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知识试卷

国学知识试卷

国学知识试卷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国学知识文化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么你对国学知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国学知识试卷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国学知识试卷
1、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D )。

A、射
B、御
C、礼
D、武
2、“豆蔻”是指( A )岁。

A、十三
B、十五
C、十八
D、二十
3、鲁迅先生称( A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4、“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C )
A、孟子
B、韩非子
C、荀子
D、老子
5、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C )
A、周易
B、尚书
C、史记
D、尔雅
6、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主要强调什么相结合( B )
A道、术、势 B法、术、势 C道、法、势 D 道、法、师
7、“金声玉振”这个成语是说哪位才德兼备的名人( B )
A.孟子
B.孔子
C.庄子
D.老子
8、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中的“止于至善”出自( C )
A《论语》 B《诗经》 C《礼记》 D《太平经》
9、下面哪个选项是”四书”的构成( B )
A大学.中庸.论语.尔雅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大学.孝经.论语.尔雅 D大学.孝经.论语.孟子
10、“和谐”一词最早出现在( D )
A《庄子》 B《论语》 C孟子 D 管子
11、《天论》是荀子阐述其宇宙观的重要论文,在这篇文章中,荀子提出了什么杰出命题( C )
A天人合一 B天人之分 C天行有常 D存天理、灭人欲
12、“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出自( A )
A《管子》 B《孟子》 C《论语》 D《大学》
13、“四书”中不包括(B )。

A.《大学》
B.《尚书》
C.《孟子》
D.《中庸》
14、《南华经》是( C )的别称。

A.《老子》
B.《周易》
C.《庄子》
D.《抱朴子》
15、“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是( A )的名言。

A.张载
B.朱熹
C.程颐
D.王守仁
16、《论语·为政》中,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指的是( B )岁。

A.20
B.30
C.40
D.50
17、战国思想家荀子是( A )学派的集大成者。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名家
1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历来是中国文人的理想,这句话出自 ( C )。

A.《论语》
B.《庄子》
C.《孟子》
D.《大学》
19、“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对我们提出修身养德的基本要求,这句话出自( A )。

A.诸葛亮
B.孔子
C.欧阳修
D.孟子
20、先秦两汉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通过人物描写来反映历史面貌的是( B )。

A《左传》B《史记》C《国语》D《汉书》
21、《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B )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 反客为主
22、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 A )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孔子
23、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 A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4、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 (B )
A阴阳五行 B天人合一 C道法自然 D顺其自然
25、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 (A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名家
26、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虚龄。

他们是: ( A )
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子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
27、“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 ( B )
A老子 B荀子 C庄子 D孟子
28、“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 B )
A十五岁 B二十岁 C三十岁 D四十岁
29、《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 A )
A孙武 B 孙膑 C孙权 D白起
30、下面哪句话是孔子说的? ( A )
A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31、《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 ( A )
A《诗经》 B《陌上桑》 C《楚辞》 D《孔雀东南飞》
32、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 (B )
A读到一本好书 B听到一段好乐曲 C看到一篇好书法 D看一场好戏
3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 ( B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子
34、“业精于勤,荒于嬉”是我国哪位古人提出来的思想? ( B )
A、孔子
B、韩愈
C、老子
D、欧阳修
3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谁的名言? ( A )
A、管仲
B、孟子
C、陶行知
D、孔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