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考物理原题试卷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风能B.核能C.石油D.天然气2.小文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将同一货物搬运到同一辆汽车上,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种方法克服重力做功多B.乙种方法更省力C.两种方法机械效率相等D.两种情况下,货物机械能都增加3.学校升国旗时,当国旗匀速直线上升时,下列正确的是()A.旗受到的重力和绳对旗的拉力合力为零;B.旗对绳的拉力和绳对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旗受到的重力和旗对地球的引力是一对平衡力;D.旗对绳的拉力和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4.小明家在铺木地板时,装修工人根据需要锯掉了一块小地板的三分之一,则木地板剩余部分的密度()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5.下列四幅图中,磁感线的方向、磁极名称标注正确的是:()6.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7.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8.将一钢棒靠近小磁针N极,小磁针被吸引,由此可判断钢棒................................... ()A.一定有磁性B.可能有磁性,也可能没有磁性C.靠近小磁针N极一端定为N极D.靠近小磁针N极一端一定为S极二、填空题9.2005年6月3日《扬子晚报》报道,6月2日10时30分,江苏全省用电负荷达2 482.9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有关人士呼吁请社会有序有效用电,做好节约用电工作。
就家庭、学校和社会如何节约用电,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随手关灯,人走灯灭(2)使用一些新的节能电器10.电动自行车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青睐。
电动车使用前要先对车上的蓄电池充电,这时是电能转化为能;骑车时,电动机对车提供动力,是电能转化为。
11.超市自动扶梯把小明从一楼匀速送到二楼过程中,小明的机械能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自动扶梯对小明 (选填“有”或“没有”)做功12.有三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进质量相同的水银、水和煤油,如图所示,那么丙容器里装的是,乙容器里装的是。
13.将“6V 3W”的灯泡L1和“6V 2W”的灯泡L2串联后接入6V电路中,L1的实际电功率为 W,并联后接人6V电路中,电路的总功率为 W。
14.初春的早晨会看到大量的露水,露水是由水蒸气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 (吸收/放出)热量.15.正常人的眼睛观察25cm处的物体最清楚,小明的视力正常,当他用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位子拿到离眼睛cm处最合适。
16.下图为光从玻璃斜射人空气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反射角是度,折射角是度。
17.一物体在1min内振动了1.8×105次,则该物体振动频率为Hz。
18.张刚的妈妈周末直接用“清洁球”打磨铁锅底的锈迹,隔一会儿感觉铁锅发烫。
张刚向妈妈解释:这是用方式升高了铁锅的温度,此过程是能转化为能。
三、简答题19.小明同学每天都骑自行车上学,他想用自行车和一个钢卷尺测出自家到学校的大概距离,请问如何测量?在测量过程中还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使测量结果比较准确?20.在地球上提起一台50kg的仪器,会感到很费劲,但是把它带到月球上, 宇航员却能不太费劲地把它提起来.有人说,这是因为仪器到了月球上质量变小了,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四、作图题21.一个站在地面上的工人利用滑轮组将重物G提起来,请画出滑轮组的绕线。
22.如图所示,轻质杠杆的支点在0点,在杠杆A点用力F1竖直向上拉.请画出拉力F1的力臂和作用在杠杆上阻力F2的示意图.23.如图所示,李华同学用100N的水平力在推一个放在地面上的箱子,请你画出这个水平推力的图示。
24.两个磁极之间有一个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请在图中标出两个磁极的极性。
