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高中生读的励志故事
苦难的另一面是一种恩赐,因为伴随苦难而来的往往是一种超乎常人的坚强与不屈,而这种精神恰恰是支撑人们到达成功的信念。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适合高中生读的励志故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1.弯路也能走远
喜欢绘画,是在他读中学的时候,由于他不羁的性格,从第一次拿起画笔,他的眼睛里便没有一位崇拜的老师,他对那些绘画教材上的理论和方法,从来不屑一顾,也不在意别人的评价,只管随意画下去,完全由着性子,自由地挥洒。
他报考过好多所艺术院校,但他特立独行的画作,始终未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关注。
失败,一个接一个,爆豆似的,劈头盖脸地打在他青春飞扬的脸上。
有老师善意地劝他,不妨去参加一个辅导班,先摸一摸艺考的正路,免得走了弯路。
他自然是不肯听的,依旧按着自己的心思,画自己心目中的“杰作”,连续三年参加艺术院校的美术科考试,他都铩羽而归。
一颗倔强的心,也曾被失败磨砺得在某一刻柔软过,曾呆呆地望着那些画作,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误入了歧途。
然而,他最终还是不肯低头,仍在自己认准的道路上磕磕绊绊,直到昔日的同窗大多已从艺术院校毕业,有的成了小有名气的画家,有的成立了创作室,有的做了艺术院校的老师,他的作品依然无人问津。
偶尔,他听到有人私下里嘲笑他是“给凡•高磨颜料”的,早已对考学无望的他,也只是淡淡的一笑,什么都不说。
父母对他的偏执,很是头疼,但软硬兼施的结果,是他初衷不改,只得无奈地看着他“走火入魔”,彻底放手,不再管他。
好在那位当煤矿老板的舅舅,很喜欢他,给他大把的钱,任他背着画夹,天南海北地游荡,尽管他的画作,没有丝毫艺术细胞的舅舅也根本看不懂,但就是宠着他,近乎溺爱地随他在自己臆想的世界里天马行空。
那年六月,烟雨迷蒙的周庄,临河的阁楼上,饮罢一碗米酒,望一眼窗外形形色色的游客,他陡然生出作画的冲动,便拿起画笔,在餐桌上飞快地勾勒起来。
“好画!”不知何时,一位很有些仙风道骨的老者站在了他身后。
“真的?”第一次听到有人赞叹,他竟有些羞涩,尽管他骨子里一直坚信自己虽然画得不是很好,却也绝非一无是处。
“有境界,有个性,只是力度大了一些,露出了明显的生硬,许是年龄的缘故,但假以时日,自会大有改观。
”老者微笑着拈须点拨道。
“多谢大师指点!”已敛了许多傲气的他,听老者的评语还是很顺耳的。
“若想画得好,须苦心品悟。
”老者扔下这句话,便翩然而去。
再漫步在周庄弯弯曲曲的河道、桥梁和小巷间,他一遍遍咀嚼着老者赠他的寥寥数语,幽闭的心扉,陡然射入了一丝光亮。
两年后的一天,他在街头作画时,被香港一位著名的书画收藏家看到。
那位收藏家竟然让他开价,说要收藏他近两年创作的所有作品。
他起初以为收藏家是在开玩笑,便随口说了一个相当大的数字,没有想到收藏家居然一口就答应了。
他惊讶地问收藏家:“我可是一个不知名的画家啊,出这样的高价,难道您不怕投资失败?”
收藏家一脸自信道:“年轻人,我不会看走眼的,你的画作一定会让我赚钱的。
”
果然,又过了十年,他终于声名鹊起,作品畅销海内外,一幅画作动辄数百万元。
而他,此时刚过不惑之年。
如今已经客居意大利的他,在一次接受罗马电视台的专访时,谈及自己的成功经验,他给出了平淡而耐人寻味的六个字——弯路也能走远。
当年那些在绘画路上顺风顺水的同窗,虽然也各有收获,但都没有他的成就显著。
或许真的像那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说的那样——曲径通幽,通往艺术深邃境地的道路,更喜欢弯弯曲曲,而不是笔直
顺畅。
而他,也由衷地庆幸,自己没有轻易地转身,才赢得了今日的柳暗花明。
2.苦难的另一面是恩赐
1965年,他出生在河南长垣县一个农民家庭,一生下来,命运就向他展示了残酷的一面,他先天脊柱变形,前弓后驼,而贫穷的家庭连他的温饱都无法保证,医治残疾更成为了一种奢望。
1982年,17岁的他身高仅有1.55米,体重仅37公斤,那一年他高中毕业面临高考,成绩优秀的他自信满满,每天都要学习到深夜,家人看他如此投入,不忍心告诉他真相,一直到填报志愿的时候他才知道,因为身体残疾,没有一所大学会录取他。
得到消息的他痛苦不堪,他撕扯着自己的头发,一遍遍嘶吼着:“我应该怎么办?应该怎么办?”
