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场预测与管理决策练习题及答案

市场预测与管理决策练习题及答案

市场预测与管理决策练习题及答案总论及第一章1. 在预测过程中,以选择方法的预测模型拟合原始资料,计算预测误差,评价其精确度,称为( A)。

A. 拟合误差B. 事后预测误差C. 事后预测精度D. 预测误差2. 市场预测过程包括()和()两个阶段。

( D )A. 演绎、推断B. 归纳、统计C. 统计、分析D. 归纳、演绎3. 市场的功能包括( ABC )。

A. 市场调节功能B. 市场交换功能C. 市场反馈功能D. 市场需求功能E. 市场经济功能4. ( ABCE )属于质的市场预测方法。

A. 联测法B. 类比法C. 转导法D. 因果分析法E. 专家意见法5. ( ABCD )是主要造成预测误差的原因。

A. 历史资料有差错B. 建立的预测模型不适合,所建模型不能很好地反映客观事实,不能很好地适合预测的需要C. 影响因素过多、过于复杂,对外界约束条件、干扰因素的估计困难D. 预测人员的经验和分析能力有限,预测手段落后等E. 选入的自变量遗漏了主要影响因素第二章1. 利用专家小组法预测时,经过几轮征询以后,使专家的意见大致趋向一致。

最后(D)。

A. 经过会议讨论得到预测值B. 经过集体表决得到预测值C. 经过数学模型处理得到预测值D. 经过统计处理得到预测值2. 扩散指数预测法,是以扩散指数为依据(B)。

A. 来判断市场扩散的程度B. 来判断市场未来的景气情况C. 来预测商品的销售量D. 来预测商品的价格3.市场因子推演法是通过分析市场因子来推算某类商品的( A )。

A.市场潜量B.市场需求C.市场销量D.企业销量4. 转导法也称经济指标法,用此方法进行预测的第一步是要(B)。

A.对市场进行趋势分析B.取得某些需要的间接资料C.以某经济指标为基础进行转导推算D.确定先行事物的有关参数5. 运用间接的资料,经过分析、比较、判断求得预测值的方法称为( A )。

A.转导法和类比法 B. 联测法 C. 扩散指数法 D.市场因子推演法6. 应用联测法进行预测,具有普查或抽样调查资料的是( A )。

A.子市场之一B.全部子市场 C.无关的其他市场 D.不可能的7. 在扩散指数法中,当扩散指数序列的扩散指数从上向下变化穿过50%时,经济循环达到();当扩散指数序列的扩散指数从下向上变化穿过50%时,经济循环达到( A )。

A.高峰;谷底 B.谷底;高峰 C.高峰;高峰 D.谷底;谷底8. 在时间上,经济指标的变化领先市场变化的指标称为( A )。

A.领先指标 B.同步指标 C.落后指标 D.扩散指数9. 专家小组法轮番征询专家意见的轮数( C )。

A.只有两轮 B.必须是3轮 C.可以是3轮或更多 D.不必考虑10. 集合意见法的组织形式有( BCE )。

A.集合人员意见法 B.集合业务人员意见法 C.业务人员意见综合法 D.集合管理人员意见法E.集合经营与管理人员意见法第三章(1)1. 一次移动平均法适用于预测目标时间序列数据的变动基本呈( C )趋势的变化。

A.斜坡样式B.脉冲样式C.水平样式D.阶梯样式2. 循环变动是指时间序列数据变动呈现不固定的周期变动,且变动周期长于(D)。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3时间序列分析法预测未来的前提是(A)。

A.假定事物过去的规律会同样延续到未来B.假定事物过去的规律不会延续到未来C.假定事物的未来是不会有变化的D.假定事物的未来是有规律变化的4. 移动平均季节指数法使用季度为时间计量单位的资料时,计算移动平均值时的跨越期应是( A )。

A.4 B.6 C.12 D.85.二次移动平均值计算中,再进行移动平均的对象是( C )。

A.时间序列观察值 B.趋势变动值 C.一次移动平均值 D.预测值6. 在市场预测实践中,根据时间序列数据绘制图形可以( B )。

A.计算预测值 B.观察现象的变动形式或类型C.计算市场预测误差 D.直接完成预测任务7.以下市场预测方法中,( C )适用于时间序列观察值的环比发展速度大致相同的市场现象。

A.算术平均数法 B.加权平均数法 C.几何平均数法 D.移动平均数法8.在时间序列预测法中,时间序列中越是接近预测期的历史数据对预测值的影响就( A )。

A.越大 B.越小 C.越大或越小 D.一般无法确定9. 运用时间序列进行市场预测,一般的步骤包括(BCD)。

A.绘制历史数据曲线图,确定其数据变动类型 B.选定具体的预测方法,并进行模拟和运算C.观察数据之间的关系,绘制散点图 D.将量和质的分析相结合,确定发展趋势的预测值E.进行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10. 实际应用中,能定量分析计算的是时间序列的( ABC )。

A.长期趋势变动B.季节变动指数C.循环变动D.随机变动E.综合变动第三章(2)1. 平滑技术预测模型参数对时间序列资料采用的原则是(D)。

A.一视同仁B.区别对待C.重远轻近D.重近轻远2. 最小二乘法是根据历史数据拟合出一条发展趋势线,使该线与实际值之间的( B )为最小.A.离差之和B.离差平方和C.方差之和D.方差平方和3. 指数平滑法用( A )的大小来反映对时间序列资料的修匀程度。

A.平滑常数B.指数平滑数初始值C.跨越期D.季节指数4.指数平滑法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 C )。