五、实验探究25.图中杠杆,其中费力杠杆是()26.你肯定见过,风扇通电后的转速是由慢逐渐变快的.那么你猜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风扇内电动机的电流会不会变化呢?如果转动中的风扇因为受到阻碍而停止,通过风扇内电动机的电流又会如何变化?会带来什么后果呢?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吧.如图,把一个玩具电动机、一个小灯泡和电池串联起来.接通电路后,电动机便开始由慢到快转动起来.这时我们会发现,刚通电时,电动机转速还较慢,灯泡最亮.而随着电动机转速变快,灯泡则逐渐变暗了.并且当电动机转得最快时,灯泡也最暗.怎么样,你一定觉得很新奇有趣吧?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请你根据上述现象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示的电路中,如果用手指捏住玩具电动机的转轴使其转动变慢最后完全停下来,灯泡的亮度将____________,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将 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家用电风扇的主要部分就是电动机.如果转动中的电风扇受到外物阻碍,(如有衣服被吸到扇页上)而无法转动,可能会导致火灾的发生.请你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六、论述计算题27.如图所示,是2008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最后一棒火炬手侯斌,靠自己双手的力量,攀爬到火炬台底部并最终点燃圣火的照片,该点火仪式充分体现了残疾人自强自立、拼搏向上的勇气和精神.已知他和轮椅总质量为80kg,攀爬高度39m,历时约3min20s.(1)如果不计机械装置的额外功,求他的平均功率多大?(2)小明同学看到火炬手攀爬很费劲,想到物理课上学过利用滑轮组可以省力.小明同学如果站在地面上,用如图20所示的哪个滑轮组拉起火炬手侯斌最合适,理由是什么?如果该滑轮组机械效率为80%,求小明同学的拉力至少要多大?(g 取10N/kg )28.有一个重为G N 的空心金属球用弹簧秤吊着完全浸入一种液体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该金属球重力的15,如图所示的另一容器,上部的横截面积为S 1,底部的横截面积为S 2,里面盛有另一种液体,前后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为3比5。
若把空心金属球放到这个容器的液体中待静止后,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增大了多少?【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考点)能源的分类(解析)能源按照能否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和恢复,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核能、石油和天然气都是经过很长时间才形成的,消耗后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答案选A。
A2.D3.A4.C5.B6.B7.C8.B二、填空题9.10.化学能机械能11.变大;有12.水银煤油13.0.48 514.液化放出15.12.516.30度,46度17.300018.做功机械内三、简答题19.用钢卷尺测出自行车后轮的直径,然后算出自行车后轮的周长;弄清楚大齿轮盘和后轮上的小齿轮盘的齿数,得出大齿轮齿数与小齿轮齿数的倍数.骑该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并记下蹬自行车的圈数,用圈数乘以齿轮的倍数就可得自行车轮子转的圈数,然后用此结果乘以自行车后轮的周长,就可得小明家到校的路程.注意的问题:在骑车时,要不停地蹬,不能让自行车自己滚动,否则无法正确测量车轮的圈数.20.不正确.因为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及所处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四、作图题21.如图所示:22.23.如图所示:24.如图所示。
五、实验探究25.C26.(1) 变亮变大(2)主要的原因是:(要点)①风扇停转后,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不变②但电流增大③根据焦耳定律Q=I2Rt,相同时间内发热大幅增加,进而引发火灾。
六、论述计算题27.解:(1)P =W /t =Gh /t =mgh /t =80kg ×10N/kg ×39m/200s =156W (2分)(2)D 滑轮组. 拉力方向向下且更省力 (1分)∵η=W 有用/W 总=Gh /Fs =Gh /4Fh =G /4F∴F =G /4η=(80kg ×10N/kg )/(4×0.8)=250N (2分) 评分意见:有其它合理答案均参照给分.28.解:F 浮1=G -F =G -15G =45G 即:ρ液gV =45×ρ物gV ∴ρ液=45ρ物 又:ρ液′=35ρ液 ∴ρ液′=43ρ物 即:ρ液′>ρ物 金属球放入另一液体中时,处于漂浮状态:F 浮2=G即:ρ液′gV 排=ρ物gVV 排=ρ物V ρ液′=34V V =G ρ物gΔh =V 排S 1=34×G ρ物g S 1=3G 4ρ物g S 1Δp =ρ液′gΔh =ρ液′g ×3G 4ρ物g S 1=43ρ物×g ×3G 4ρ物g S 1=G S 1ΔF =ΔpS 2=G S 1×S 2=S 2G 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