这样的痛苦一直持续了10年,他闭门不出度日如年,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一本名为《我与地坛》的书。
这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作品,同为残疾人,他深深理解史铁生的痛苦,也被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乐观向上的情绪深深打动,看着为他奔忙的年迈父母,他决定与命运抗争。
1992年,他开始外出打工,虽然身体残疾,但由于头脑灵活,他很快找到一份推销员的工作,专门向医院推销医疗器械,在一次推销中,他无意中听说当时气管导管比较紧俏,主要依赖国外进口,突然萌生了生产这种器械的念头。
但一个身有残疾的农村青年想要做成在当时还属高技术的产品谈何容易?为学技术,他10多次上河北、下上海,7次骑着摩托车跑洛阳、郑州,向专家讨教。
有一次,为了一个关键技术,他骑摩托车连夜赶往200多公里外的洛阳,专家听了他的经历,感动得热泪盈眶,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技术全部传授给他,随后,他向乡亲们借了两万元钱开办了自己的工厂。
1995年,他的气管导管研制成功,当年便获得河南省技术成果奖,还填补了国内气管导管生产的空白。
1996年,他注册了“驼人”牌商
标,他说:“这商标‘驼’字小、‘人’字大,我想告诉大家,残疾人照样可以干出一番事业,驼人也能顶天立地!”
铿锵有力的话语背后,是夜以继日的劳作,身为一名残疾人,他要付出比一个健康人多出十倍百倍的艰辛努力。
上苍是公平的,经过他的努力,2010年,驼人集团已拥有数百种医疗器械产品,生产的麻醉包和镇痛泵销量稳居全国首位,并且出口到印度、土耳其、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他富了,但他没有忘记曾经的苦难,他说:“创业富民、助残,让更多的乡亲们富裕起来,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自立,是俺的最大愿望。
”
为造福乡亲,他把企业迁回家乡,安排了近2000人就业;为改善家乡落后面貌,他拿出400万元资助修路、架桥、建学校;为帮助残疾人,他花钱在媒体上刊登录用残疾人就业启事,接纳近400名残疾人就业,还建起方便舒适的残疾人公寓。
他的名字叫王国胜,驼人集团董事长,河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会长,河南省政府“扶残助残慈善大使”,中国残联和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爱心人士”。
时至今日,46岁的王国胜早已看淡了苦难,他对每名招募来的残疾人说,其实苦难的另一面是一种恩赐,因为伴随苦难而来的往往是一种超乎常人的坚强与不屈,而这种精神才是人生在世最为宝贵的财富。
3.飞翔是因为拒绝坠落
有好几次,见蝙蝠掉在地上,怎么也飞不起来。
蝙蝠是十分灵巧的飞行动物,为什么落到地上后就飞不起来呢?
一天,父亲带我到一个山洞。
只见洞顶和洞壁倒悬着无数的蝙蝠,可就是没有栖落在地面上的。
父亲见我不解的样子,说,这是蝙蝠在给自己一片危崖。
蝙蝠为什么要给自己一片危崖,让自己时时刻刻处在危险之中呢?我问。
父亲说,蝙蝠一旦脱离了攀附的洞壁,它就会直往下掉,为了避
免坠落而亡,它只有尽全力地扑打着双翼,努力使自己向上、向上,所以我们才看到了灵巧飞翔的蝙蝠。
原来,飞翔是因为拒绝坠落的。
为什么蝙蝠落到地面后,就难以飞起来呢?我问。
因为蝙蝠落到地面后,就再也没有悬挂在洞顶时那种“生的危险,死的威胁”的感受了,没有这种生死攸关的感受,又怎么可能尽全力去飞翔呢?不尽全力去飞翔,又怎么可能飞得起来呢?
噢,我明白了,瀑布给自己一片危崖,成就了一片壮丽的风景;人生给自己一片危崖,也可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