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12 富起来到强起来 第1课时(教案)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12 富起来到强起来 第1课时(教案)

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知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农业、工业、科技、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感受祖国的飞速发展。

2.道德修养:知道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有重要影响。

3.责任意识: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立志做新时代的好少年,提高家国责任意识。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的变化。

(重点)2.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体会建设者们勇于探索、努力创新不畏艰险的精神。

(难点)3.感悟改革开放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感受祖国的飞速发展,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萌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祖孙三代比童年,激趣导入1.导入同学们,课前我们通过访谈,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调查了我们的祖辈、父辈以及自己三代人的童年生活。

2.小组活动请你拿出调查表,用2分钟的时间,和你的同桌轻声交流一下调查结果。

祖孙三代比童年3.汇报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调查结果?预设1:我奶奶告诉我,他们小的时候,衣服颜色单一,大家都穿蓝色、绿色、灰色、黑色的衣服,很少买新衣服。

我妈妈小的时候衣服的颜色就多了,而且比较时尚、舒适,款式要比奶奶小时候的衣服好看。

我们现在就更不用说了,衣服种类多种多样,而且不仅能买本国的服装,还能买到国外的品牌服装。

预设2:我爷爷说他们小的时候买东西都要凭票。

因为那时候我们的国家不富裕,各种商品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有的食品供应很少,比如米、面、肉等有时候有票都不一定能买到。

而我们现在就不一样了,想吃什么就能买到什么,食品种类非常丰富。

预设3:我爸爸说他小时候的住房条件很差,三口人住在一个拥挤狭小的小平房里,去卫生间得去户外的公共厕所,做饭也是和邻居共用一个厨房。

和我们现在的住房条件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预设4:我姥姥说他们小的时候出行都是骑自行车或者走路。

我妈妈小的时候日常出行是坐公交车,如果要出远门就坐绿皮火车,这种火车很慢,从北京去天津要近2个小时,不像现在,坐高铁半小时就到了。

而且我们现在日常出行的选择就更多了,地铁、骑行、汽车、公交,无论选择哪种出行方式都很方便,而且现在的道路更是四通八达,去哪都很方便。

预设5:我奶奶说她小的时候,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手电筒。

到爸爸小的时候家里条件就好多了,电视机、收音机、洗衣机都有了。

而现在条件就更好了,家家都有手机、电脑、空调等现代化电器,而且年年推出新款,功能也多种多样。

二、比较三代人的童年生活,提出问题1.提问从三代人生活的这些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预设1:我发现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预设2:从爷爷奶奶到我们这代,短短几十年,我们的生活质量就有了如此大的提高,从中我感受到了我们的祖国在飞速发展。

2.发现问题再来比较一下你家祖孙三代的童年生活,你有什么问题吗?3.提出问题是呀,从自行车到私家车、从绿皮火车到高铁动车、从食物紧缺到丰盛的餐桌、从低矮平房到高楼大厦……短短几十年,导致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国家发生如此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探寻问题的答案。

(板书课题)三、探究典型案例,分析问题1.走进小岗村,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1)叙述:(出示教科书第86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照片)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改革创新成为时代最强音,创新事物层出不穷。

(2)提问:那么,这次改革是从哪里开始的呢?请你阅读材料,寻找答案。

小岗村,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1978年,18位小岗村农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将土地承包到户。

小岗人从此摆脱了饥饿和困苦,也由此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

预设:改革率先从农村开始,小岗村被称为“农村改革第一村”。

(3)小组交流:改革给小岗村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继续阅读材料,探究答案。

1978年以前,小岗村是“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那时,小岗村和其他村一样,都是集中劳动,统一分配。

这种分配方式无法激发村民的劳动热情,一年累到头,还是饿肚皮,很多人外出讨饭求生。

1978 年11月,小岗人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冒着风险秘密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采取“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改革方案。

改革后第一年小岗村就实现了大丰收,一年的粮食总产量相当于以往五年的总和。

不仅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问题,改善了生活,还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农民们心里乐开了花。

预设:我了解到改革前的小岗村很贫困,人们一年累到头,还是饿肚皮,甚至要外出讨饭为生。

而改革后的小岗村第一年就实现了大丰收,人们不仅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问题,还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可以看出改革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4)追问:你认为小岗村发生这么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预设:我认为是“分田到户”的制度改革提高了人们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小岗村的农业生产,农民的收入有了提高,所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5)小结:(播放当代小岗村及其他新农村建设的照片)是呀!改革开放不仅让小岗村人摆脱了饥饿和困苦,更让人们看到了改革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如今,不仅仅是小岗村,中国大地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农民乘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建设着新时代的现代化新农村向着幸福生活继续前进。

2.以深圳为例,感受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1)叙述:改革开放不仅给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我国城市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1980年,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出示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这四个城市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窗口,加快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

(2)观察图片:其中,深圳的发展尤为迅猛,被称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深圳的哪些变化?资料1 教科书第87页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照片。