A.一次移动平均预测法 B.指数平滑市场预测法 C.加权移动平均预测法 D.加权平均预测法5.一次指数平滑法中平滑常数的取值范围是( A )。

A.0 ≤α≤1 B.0 ≤α<1 C.0 <α≤1 D.不一定6.在市场预测实践中,根据时间序列数据绘制图形可以( B )。

A.计算预测值 B.观察现象的变动形式或类型 C.计算市场预测误差 D.直接完成预测任务7.当时间序列既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动又含有长期趋势变动,而且时间序列的季节变动幅度,不随现象的趋势变动而加大,对于这样的市场现象,在预测时要采用( C )。

A.直接平均季节指数法 B.无趋势变动的季节模型 C.季节性迭加趋势模型D.季节性交乘趋势模型8.市场预测中,遇到预测目标销售额历史资料发展趋势变动呈S型,必须考虑发展过程极限值的影响时,必须采用反映S型曲线的预测模型,因此通常采用( D )模型。

A.指数曲线 B.二次曲线 C.三次曲线 D.戈珀兹曲线9.直线趋势延伸法与平滑技术存在许多共同点,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ACDE )。

A.预测模型的参数计算方法不同B.预测方法所遵循的基本理论原则不同C.线性预测模型中的时间变量的取值不同D.模型适应市场的灵活性不同E.随时间的推移,建模参数计算的简便性不同10.适用于预测对象时间序列资料呈现的单位时间增(减)量大体相同的长期趋势变动的方法有( BDE )。

A.指数曲线趋势法 B.二次移动平均法 C.一次指数平滑法 D.二次指数平滑法E.直线趋势延伸法第四章:()越大表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越高。

剩余离差平方和 B.总离差平方和C.回归离差平方和 D.方差2. 如果研究的因果关系只涉及一个因变量和一个自变量,这种回归分析法称为()。

A.一元回归分析B.一元线性回归分析C.二元回归分析D.二元线性回归分析3.()越大表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越高。

A.剩余离差平方和B.总离差平方和C.回归离差平方和D.方差4.一元回归分析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互依存关系()。

A.是客观存在的 B.是数量分析决定的C.是理论分析决定的 D.是设想出来的5. 在对市场现象的分析中,若相关系数为0.7≤︱γ︱≤1,则表明市场现象之间是()。

A.高度相关B.中度相关C.低度相关 D.无法确定6. 在进行F检验时,要作F与Fc(α,m,n-m-1)的比较判断,当()时,则认为回归预测模型具有显著型水平,回归预测模型所含自变量的变化足够解释因变量的变化。

C A.F<Fc B.F=Fc C.F>Fc D.F≤Fc7. 在回归分析中确定自变量的主要条件有()。

DA.必须是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 B.选入的自变量不能遗漏主要影响因素C.自变量必须是可量化的D.以上都对8. 经济现象间的因果关系,市场变量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形态,大致可分为()。

A.确定性因果关系形态B.随机性因果关系形态 C.非确定性因果关系形态D.非随机性性因果关系形态 E.隐弊性因果关系形态9. 在进行相关系数检验时,如果出现︱γ︱≤γc的情况,是其主要原因是()。

A.定性分析选择的各变量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原定性分析设想不正确B.选择的变量之间因果关系是线性关系确 C.选择的变量之间因果关系是非线性关系D.选择的变量间存在因果关系,但还有其它起着更主要作用的变量尚未列入到模型之中E.选择的变量间存在因果关系,但还有其它的变量尚未列入到模型之中10. 对非确定性因果关系的分析研究,进行市场预测,其常用的方法有()。

A.回归分析法 B.经济计量法C.投入产出分析 D.边际效用准则E.效用准则第五章:1.具有影响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作用程度深的特点的决策类型是()。

A.质的决策B.集体决策C.战术决策 D.战略决策2.决策类型中适用于常规事项及紧迫性问题的决策的是()A.个人决策B.集体决策C.战术决策D.业务决策3.为解决经济活动系统运行中某一阶段上的重大问题而作出的决策是()A.战略决策B.战术决策 C.业务决策D.个人决策4.经营决策的步骤包括()。

A.确定目标B.收集信息 C.拟定方案 D.评价选择方案 E.实施决策方案第六章:1.决策树是由各种符号组成的树枝状图形,其中方框表示( B ).A.机会点 B.决策点 C.附加条件D.方案2.未确定型决策中的乐观法如以损失值为依据,则其标准是( C )A.大中小B.小中小C.大中大 D.小中大3.未确定型决策中各种自然状态的出现可能性(概率)()A.已知 B.可计算出C.未知D.为零4.未确定型决策对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一视同仁”的思想是()CA.乐观分析方法 B.主观分析方法 C.等可能分析法 D.悲观分析法5.决策树的绘制过程是()。

AA.从左到右B.从右到左C.从上到下D.从下到上6.风险型决策中各种自然状态未来出现概率()。

BA.无法判断估计B.可做主观判断估计C.不能计算D.不能为零7.假设某企业的实际销售额为500万元,盈亏平衡点销售额为100万元,则该企业的经营安全状态是()A.安全B.较安全C.不太安全D要警惕8.解决风险型决策问题常用的方法包括()A.决策表分析法B.决策树分析法C.矩阵计算法 D.方差分析法 E.决策图分析法9.未确定型决策的分析方法主要有()。

ABCDEA.乐观法B.悲观法C.等可能法D.系数法E.遗憾值法10.不允许缺货的瞬时供货模型的前提条件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