸿花园的屋顶空间是具有停车功能的,但其出入车辆的行车坡道却并未考虑冬季降雪后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2所示,该坡道不但人车混流,且没有设置防雨雪的顶棚,也没对路面进行防滑特殊处理。

冬季温度低,降雪后路面结冰会使坡道磨差力降低,十分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1)预留存放积雪的空间。

冬季降雪是东北城市的固有自然现象。

当大量降雪后,积雪会占用屋顶的一部分空间。

而当处置不得当时,会严重影响屋顶功能空间的使用。

尤其对于哈尔滨这类降雪量大的城市来说,冬季积雪会占用屋顶大面积的空间。

如不提前考虑冬季积雪空间,便会像北鸿花园一样对屋顶空间功能与环境利用不足。

为了避免此问题,在对屋顶空间进行设计时,应依据当地降雪量适当的预留出积雪空间。

可以通过设置适当面积的草坪绿化带,用于在春夏秋季提高环境质量,冬季草坪枯萎后转为积雪空间;或将积雪空间与树池、花坛等有高度的屋顶设施的设计有效结合,在放置积雪的同时也能营造立体雪景观。

当积雪有固定的空间存放时,不但避免了其对屋顶空间的不利影响,也可以利用积雪空间打造雪雕等特色景观,提高屋顶空间环境质量。

2)避免雪景平面化。

雪是冬季的“绿化”,是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的物质。

而平面化的覆雪不但没有观赏意义,还会让冬季显得沉重漫长、平淡无味。

在屋顶空间的设计上应对各功能区域划分适度的高差,或利用屋顶原有的高差来设计绿化坡,不但能在春夏秋季增加屋顶空间的景观立体感,也能够在冬季营造出能够供人所观赏的自然落雪景观(见图3)。

也可以利用屋顶建筑小品、景观小品、设备用房等具有一定高度的屋顶设施的形态,来创造参差错落、富有变化的覆雪状态,从而营造出大体量的、引人注目的、富有观赏性的冬季雪景观。

冬季屋顶空间的雪景观应吸引群众观赏,赋予空间舒适、美观的冬季环境,且能够通过优美的雪景来衬托寒地城市屋顶空间特色,挺高城市环境。

在冬季,草本植物已不复往日繁华,所以我们在屋顶绿化植物的选择上,应着重选择除花、叶以外的树枝、树干仍具有观赏性的植物,并穿插配以常绿植物,点缀冬季草木景观,使植物在冬季具有别样的韵味,从而营造出寒地城市特有的雪压枯枝、古朴秀雅的冬季景象。

东北城市屋顶绿化的植物有多种选择。

例如,灌木类有榆叶梅、连翘、珍珠梅、金银木、大小叶黄杨、风尾丝兰、金叶女贞、红叶小檗、矮紫杉、碧桃类、迎春、紫薇、平枝栒子、黄栌、郁李、寿星桃、丁香类、红瑞木、月季类、大花绣球、锦带花类、流苏、海州常山、木槿等;乔木类有油松、华山松、西安桧、龙柏、桧柏、龙爪槐、银杏、栾树、玉兰、垂枝榆、紫叶李、柿树、七叶树、鸡爪槭、樱花、海棠类、山楂等。

而这些植物的布置考虑到凋落成枯枝以及覆雪后的状态,若将相同植物联排布置,会造成呆板、模式化、无活力的冬季绿化,应将植物的种类、大小、形态穿插安置,营造层次感清晰、覆雪树枝形态各异的冬季屋顶空间景象。

1)形式。

屋顶上有诸如水箱、冷却塔、烟囱、电梯井等设备以及通风、排气装置、采光窗等设施。

对这些构筑物应加以装饰性构件,将其突兀的形式加以修饰并融入屋顶景观,甚至可以装饰成为景观小品。

这些设施设备在屋顶上所占比重较大,对于这些屋顶设施设备的装饰设计,是营造冬季景象的重点。

在形式设计上,应努力赋予其层次感,或加以参差的构件,以便在冬季营造高低错落的雪景。

切勿设计的太过平整从而形成死板、消极的冬季景观。

屋顶空间中凉亭、长廊、休息椅等室外家具的设计在形式上也不可太过单调,应在满足其良好的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考虑加入坡面、曲面、异形面等元素,为屋顶空间冬季景象增添活跃分子。