文字说明:昔日的深圳是一个房屋简陋、街道狭窄、工农业生产十分落后,只有三万人口的“小渔村”。

如今已经建成高楼林立、市场繁荣、人口超过千万的现代化城市,被人们称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预设:我从这份资料中看到曾经的深圳什么都没有,人们的生活一定很贫穷。

而现在的深圳已经成为一个高楼林立的国际化大都市,无论是旅游还是工作,深圳都已经成为人们的首选之一。

资料2 1980 年前的深圳火车站与如今的深圳火车站。

文字说明:1980年前,深圳火车站还只是十分简陋的三等小站。

车站只有一个售票窗口、候车室是露天的,只有四条长凳,没有厕所,每天只有四五趟列车。

如今的深圳火车站,配备了先进的客运服务设施,交通路网四通八达,地下通道里出租汽车排着整齐的队伍接送上下的客人,乘客不用出站就可以直接换乘地铁,车站内更是窗明几净,秩序井然。

预设:我从资料2中看到了深圳火车站的巨大变化。

以前的深圳火车站实在是太简陋了,一天只有四五趟列车,设施也不完善。

而现在的深圳火车站已经成为现代化的公交枢纽,不仅干净美观,而且四通八达,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了。

资料3 深圳华侨城改革开放前后对比照片。

文字说明:华侨城在改革开放之前,就是一块基本上无人踏足的荒地,什么都没有。

除了几棵树,几座小山,一条路,就再也找不出任何其他的东西了。

如今的华侨城,已经成为世界级度假旅游地,不仅拥有“锦绣中华”主题乐园,还有创意文化园和艺术中心等展馆,让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美景。

预设:我和家人去深圳旅游时曾去过华侨城,那是深圳很著名的旅游景区,里面可好玩了,真没想到以前竟然是一片荒地!我觉得华侨城的建立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资料4 深圳东门前后对比照片。

文字说明:深圳东门步行街是深圳形成时间最早、最成熟和最具规模的商业旺区。

以前的东门商业街主要都是一些小摊、小贩在经营,经营的商品也以低档为主。

而今的东门商业街已经成为集购物、休闲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新型步行街,日客流量达30万人次,年营业额达45亿元。

预设:大家看照片上以前的东门老街,地是土路,还有很多垃圾,大多是一些街边小摊。

而现在的东门步行街不仅环境美观,年营业额更是高达45亿元,变化实在是太大了!(3)追问:结合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感受?预设1:我觉得改革开放真是实实在在地造福了深圳人民,让大家过上了好日子!预设2:我觉得改革开放不仅造福了深圳人民,中央一共设立了4个经济特区,这些城市也一定像深圳一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城市的变化会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慢慢地就会有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4)提问:是呀!无论是交通出行还是生活娱乐、无论是商业的繁荣还是城市的发展……短短几十年,改革开放为深圳带来了“一夜崛起”的神话!然而,深圳真的是“一夜崛起”的吗?“一夜崛起”的背后是什么呢?(5)观察思考:(出示拓荒牛雕塑)这座雕塑是深圳的标志,名叫“拓荒牛”。

请你仔细观察这座雕塑,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头拓荒牛" ,你会用哪个词?为什么?预设1:我想用“拼搏”这个词。

我看到这头牛正在使劲拉后面的树根,青筋都暴起来了,好像使出了浑身的力气。

预设2:我想到的词是“奋进”。

大家看这头牛的状态是向前的,我觉得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6)深入思考:结合刚才的感受,请你再来说一说,深圳“一夜崛起”的背后是什么呢?预设:我觉得背后是深圳人的拼搏进取,他们就像这头“拓荒牛”一样,几十年来不断地拼搏奋进,才能有深圳如今翻天覆地的改变。

(7)叙述:敢为人先、拼搏进取不仅是“拓荒牛”雕塑的寓意,更是“深圳精神”的写照。

几十年来,深圳人正是秉承着敢为人先、拼搏进取的“深圳精神”,成就了深圳的崛起神话。

(8)解决问题:通过分析小岗村和深圳发展的案例,结合你的感悟,你找到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国家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十年就产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了吗?预设1:我认为改革开放的政策是让我们的生活和国家发生如此大变化的原因。

预设2:我觉得人们敢于开拓、敢为人先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令我们国家发生如此大变化的动力之一。

(9)小结:没错!从小岗村的改革到深圳的飞速发展,再到沿海、沿江、沿边与内陆地区相结合的改革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在一代代人的共同奋斗下,中国经济发展迈向了新台阶,改革开放的脚步更加坚定。

(板书:改革开放)3.讲述袁隆平故事,理解改革创新的意义(1)过渡:无论是小岗村“包产到户”的新制度为农村注入新活力,还是经济特区的建立加快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

40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就还有许许多多,中国工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就是有力见证。

(2)提问:(出示教科书第86页袁隆平的照片)同学们,这位老人你们认识吗?你了解他吗?预设:这是袁隆平爷爷,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杂交水稻技术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