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流程图
2.2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是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1996年意大利Bobra和Jacopini提出了三种基本程序结构。已经证明,这三种算法可以解决任何复N-S流程图表示)
图3.3顺序结构流程图
2.选择结构
(传统流程图表示)(N-S流程图表示)
图3.4选择结构流程图
3.循环
(1)while循环结构
不成立成立
(传统流程图表示)(N-S流程图表示)
图3.5当型循环结构流程图
(2)do…while循环结构
(传统流程图表示)(N-S流程图表示)
图3.6直到型流程图
例:画出求s=1+2+3+…+100的传统流程图和N-S流程图。
2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
2.1程序流程图
在描述一个程序的基本结构思想时有很多种方法,其中程序流程图是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2.1.1传统程序流程图
传统流程图表示法的特点是用一些图框表示各种类型的操作,用线表示这些操作的执行顺序。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ANSI规定了一些常用的流程图符号,现已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我国也有自己的国家标准GB 1526-89与该标准基本相同,本书就参照ANSI标准做具体介绍。标准中各种图示如图3.1所示。
程序流程图
编 写
马磊
编写 时间
2011-07-04
审 批
审批者姓名(及其职务)
审批 时间
版本
V0.9
1概述
利用计算机进行程序设计时,不仅仅只处理一些简单的数据,在大部分的程序设计里处理的问题还是相当复杂的。对于那些复杂的程序设计,读者不可能直接就能写出程序的源代码,而是要通过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如用程序流程图)把程序设计思想先写出来,然后根据程序流程图编写代码。本章将具体介绍进行程序设计时使用的基本方法和C程序的流程控制。
起止框输入输出框判断框处理框
或
流程线连接点注释框
图3.1传统流程图表示法
下面对其中一些主要符号作简要说明:
(1)起止框是用来标识程序的开始和结束位置的。规定流程图以起止框开始,以起止框结束。
(2)输入输出框也叫数据框,其中可以注明数据名称、来源、用途或其它的文字说明。
(3)菱形框的作用是对一个给定的条件进行判断,根据给定的条件是否成立来决定如何执行其后的操作。
1
1
(7)注释框不是流程图的必要部分,其不反映流程操作,只是为了流程图中某些操作做解释补充的,以帮助阅读流程图的人更好的理解流程图的作用。
2.1.2N-S流程图
灵活的流程线在程序设计中有它自己的优点,但也隐藏着许多导致错误的祸根。因为它允许用流程线使流程任意转移,这对程序设计是一个隐患,它使程序流程看起来很乱,使程序难以理解和维护。针对这一弊病,1973年美国学者I . Nassi和B . Shneiderman提出了一种无流程线的流程图,称为N-S图。它的基本表示方法是用一个矩形框,把整个程序算法像堆积木一样组成。其基本结构如图3.3、3.4、3.5、3.6所示。
(4)处理框用矩形表示各种处理功能。例如,执行一个或一组特定的操作,从而使信息的值、信息的形式或所在位置发生变化。另外在矩形框内可注明特定处理名称或其简要功能。
(5)流程线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程序的执行顺序。当流程自左向右或自上向下时流程线可以不带箭头,其它情况应加箭头表示流程。
(6)连接点用小圆圈表示将画在不同地方的流程线连接起来。下图中有两个以①为标志的连接点,它表示这两个点是互联在一起的,实际它们是同一个点。这种连接通常用在图形画不下而需要分开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