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1.1通过对产品研发项目全过程进行控制并验证,确保研发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确保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研发项目成果的产出率、成果转化率, 以及质量,确保项目成果符合顾客和有关标准、法律规定的要求。
2. 范围2.1适用于本公司新产品开发、老产品新功能新用途的开发之策划和实施。
3. 定义3.1设计和开发一一新产品设计、老产品新功能新用途的开发。
3.2小批量试制——10 —100件的新产品试生产。
3.3中试------小批量试制产品在目标客户处的试用。
4. 职责4.1总裁4.1.1 听取总裁办公室研发负责人按月度提交的研发项目汇报,提出意见;4.1.2 监督总裁办公室研发负责人,以及研发部日常项目管理工作。
4.2总裁办公室研发负责人4.2.1 负责“立项报告”的批准。
4.2.2 负责“新产品批量生产准行通知”的批准。
4.2.3 负责对研发项目日常及阶段性运行情况的监督。
4.2.4 向总裁汇报,对总裁负责。
4.3研发部总监4.3.2负责设置与其他各部门及相关供求方的相关接口,确认与设计、管理、业务等部门间的接口要求、沟通方法和各自职责。
4.3.3负责确定研发组职责和权限,以及经费支出的批准确认。
4.3.4 主持召开各阶段的设计评审会议,审查批准预算范围内、项目范围内必要的各类申请。
4.3.5 负责“立项报告”的撰写,包括:4.3.5.1 澄清研发项目的来源。
4.3.5.2 提出新产品开发建议。
4.3.5.3 提供设计信息的描述。
4.3.6 负责设计最终输出文件的撰写和批准。
4.3.7 负责新产品在加工件供应商处的试生产技术支持以及在项目中试用的技术支持。
4.3.8 负责设计计划的实施。
4.3.9 负责产品样机研发阶段的元器件采购。
4.4 研发部认证工程师4.4.1 负责产品的电磁兼容测试及协调。
4.4.2 负责日常设备的计量和管理。
4.4.3 负责设计立项、设计策划、编制项目任务书、确定设计计划、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设计更改等工作的实施及运行。
4.5 研发组技术文员4.5.1 负责研发组内部文件的保存。
4.5.2 负责样机的元器件采购。
4.5.3 负责设计最终文件对文控部门的发放。
4.6 主任工程师4.6.1 负责技术人员的配置。
4.6.2 负责设计验证及设计输出文件的审核。
4.6.3 负责组织收集有关标准、法规及与设计确认有关的数据。
4.7 研发工程师4.7.1 设计计划的具体实施。
4.7.2 设计文件的撰写, 设计验证、设计确认和设计更改的执行,并输出必要的成套的设计技术和质量文件。
4.8 营销部4.8.1 负责与设计输入有关及设计确认有关的数据的收集工作,负责新产品开发建议的提出,负责拟定“设计信息联络单” 。
4.8.2 提供设计开发有关的顾客要求,并负责与顾客进行协调。
4.8.3 进行产品中试的客户协调。
4.8.4 负责研发产品中试,项目安装,调试结果的数据记录或系统测试数据的收集工作(作为设计确认的依据)。
4.9 加工件供应商4.9.1 负责设计输出的实施(如制定适宜的工艺文件),并保留工艺参数。
4.9.2 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组织生产初样产品,并出具试生产报告,以供设计验证所用。
4.9.3 负责生产所用设备的鉴定及计量,制作监控相关夹具。
4.9.4 必要时,加工件供应商提出产品革新申请,作为设计输入。
5. 内容和要求5.1 设计和开发的策划5.1.1 研发部接收“设计信息联络单”,研发部总监根据其中的新产品开发建议或市场导入价、产品革新建议、优化建议等信息,进行设计立项,确定目标(含顾客隐含要求、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要求等),编制“立项报告”报总裁办研发负责人批示。
5.1.2 总裁办研发负责人有权批准“立项报告”,如遇不确定情况,可上报总十[、、十[、、裁裁定。
5.1.3 研发部总监确保设计人员符合规定的资格要求,组织成立开发小组并下达“项目责任书”。
5.1.4 研发部负责根据责任书内容要求确定设计(开发)的各个阶段,确定各阶段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的内容和相关记录样式,制定“研发进度表” 。
5.1.5 研发部总监根据“立项报告”中的各项要求拟定“项目建议书” 。
5.2 设计和开发输入5.2.1 可作为设计和开发输入的有:“设计信息联络单”、国家/ 地区/ 行业的必要的补充要求,包括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包括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顾客的要求(顾客提供资料及有效版本设计工具软件)等。
5.2.2 加工件供应商如生产过程中,发现的由于产品本身设计存在缺陷而导致产品性能不稳定,应及时以“设计信息联络单”的形式提出产品革新申请。
523以往类似设计得出的适用信息及顾客隐含的要求,也可作为设计和开发的输入。
524 “研发进度表”编制完成后,设计工作正式开展前,研发部成员可对“项目建议书”和“研发进度表”的各项要求是否明确、合理,设计输入是否充分提出意见,进行一般评审;必要时,可由研发部总监或总裁办研发负责人组织研讨会,进行会议评审。
一般评审(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更改)采用会签评审,重大项目(指新产品的开发)采用会议评审。
5.2.4.1评审内容及评审结论记录于“设计输入评审表”中。
5.242任何不完整、模糊和互相矛盾的要求均应得到相应的识别和解决。