2)材质与色彩。

冬季的背景颜色较为灰暗,当植物的鲜艳与茂盛被白雪皑皑的严寒环境取而代之,再加上夜长昼短的自然条件,屋顶空间内的植物、建筑小品、室外家具、设备用房等设施均在一定程度上本来面貌与其观赏的意义。

所以,屋顶空间内的装饰性构件、景观小品、室外家具等设施在材质、色彩上不可过于单一。

材质的选择上首先应就地取材,与当地寒地氛围相协调。

依据东北地区的地域文化,应优先选择木头材质的设施或装饰性构件,避免使用钢铁等材质来增加冬季寒冷的感觉。

在色彩上应以暖色调为主,多种色彩融合设计,从而创造冬季屋顶空间的“温暖”氛围。

也可以在这些设施中加入一些鲜艳、明亮的颜色来与昏暗的冬季背景环境产生对立,从而创造屋顶空间的视觉焦点、缓解冬季的寒冷暗淡,增添屋顶空间的视觉乐趣(见图4)。

屋顶空间的使用与垂直交通是分不开的。

对于拥有室外垂直交通的屋顶空间来说,能够安全的出入屋顶空间的问题是最为首要的。

东北冬季温度低,降雪量大,且遇水结冰。

对屋顶空间室外垂直交通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这一点因素,从而确保使用上的安全性。

对于室外坡道来说,雨雪的存在如不及时清扫会使路面摩擦力降低,在坡道上行走或行驶都是较大的安全隐患,不论是人行还是车行坡道,都应加盖顶棚遮挡雨雪,既避免了冬季降雪所致的坡道路滑而产生的危险因素,也免去了清理坡道积雪的劳动力,如条件不足,也必须在施工时在坡道表面增加粗糙纹理来加大路面的摩擦力,降低危险系数。

对于室外楼梯来说,同样可以加盖顶棚遮挡雨雪(见图5)。

但室外楼梯中常有景观因素的存在,如不方便加棚盖,应将室外楼梯的踏步宽度设置在450 mm以上。

因东北城市冬季降雪后,积雪同样会占据部分楼梯踏面。

我们总会见到踏步宽度小的室外楼梯在冬季积雪后慢慢形成一道雪坡,难以行走。

只有踏步宽度较大,在积雪后仍有空余与缓冲,才能确保行走安全。

东北城市的屋顶空间进行开发和利用常常会借鉴发展较为先进的热带地区的屋顶空间利用形式,而热带地区并不像东北城市如此四季分明,这样借鉴会造成东北城市屋顶空间对冬季的回避。

我们应吸取热带地区屋顶空间优良的利用形式,并更多借鉴具有相似寒地气候的国内外城市屋顶空间利用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融合东北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来对屋顶空间形式上进行新的开发与创造。

例如,在北京市昌平区的温都水城屋顶滑雪场(见图6)秉承着低碳环保的理念,结合了寒地人民冬季滑雪的娱乐爱好,以独特的建筑形式赋予屋顶空间滑雪的使用意义。

利用建筑屋顶的形式设计出特定的屋顶空间形态来建设滑雪场,可在节省城市用地空间的同时也为城市增添娱乐气氛。

让屋顶空间的利用完全融入了环境之中。

图6 北京市温都水城屋顶滑雪场两季景象5 结语随着屋顶空间利用在东北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以及东北城市冬长夏短的气候特征,屋顶空间的冬季景象越来越成为影响城市环境与使用者生活质量的因素。

然而东北城市内的许多屋顶空间设计恰恰忽略了对其冬季景象的营造,从而造成了屋顶空间冬季使用率低、环境质量下降等现象,对市民的生活质量及城市环境都带来了影响。

采用合理的策略能够提高东北城市屋顶空间的利用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ID:002533]作者简介:林梦楠(1990-),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工程(建筑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TU985.12+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4011(2016)01-0106-03DOI:10.3969/j.issn.1672-4011.2016.01.050随着屋顶空间利用在东北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以及东北城市冬长夏短的气候特征,屋顶空间的冬季景象越来越成为影响城市环境与使用者生活质量的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