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卫生学

学前卫生学

《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名称:学前卫生学课程英文译名:Hygiene in Preschool Education课程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层次:中专学时:72学时学分: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1、<<学前卫生学》是中师类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主干课。

是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必备的基础性强、应用范围广的教学和实践指导性课程。

是《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的前沿课程。

《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如何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科学,也是幼儿教师培养学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机体发育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探讨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保育措施,为学前儿童创造良好的发育环境,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

通过学习《学前卫生学》,学生应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发展的规律,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

2、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课件、讨论法、演示法、模拟操作、案例分析法、等3、课程学习目标和要求(1)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卫生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具备开展婴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技能(2)初步掌握运用幼儿卫生学知识去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3)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有浓厚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儿教育专业和专业思想,培养其职业素养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二、课程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第一章人体概述(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化学成分及新陈代谢的定义(二)教学内容1、基本形态2、基本结构3、人体功能的调节4、人体的化学成分5、新陈代谢第二章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以及保育要点。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第二节、循环不已的运输流——循环系统第三节、气体交换站——呼吸系统第四节、食品加工管道——消化系统第五节、泌尿、输尿、贮尿、排尿——沁尿系统第六节、人体的司令部——神经系统第七节、人体内的化学信使——内分泌系统第八节、感觉器官——眼睛、耳朵、皮肤第九节、人体的生殖系统第三章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年龄阶段的划分和特点。

2、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生长发育的概述1、生长发育的定义,生长为量变,发育为质变2、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特点第二节、生长发育的规律1、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2、有一定的程序性3、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4、个体差异性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1、遗传因素决定了儿童生长发育的可能性2、环境因素决定了儿童生长发育的现实性(1)营养(2)体育锻炼和劳动(3)疾病(4)生活制度(5)其他因素第四节、生长发育的指标及测量评价1、评价指标分为形态、生理功能、心理指标,身高和体重是最基本的指标2、评价方法分为五等级评价法和曲线图评价法,五等级评价法中的三把尺: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身高别体重第四章学前儿童的生活保健制度(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集体儿童保健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2、了解儿童定期体格检查、晨午检查和全日健康观察的内容和方法,制订一日生活日程的依据,体格锻炼的注意事项,集体儿童膳食计划的制订。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的生活制度1、安排合理生活制度的意义2、制定一日生活日程的原则3、执行生活制度的注意事项4、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卫生要求第二节、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1、体格检查制度(1)、儿童入所(园)前体格检查(2)、工作人员入所(园)前体格检查(3)、儿童定期体格检查(4)、晨、午、晚间检查及全日健康观察2、预防接种制度3、隔离制度4、消毒制度(1)物理消毒(2)化学消毒5、环境卫生制度第五章学前儿童营养卫生(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有关儿童营养的基础知识。

2.了解科学喂养婴儿的方法,以及如何为幼儿提供合理的平衡膳食。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营养基础知识和营养需要1、营养素:定义、分类2、热能:热能的单位、小儿热能的消耗3、蛋白质:生理功能、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蛋白质的互补作用4、脂类:脂类的组成及生理功能、必需脂肪酸5、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及生理功能,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的主要食物来源6、矿物质:无机物和微量元素,钙、铁、锌、碘的生理功能与食物来源,锌缺乏症、碘缺乏症7、维生素: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A 中毒。

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和来源。

维生素B1、维生素B1、维生素C 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症。

8、水:水的生理功能,儿童对水的需要量第二节学前儿童的膳食1、膳食配置的原则2、膳食计划(1)母乳喂养(2)人工喂养(3)混合喂养(4)添加辅食(5)断奶(6)安排幼儿膳食的原则(7)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第三节、托幼机构的饮食卫生要求1、食品卫生(1)食品的选购(2)烹调制备(3)食物储存2、厨房卫生3、炊事人员卫生第六章托幼机构安全教育及常见意外的处理(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安全教育的内容及安全措施2、常见意外的处理(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安全措施和安全教育1、安全措施2、安全教育第二节常见意外的处理1、小外伤2、脑震荡(3、惊厥4、出血5、烧烫伤6、晕厥7、异物8、眼外伤的处理9、煤气中毒的急救10、中暑冻伤的处理第七章传染病及常见病的预防和处理(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传染病的流行环节及预防2儿童常见传染病的一些表现,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对于一些常见的症状有初步分析的能力。

3、掌握一些常见病的防治要点。

4、常用的护理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传染病概述1、传染病的特性2、发生和流行的三个环节3、预防和管理第二节常见传染病1、水痘2、流行性腮腺炎3、风疹和幼儿急疹4、麻疹5、百日咳6、流脑乙脑7、病毒性肝炎8、细菌性痢疾9、狂犬病10、艾滋病第三节学前儿童常见病1、感冒2、扁桃体炎3、肺炎4、疱疹性口腔炎5、腹泻6、佝偻病7、贫血8、肥胖病9、龋齿10、结膜炎11、沙眼12、弱视13、中耳炎14、痱子15、脓疱疮16、蛔虫病17、蛲虫病第四节常用护理技术1、测体温2、数脉搏3、观察呼吸频率4、物理降温法5、热敷法6、喂药7、滴眼药8、翻转眼睑9、鼻腔滴药10、外耳道滴药11、简易通便法急救技术1、惊厥2、桡骨小头半脱位3、骨折的处理4、溺水的急救5、口对口吹气法6、胸外心脏挤压7、煤气中毒的急救第八章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健康的整体观。

了解幼儿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及矫治方法。

(二)教学内容:1、健康的涵义2、睡眠障碍3、功能性遗尿症4、口吃5、缄默症6、不良习惯7、情绪障碍8、儿童孤独症9、儿童多动症(二)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2、实习要求:利用教育实习期间了解学前儿童的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开展情况。

三、学时分配表本课程理论教学时数:60学时实践教学时数:12学时四、考核的内容及要求:1、课程考核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幼儿卫生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考试形式:本课程考核的方法包括笔试、口试、撰写调查报告、考察小论文等。

其中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批改试卷。

3、考试时间:90分钟4、试卷结构:名词解释15分单项选择题15分,填空题15分,判断题10分,简答题15分,案例分析题30分,五、课程参考资料教材:《学前卫生学》麦少美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1、《学前卫生学》,万钫编著,湖南师大出版社,2、《学前儿童卫生学》朱家雄著,华东师大出版社,3、《学前儿童心理卫生》朱家雄著,人民教育出版社4、《人体解剖生理学》钱梓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六、说明在学习第二章婴幼儿身体特点时,建议教师利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

学习常用护理技术和急救术时,采用模拟操作教学法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学习第四章集体儿童保健时,配合幼儿园见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