5.3设计和开发输出设计输出应形成文件,输出文件以能够对应设计输入要求进行验证和确认的形式表达,并详细记录在开发流程中发生的所有的事件,符合设计文件的成套化、标准化的要求。
5.3.1设计输出的一般要求(1) 详尽记录,满足输入的要求。
(2) 为产品使用提供适当且准确的信息。
(3) 规定产品的验收准则。
(4) 产品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
(5) 必要时,确定安全和正常使用关系重大的设计特性。
5.3.2设计输出应包括以下10种标准技术文件,或其中的部分文件:•《原理图》•《PC图》《B0清单》•《组装接线说明》•《调试细则》•《老练文件》•《使用说明书》•《结构图册》•《软件说明书》(原代码、目标代码、框图状态表、算法描述)•《软件烧写方法》533设计输出完成后,研发部根据材料清单中的非标器件名录,逐一进行样品确认,包括对新开模具的确认,确认结束后将确认报告发至加工件供应商质量部。
研发部进行样品试制,并对其进行指标验证。
5.3.4设计输出应包括3套以上完整样品。
5.4 设计输出验证5.4.1研发部应在适当的阶段,对设计进行验证,通过检查和提供客观证据,以证明设计阶段输出满足该阶段输入的要求。
由研发部内部组织实施。
评审人员由总裁办研发负责人暂定。
5.4.2研发部一般采用下列几种方法对设计进行验证。
(1)计算验证:当有确定数学模型时,可通过改变输入或计算方法,得到相同或相近的结果,从而证实设计的正确性。
计算结果(记录),应作为设计验证证据予以保存。
(2)类比验证:通过与类似的已验证其适宜性的产品或设计的比较,予以验证当前的设计。
(3)试验验证:包括模拟实验验证、例行试验验证(可委托第三方)及计算机仿真。
①模拟实验验证:通过搭制模拟系统、电路并对该模拟样品进行测试的方法来验证当前设计的适宜性。
测试数据应作为设计验证证据予以保存。
②例行试验验证:按照产品技术条件或技术要求-,对产品做例行试验,以验证其适宜性。
该试验内容应涵盖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的要求。
试验数据应同设计文件一同归档。
若委托第三方做例行试验,应由总裁确认其资格。
试验方应出具充分适宜的实验报告。
(4)模拟系统试运行验证:对于一些设计可用三维动画(仅适用于外观及结构设计)、信号完整性分析、仿真软件等对当前设计进行验证。
5.4.3设计验证记录,除包括各种测试、试验数据及报告外,应编制“设计验证报告”。
5.5设计和开发评审5.5.1总则在每个设计和开发的适当的阶段,应对设计和开发做文件化的、综合的、系统的评审,以便评价各阶段满足要求的能力,识别问题,提出建议并跟踪其实施;对各阶段评审提出的问题,由研发部进行改进,并采取跟踪措施,确保有效。
5.5.2 各阶段评审由总裁办组织实施,总裁办研发负责人主持。
评审采用会签评审。
参加评审人员为:总裁,总裁办相关人员,客服部代表、营销部代表、研发部代表,必要时,加工件供应商代表和财务中心代表也应参加。
评审会议的组织者,应在评审会的两个工作日之前将评审会的时间、地点、议程等信息以书面形式传达给会议参加者,并将相关文件同时送达。
5.5.3 设计方案评审设计方案评审应在研发部根据“立项报告”拟定“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工时表”后进行。
评审点的设置,应在“项目建议书”内做出规定。
必要时,根据需要可增设或取消评审点。
5.5.4 设计输出评审在设计输出文件形成后且被批准前,应对设计输出文件予以评审。
评审是以对设计输出文件进行会签的方式进行的评审。
在设计输出评审会上,根据各方需求,确定小批量试生产数量。
5.5.5 总体设计评审(在小批量试生产产品经中试后进行)证实最终能够满足特定的预期要求。
如可行,确认应在产品交付之前完成。
如在交付前进行全部确认不可行,则可进行部分确认(即内部预鉴定) ,并达到适应顾客要求的程度。
5.5.6 评审会议应充分发扬技术民主、相互启发,欢迎技术争论,但应互相尊重、保护少数人的意见。
会议议程一般为:(1) 主持人宣布开会,指派专人记录。
(2) 设计人员报告设计及有关技术文件材料。
(3) 评审人员审查和质疑评审内容,设计人员进行现场答辩。
(4) 评审人员进行讨论,写出书面评审意见,编制“设计评审报告” 。
(5) 评审中发生不同意见,经充分讨论不能取得一致时,可保留个人意见,记录在“设计评审报告”的备注栏。
5.5.7 各阶段设计评审资料由产品负责人整理归档。
设计输出评审后,将有关文件和试制样品(材料清单、材料技术特殊要求、测试标准等)发送加工件供应商,“样品交付表”,由加工件供应商转化为生产工艺文件、检验文件等。
总体设计评审后,将相关文件交管理中心文档管理。
5.6 新产品试生产5.6.1 总则通过对新产品初样的试生产,验证设计输出文件的正确性和产品的可生产性。
通过批量生产,验证产品设计的可靠性,改进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5.6.2 试生产过程由研发部主导,加工件供应商配合完成。
5.6.3 试生产完成后,加工件供应商提交相关报告,确认产品的可生产性和产品的性能。
5.6.4 加工件供应商负责试生产产品的原料采购,来料检验和产品生产。
5.6.5 通过试生产,加工件供应商应掌握产品独立生产和测试的能力。
5.6.6 试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采用外包采购的方式执行,由试生产执行者进行统一采购。
5.7 中试5.7.1 小批量试生产后,应由客服部,项目部和营销部负责进行产品中试,并将产品置于系统环境中,模拟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安装调试结果的数据收集,编制“中试报告”并交研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