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课件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课件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
制定人:丁雪艳审核人:王晓辉核准时间:2017年6月24日
一、课程定位
1.课程名称::《基础会计》
2.修订版本:2017级第1版
3.教学对象: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财务管理专业、2017年级
4.学时学分:建议课时:80学时学分:5学分
5.课程性质:
《基础会计》是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对会计职业基础学习的应用与操作。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使其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设置账户能力、复式记账能力、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能力、登记账簿能力、成本计算能力、财产清查能力和编制会计报表能力,使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操作技能达到本专业上岗要求。

6.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出纳实务》、《初级会计实务》
7.参考教材:
黄骥,贺翔主编:《企业会计基础(第2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第2版;
吴玲,赵丽,王曼主编:《基础会计》,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第1版;
8.课程开设依据:
《基础会计》课程根据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项目内容为主题,以会计岗位从业资格考核为主要依据,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课证一体的特色课程体系。

对于会计岗位而言,必须掌握基本的记账原理和基础的财会知识,会计岗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是通过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让学生适应会计岗位的要求并将岗位与企业管理结合,为企业管理增砖添瓦,让企业管理者如虎添翼,解决企业中遇到的管理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在零基础的条件下,认识到会计基础知识、掌握记账原理,学会账务处理并制作简单的会计报表,为学生从事会计、从事财务,以及将来的财务经理、会计经理等职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门课程是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学习财会知识的入门课程也是两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设置账户
熟悉账户的基础含义及其结构,能够辨析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联系与区别,能够设立账户,登记账户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计算发生额。

2.学会复式记账
了解记账方法的产生、发展和种类,熟悉借贷记账法的几张符号含义,明确记账规则,会编制会计分录,明确账户间的对应关系,会编制总分类账期末“六栏式试算平衡表”。

3.学会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书写规范会计凭证用字,填制、审核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制作通用格式和专用格式的会计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

4.学会登记账簿
了解会计账簿的含义和分类、会计账簿与会计凭证之间的关系,识记会计账簿的记账规则,能挣钱设置和启用会计账簿,能够熟练登记特种日记账、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能够进行错账更正,能够把握总账与所属明细账的勾稽关系,编制总账与所属明细账发生额与余额对照表,能正确进行对账和结账工作。

5.学会计算成本
能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生产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的能力,并能计算材料采购成本。

6.掌握财产清查的方法
学生能够掌握财产清查的基本方法和核算能力,并会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而掌握实地盘点法、账目核对法、技术推算盘点法和函证核对法。

7.学会编制基本财务报表
了解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和编制要求,理解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概念及其作用,理解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结构原理,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过程,能够编制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学会会计报表的初步阅读方法,能解释会计报表中的有关数字之间存在的勾稽关系。

(二)技术目标:
1.账户设置的能力
能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和规模设置相应账户的能力(以工业企业为例)。

2.复式记账的能力
能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业务,正确运用复式记账原理进行规范处理业务的能力。

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能力
能够根据企业经济活动业务正确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并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的能力。

4.登记账簿的能力
能够将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分别登记到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和其他辅助账簿中的能力。

5.成本计算的能力
能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生产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的能力,并能计算材料采购成本的能力。

6.财产清查的能力
学生能够掌握财产清查的基本方法和核算能力,并会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能力。

7.编制基本财务报表的能力
学生能独立完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工作的能力。

(三)素养目标
1.人文素养:从提高学习财会知识的兴趣出发,变应试为应用。

教学实例的选取贴近学生生活或为学生所熟悉,让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的过程中,不再感到枯燥乏味,把学习程序设计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2.职业素养:以项目教学为中心组织程序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3.技能素养:打破传统理论+实验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教、学、做”合一的模式。

三、教学内容及设计
本课程围绕会计从业资格证基础会计相关内容为大纲,将理论与实践的内容进行整合,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设置账户、学会复式记账、学会审核和填制会计凭证、学会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学会成本计算和学会编制简单会计报表的专项职业能力,主要课程内容如下:
参考学时:80学时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四、考核方式及评分
1.考核性质及方式:本门课程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由平时成绩+期末试卷成绩两部分组成。

依据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由浅入深的过程,完成对学生七个能力级别的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设置账户、复试记账、填写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七部分内容,以企业案例形式进行考核。

考核要求:
(1)按照能力要求建立案例库。

(2)考核小组负责组织老师根据案例库抽取案例进行考核。

(3)考核必须严格按照考核标准要求完成。

考核方式:以过程性考核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总成绩采用百分制,过程考核包括平时项目考核成绩和期末综合考核成绩。

考核总成绩=平时项目考核成绩*40%+期末综合考核成绩*60%。

考核设计:
(1)会计凭证:
优秀(考核成绩≥90分):原始凭证审核无误,分录正确,凭证内容填写正确完整,修改较少,改错方法正确,文字工整清晰。

良好(70分≤考核成绩<90分):原始凭证基本审核无误,分录基本正确,填写基本正确完整,改错方法基本正确,文字工整清晰。

及格(60分≤考核成绩<70分):分录及凭证内容完整,但填写错误较多,改错方法基本正确,文字基本工整清晰。

不及格(考核成绩<60分):分录及凭证填写错误较多,文字潦草,难以辨认。

(2)会计账簿:
优秀(考核成绩≥90分):账簿设置准确,填写正确完整,修改较少,错账更正方法正确,做到账证、账账、账实、账表核对准确,符合记账规则,结账方法正确,文字工整清晰。

良好(70分≤考核成绩<90分):账簿设置准确,填写基本正确完整,修改较少,错账更正方法基本正确,做到账证、账账、账实、账表核对基本准确,基本符合记账规则,结账方法基本正确,文字工整清晰。

及格(60分≤考核成绩<70分):账簿设置基本准确,填写基本正确完整,修改较多,错账更正方法基本正确,做到账证、账账、账实、账表核对基本准确,基本符合记账规则,结账方法基本正确,文字工整清晰。

不及格(考核成绩<60分):账簿设置、填写及错账更正方法错误多,文字潦草,难以辨认。

(3)财务报表:
优秀(考核成绩≥90分):编制正确,内容完整,文字工整清晰。

良好(70分≤考核成绩<90分):编制基本正确,内容完整,个别项目有误,文字工整清晰。

及格(60分≤考核成绩<70分):编制错误较多,内容基本完整,文字基本工整清晰。

不及格(考核成绩<60分):编制错误多,内容不全,文字潦草,难以辨认。

2.学生课程成绩中平时成绩(养成教育、项目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各占比例,平时成绩中养成教育成绩与项目考核成绩各占比例,项目考核流程及评分见附表。

项目考核流程及评分表
备注:“考核用时”一项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实际填写
五、教学组织
1.班级容量[30,50]
2.主讲教师:王晓辉,相翠玲,丁雪艳,董慧琳
3.教研室负责人:王晓辉
六、其他说明
开设此课程其它专业,可根据本专业要求,在本标准基础上可作内容和课时分配的调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