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3年度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报录比(附历年录取数据)

2023年度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报录比(附历年录取数据)

2023年度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报录比(附历年录取数据)

2023年南京理工大学的考研报录比

根据查询南京理工大学官网得知,2023年南京理工大学考研报录比是9比1。2023年南京理工大学考研报名人数14230名,录取人数1423名。

报录比,简单来说就是报考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一般来讲,如果报录比大于1,就说明报考的人数比录取的人数多。同理,如果报录比小于1,就说明报考的人数比录取的人数少。考试前的报录比是指报考的人数和拟录取人数的比例,因此报录比可以小于1。考试后的报录比是指实际报考的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

报录比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虽然说报录比的高低不能完全衡量一个专业或岗位的好坏,但却是考生在择校、选专业等方面最重要的参考数据,同时也是决定考生能否考研成功的第一大关键因素。为此建议大家在报考前,一定要了解该院校或单位往年的报录比,然后结合自身实际能力,决定是否选择报考此院校。

历年南京理工大学考研录取数据参考

南京理工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录比

在2022年报录比为三比一。经查询南京教育局网站,在2022年南京理工大学考研报名人数14230名,录取人数4430名,因此报录比为三比一。

如果南京理工大学考研报录比大于1,就说明南京理工大学考研报考人数比录取人数多。同理,如果南京理工大学考研报录比小于1,就说明南京理工大学考研报考人数比录取人数少;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 南京理工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报录比

年份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招生人数不含推免

2021 江阴校区 (专业学位)项目管理 30

2021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 32

2021 公共事务学院 (专业学位)公共管理 140

2021 公共事务学院 公共管理 18

2021 公共事务学院 (专业学位)社会工作 40

2021 公共事务学院 社会学 16

2021 理学院 (专业学位)土木水利 34

2021 理学院 力学 17

2021 理学院 物理学 16

2021 理学院 数学 8

2021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学位)能源动力 67

2021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学位)会计 35

2021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学位)工商管理 200

2021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3

2021 化工学院 (专业学位)材料与化工 10

2021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专业学位)生物与医药 20

2021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专业学位)资源与环境 43

2021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学位)工业工程与管理 13

2021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学位)机械 296

2021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学位)电子信息 24

2021 机械工程学院 工业工程 2

2023南京理工大学全国大学排名第35名

最新统计2023年南京理工大学在全国大学排名中为第35名。

全国排名 学校名称 办学层次

35 南京理工大学 世界高水平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在江苏省大学排名中排在第三位,南京大学排在第一位,东南大学排在第二位,

地区排名 学校名称 办学层次

1 南京大学 世界一流大学

2 东南大学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3 南京理工大学 世界高水平大学

4 河海大学 世界高水平大学

5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一流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在理工类大学排名中排在第十五名,是全国18所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高校之一。

理工类大学排名 学校名称 学校类型

14 武汉理工大学 理工类

15 南京理工大学 理工类

16 河海大学 理工类

南京理工大学历年全国排名情况

按武书连版排行榜看,南京理工大学2021年全国排名第43位,2020年全国排名第45位,2019年全国排名第45位。以下是南京理工大学历年排名整理表:

年份 排名 学校名称

2021 43 南京理工大学

2020 45 南京理工大学

2019 45 南京理工大学

2018 45 南京理工大学

若按校友会版大学排行榜看,南京理工大学2021年全国排名第37位;2020年全国排名第43位;2019年全国排名第50位。以下是南京理工大学历年排名整理表:

年份 排名 学校名称

2021 37 南京理工大学

2020 43 南京理工大学

2019 50 南京理工大学

2018 44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优势专业排名

在南京理工大学所有专业中,兵器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第一;光学工程专业排名第八;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排名第十。

序列 专业名称 专业排名

1 兵器科学与技术 1

2 光学工程 8

3 化学工程与技术 10

4 控制科学与工程 11 5 仪器科学与技术 15

6 电子科学与技术 17

7 力学 17

8 材料科学与工程 23

9 机械工程 29

10 管理科学与工程 34

1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8

12 软件工程 42

13 马克思主义理论 56

14 外国语言文学 6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