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颤的心电图诊断

房颤的心电图诊断



纤细型房颤伴室早
房颤合并其他心律失常
房颤合并室性早搏与室内差异传导的鉴 别
鉴别项目 与心室率的关系 联律间期 前一个R-R长短 室内差异传导 多见于心室率较快时 不一定有 相对较长 室性早搏 多见于心室率较慢时 多有固定的联律间期 不定
类代偿间歇
联律 QRS波群形态
常无
无 呈RBBB型



房颤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表现为R-R缓慢规则。
如心室搏动由房室交界区控制,则QRS 波群正常, 频率在40~60次/分之间; 如心室波宽大,频率在40次/分以下,表明心室搏 动由源自心室的起搏点控制



房颤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室 性逸搏心律
房颤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交界性逸搏心律



Hale Waihona Puke 三、根据心室节律的变化特点分为: 规则倾向型:相邻R-R周期基本相等或略有差别, 一般不超过30ms,多见与快速型房颤。 成倍型:长R-R周期大致为短R-R周期的倍数,见 于不纯性房颤。 类文氏周期型: R-R周期长短不一,呈逐渐缩短 之后有突然延长,此型多见。 不定型: R-R周期长短不一,变化无一定规律。 混合型:同一心电图上可见到以上4种类型互相 转变。
房颤合并预激综合征
房颤合并预激综合征
房颤的心电图诊 断
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



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 以V1、Ⅱ、Ⅲ、aVF导联为明显。f波的振幅多在 0.1~0.5毫伏之间,远较F波为小,通常把大于0.1毫 伏者称粗颤,把小于0.1毫伏者称细颤。 ②心房频率在350~600次/分之间,f波越纤细频 率越快,f波粗大则频率较慢。故可以低于350次/分 或高于600次/分。f波之间无等电位线。 ③R-R间期绝对不齐,在f波不明显或由于心室率 过快f波观察不清时,可结合P波消失而作出诊断。
多有
可有如二、三联律 不定,多呈单相、双相 型如呈qR、RS或QS型
QRS起始向量 与洋地黄的关系
与不畸形的QRS波群同 多见于洋地黄不足时
与正常不同 多见于洋地黄过量时
房颤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
室内差异性传导
房颤合并室性早搏

心房纤颤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长达1.5秒以上的R-R间期,出现三次以上。 长R-R间期之间的f波数目在10个以上,且出现3次 以上。 平均心室率<50次/分。 交界性或室性逸搏出现3次以上。 符合以上条件愈多愈可靠,但近来有学者认为在房颤 时诊断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应慎重。因为有些这样的病人在 房颤纠正后发现房室传导功能是正常的,可能为隐匿性传 导所致。
伴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 心室率规则,70-130次/分。 QRS波群呈室上性 与房颤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均为洋地黄毒性反 应时较常见的心律失常。
房颤伴交界性心动过 速
房颤伴交界性心动过速
房颤合并预激综合征





QRS波群可显著畸形、增宽,起始有δ波,δ波 可呈大小不一(手风琴现象)。 且心室率常增快达200次/min以上且室律不齐。 血流动力学改变较明显 易诱发室颤而危及生命 。当心房颤动消除后预 激仍然存在即可确诊。 禁用洋地黄及异搏定。
心房颤动心电图分型

一、按f波形态分为:
粗颤: f波大于0.1毫伏,常见于风心 病、甲亢患者。复律效果较好。 细颤: f波小于0.1毫伏,常见于冠心 病、高心病。复律困难。



二、按心室率的快慢分为 慢速型:心室率≤100次/分,一般在60~100 次/分之间。 快速型:心室率在100~180次/分之间。 极速型:心室率在180次/分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