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习题完全答案(谢嘉奎第四版)

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习题完全答案(谢嘉奎第四版)

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习题完全答案(谢嘉奎第四版)1-2一功率管,它的最大输出功率是否仅受其极限参数限制?为什么?解:否。

还受功率管工作状态的影响,在极限参数中,PCM还受功率管所处环境温度、散热条件等影响。

第二章2-1为什么谐振功率放大器能工作于丙类,而电阻性负载功率放大器不能工作于丙类?解:因为谐振功放的输出负载为并联谐振回路,该回路具有选频特性,可从输出的余弦脉冲电流中选出基波分量,并在并联谐振回路上形成不失真的基波余弦电压,而电阻性输出负载不具备上述功能。

2-2放大器工作于丙类比工作于甲、乙类有何优点?为什么?丙类工作的放大器适宜于放大哪些信号?解:(1)丙类工作,管子导通时间短,瞬时功耗小,效率高。

(2)丙类工作的放大器输出负载为并联谐振回路,具有选频滤波特性,保证了输出信号的不失真。

为此,丙类放大器只适宜于放大载波信号和高频窄带信号。

2-4试证如图所示丁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PoCVCC2VCE(at)VCC2(VCC2VCE(at))2,集电极效率2πRL。

已知VCC=18V,VCE(at)=0.5V,RL=50,试求放大器的PD、Po和C 值。

解:(1)vA为方波,按傅里叶级数展开,其中基波分量电压振幅Vcm(VCC2VCE(at))。

通过每管的电流为半个余弦波,余弦波幅度Icm Vcm2(VCC2VCE(at)),其中平均分量电流平均值RLπRL2πIC0Icmπ所以PoVcmIcm1222(V2V)CCCE(at)π2RL2VCC(VCC2VCE(at))π2RLPDVCCIC0CPo/PDVCC2VCE(at)VCC(2)PD2VCC(VCC2VCE(at))1.24Wπ2RLPo2(VCC2VCE(at))21.17W2πRLCPo/PD94.36%2-5谐振功率放大器原理电路和功率管输出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已知VCC=12V,VBB=0.5V,Vcm=11V,Vbm=0.24V。

试在特性曲线上画出动态线。

若由集电极电流iC求得IC0=32mA,IcIm=54mA,试求PD、Po、C及所需的Re。

解:(1)vCEVCCVcmcot(1211cot)VvVVcot(0.50.24cot)VBBbmBE(2)PDVCCIC0384mWPoVcmIcm297mW2CPo/PD77.34%Re=Vcm/Ic1m=2042-8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在欠压区,要求输出功率Po=5W。

己知VCC=24V,VBB=VBE(on),Re=53,设集电极电流为余弦脉冲,即iC=Cma某i0cotvb0vb0试求电源供给功率PD、集电极效率C。

解:因为VBB=VBE(on),放大器工作在甲乙类,近似作乙类,Poπ12IcmRe2πIc1m2Po因为IC0121121idti,IicotdtiCma某,CCma某c1mπC2ππππ222所以IC02Ic1m276.3mA则PDVCCIC06.63W,CPo/PD75.42%2-12设两个谐振功率放大器具有相同的回路元件参数,它们的输出功率Po分别为1W和0.6W。

现若增大两放大器的VCC,发现其中Po=1W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增加不明显,而Po=0.6W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增加明显,试分析其原因。

若要增大Po=1W放大器的输出功率,试问还应同时采取什么措施(不考虑功率管的安全工作问题)?解:Po=1W的放大器处于临界或欠压状态,增大VCC时,放大器更趋于欠压状态,Ic1m略有增大。

因此PoPoVCCRe或VBB)Po=0.6W的放大器处于过压状态,VCC增大,发大器趋于临界,Ic1m 迅速增大,所以Po迅速增大。

第三章3-1若反馈振荡器满足起振和平衡条件,则必然满足稳定条件,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解:否。

因为满足起振与平衡条件后,振荡由小到大并达到平衡。

但当外界因素(T、VCC)变化时,平衡条件受到破坏,若不满足稳定条件,振荡器不能回到平衡状态,导致停振。

3-2一反馈振荡器,欲减小因温度变化而使平衡条件受到破坏,从而引起振荡振幅和振荡频率的变化,应增大和T,为什么?试描述如何通过自身调节建立新平衡状态的过程(振Vi幅和相位)。

解:由振荡稳定条件知:振幅稳定条件:T(oc)ViViA相位稳定条件:T()oc若满足振幅稳定条件,当外界温度变化引起Vi增大时,T(oc)减小,Vi增大减缓,最终回到新的平衡点。

若在新平衡点上负斜率越大,则到达新平衡点所需Vi的变化就越小,振荡振幅就越稳定。

T()阻止oc增大,最终回到新平衡点。

这时,若负斜率越大,则到达新平衡点所需oc 的变化就越小,振荡频率就越稳定。

3-3并联谐振回路和串联谐振回路在什么激励下(电压激励还是电流激励)才能产生负斜率的相频特性?的频率特性才会产生负斜率的相频特性,如图解:并联谐振回路在电流激励下,回路端电压V(a)所示。

串联谐振回路在电压激励下,回路电流I的频率特性才会产生负斜率的相频特性,如图(b)所示。

3-5试判断下图所示交流通路中,哪些可能产生振荡,哪些不能产生振荡。

若能产生振荡,则说明属于哪种振荡电路。

解:(a)(b)(d)L2C2回路呈感性,oc<2,L1C1回路呈容性,oc>1,组成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

(e)Cbe,组成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f)L1C1回路呈容性,oc>1,L2C2回路呈感性,oc>2,组成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3-6试画出下图所示各振荡器的交流通路,并判断哪些电路可能产生振荡,哪些电路不能产生振荡。

图中,CB、CC、CE、CD为交流旁路电容或隔直流电容,LC为高频扼流圈,偏置电阻RB1、RB2、RG不计。

解:画出的交流通路如图所示。

(a)不振,不满足三点式振荡电路组成法则。

(b)(d)Cbe为回路电容之一。

(e)(f)3-7如图所示电路为三回路振荡器的交流通路,图中f01、f02、f03分别为三回路的谐振频率,试写出它们之间能满足相位平衡条件的两种关系式,并画出振荡器电路(发射极交流接地)。

解:(1)L2C2、L1C1若呈感性,foc<f01、f02,L3C3呈容性,foc>f03,所以f03<foc<f01、f02。

(2)L2C2、L1C1若呈容性,foc>f01、f02,L3C3呈感性,foc<f03,所以f03>foc>f01、f02。

3-8试改正如图所示振荡电路中的错误,并指出电路类型。

图中CB、CD、CE均为旁路电容或隔直流电容,LC、LE、LS均为高频扼流圈。

解:改正后电路如图所示。

图(a)中L改为C1,C1改为L1,构成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图(b)中反馈线中串接隔值电容CC,隔断电源电压VCC。

图(c)中去掉CE,消除CE对回路影响,加CB和CC以保证基极交流接地并隔断电源电压VCC;L2改为C1构成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3-9试运用反馈振荡原理,分析如图所示各交流通路能否振荡。

解:图(a)满足正反馈条件,LC并联回路保证了相频特性负斜率,因而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比V滞后一个小于90的相位,不满足相位平衡条图(b)不满足正反馈条件,因为反馈电压Vfi1件。

图(c)负反馈,不满足正反馈条件,不振。

3-13在下图所示的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中,已知L=0.5H,Cl=51pF,C2=3300pF,C3=(12~250)pF,RL=5k,gm=30mS,Cbe=20pF,足够大。

Q0=80,试求能够起振的频率范围,图中CB、CC对交流呈短路,LE为高频扼流圈。

解:在LE处拆环,得混合Ⅱ型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ngi(1)由振幅起振条件知,gmgL1n式中nC11C2Cbe3320pFgm30mS。

0.015,其中C2C1C2re0.443mS代入(1),得gL11,得Reo4.115kΩRLReoR则能满足起振条件的振荡频率为eo102.9106rad/。

LQoCC由图示电路知,CC312。

C1C2由gL当C3=12pF时,C=62.23pF,oma某1LC179.2106rad/当C3=250pF时,C=300pF。

可见该振荡器的振荡角频率范围min~ma某=(102.9~179.2)106rad/,即振荡频率范围fmin~fma某=16.38~28.52MHz。

o,ff,Qe分别大于Qe3-15一LC振荡器,若外界因素同时引起0、f、Qe变化,设o或小于Qe,试用相频特性分析振荡器频率的变化。

解:振荡回路相频特性如图,可见:o时,ococ,且oco;(1)当o,ococ;(2)当ff时,设为oc(3)当Qe增加时,相频特性趋于陡峭,f不变,ocf变化,Qeoc,Qeoc3-16如图所示为克拉泼振荡电路,已知L=2H,C1=1000pF,C2=4000pF,C3=70pF,Q0=100,RL=15k,Cbe=10pF,RE=500,试估算振荡角频率oc值,并求满足起振条件时的IEQmin很大。

解:振荡器的交流等效电路如图所C3,C2>>C3,因而振荡角频率近似为oc1LC84.52106rad/3已知Re0=ocLQ0=16.9kRLRL//Re07.95kΩ,C2C2Cbe4010pF求得CC1C21,2CC800.4pF12nC32C0.08,RLn22RL50.883C1,2又nC1C0.2,g111IEQIEQigm1CV2REreRETVT根据振幅起振条件,g1EQLmngLngi,即IVgTn(1n),求得IEQ>3.21mA示。

由于C1>>3-18试指出如图所示各振荡器电路的错误,并改正,画出正确的振荡器交流通路,指出晶体的作用。

图中CB、CC、CE、CS均为交流旁路电容或隔直流电容。

解:改正后的交流通路如图所示。

图(a)L用C3取代,为并联型晶体振荡器,晶体呈电感。

图(b)晶体改接到发射极,为串联型晶体振荡器,晶体呈短路元件。

3-22试判断如图所示各RC振荡电路中,哪些可能振荡,哪些不能振荡,并改正错误。

图中,CB、CC、CE、CS对交流呈短路。

解:改正后的图如图所示。

(a)为同相放大器,RC移相网络产生180相移,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因此不振。

改正:将反馈线自发射极改接到基极上。

(b)中电路是反相放大器,RC移相网络产生180相移,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可以振荡。

(c)中放大环节为同相放大器,RC移相网络产生180相移,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因此不振。

改正:移相网络从T2集电极改接到T1集电极上。

(d)中放大环节为反相放大器,因为反馈环节为RC串并联电路,相移为0,所以放大环节应为同相放大。

改正:将T1改接成共源放大器。

3-23图(a)所示为采用灯泡稳幅器的文氏电桥振荡器,图(b)为采用晶体二极管稳幅的文氏电桥振荡器,试指出集成运算放大器输入端的极性,并将它们改画成电桥形式的电路,指出如何实现稳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