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开头教学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所谓政治课教学的开头艺术就是指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能够有效地导入新课而进入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这既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又是组织教学的科学而巧妙的手段。
它好比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目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
所以,教师精心设计好开头这一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达到学术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
一、歌曲导入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情感的引发,往往与—定的情景有关,而—个人的感情除自身性格、气质外,在很大程度上受外部环境和气氛的影响。
因此,学习新课前,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创设一种好的环境和气氛来调动学生的情感。
歌曲导入就是其中的一种。
任何一节思想政治课课都是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的综合训练,但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激发道德情感是思想政治课的首要任务。
有的教师之所以把思想政治课上得枯燥无味的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情”。
我认为“情”系课中是优化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重头戏。
情系课中就是教师要饱含爱生之情,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尽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融明理导行于激情之中。
二、故事导入法
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讲新课前把事先设计好的事例举出,使学生的注意力、思维集中到事例上,并产生渴望解答的欲望,由此把学生带入学习新课知识的意境。
如在讲“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时,我先举了这样的例子:英国有个海德公园,这是西方认为最民主的地方,谁都可以在那里发表演说,自由地介绍自己的政见。
但在那里有两类话不能说,一是打倒女皇政府;二是暴力革命万岁。
如果谁违反了这个规定,马上就会被便衣警察抓起来治罪。
讲完事例后,我向学生设问:为什么在西方认为最民主的地方也“不能讲那两类话”?从“不能讲那两类话”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学生思考或讨论片刻后,我引导入新课:接下来我们通过学习新课内容,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
三、教材理解导入法
想透学生和学透标准、吃透教材相比,课前想透学生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
想透学生通用的要求是: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原有的学习特点、原有的兴趣爱好。
由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源是多方面的,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之前,大多数的道德观点对学生来讲都不是完全陌生的,课前学生的知行水平处于有知无行,或无知有行,或有知有行,或无知无行的矛盾状态。
思想品德课前想透学生就是分析学生的知行矛盾,从而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思想政治课教材既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工具,又是教与学的基本工具。
教师在课前先吃透教材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长处,使自己在教学时能扬其所长,从
而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
四、诱发式导入法
诱发式导入就是指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对有关事物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提问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思考,去攻克难关,获得新知识的—种导入法,提高了教学效果。
忽视课后的教学过程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思想政治课教学更是如此。
因为受时空的限制,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不可能为学生提供较多的道德行为实践,大量的道德行为表现在学生课后的学习、生活和活动之中,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课中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要求辐射学生课后的学习、生活和活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当前的问题,意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以本校的安全事故实例,汇制成课件。
师生一边观看图书,一边回忆,最后小结:“这一个个渗透着血与泪的事例。
我们发自内心地为那些受到伤害的孩子和内心遭受煎熬的家长感到惋惜,因为事实已无法挽回。
我们也为那些缺乏安全意识,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孩子感到遗憾,因为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那么怎样才能防止这些伤害事故的发生呢?”在饱含真挚感情的回忆中,学生自然进入角色。
五、悬念式导入法
悬念式导入就是设置一些悬念,使学生处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以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触发灵感,调动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求未知欲望的方法。
如在讲“劳动在从猿
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时,我告诉学生达尔文的进化论使人们明确了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但并没有告诉古猿是怎样进化成人的,此时,我问学生:“古猿究竟是怎样转变成人的呢?现代猿还会不会转变成人呢?”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学习胃口吊起来,产生急于知晓答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新问题的教学创设了思维情境。
六、讨论式导入法
讨论式导入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前出几个与新课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然后导入新课。
如在讲“近代中国的苦难”时,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1.中华民族曾以自己的伟大智慧和力量创造了古代中国的光辉历史丰碑,为什么到了近代后变得贫穷落后,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呢?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2.回顾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它告诉我们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后,带着各种问题把他们引入新课,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点拨,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会更深刻,记得更牢。
七、小品导入法
小品导入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搜集或自编一些微型小品,让几位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课堂上进行即兴表演。
这种导入方法直观性强,气氛热烈活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如在讲“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表演了这样一个哑剧:有一个男青年在看书,突然,有一位女婴坠楼身亡。
台上演得认真,台下看得用心,教室里静悄悄的。
这时,我问学生:“刚才哑剧表演的是什么意思?”学生们争相回答。
接着
我出示辩论题:“剧中的那个男青年应不应该对女婴坠楼负责?负什么责任?如果你是那个男青年该怎么办?看了表演以后,你受到了哪些启示?这些问题等我们学完了今天的内容后就迎刃而解了。
”这样导入新课教学,激发了学生解疑、求知的强烈欲望,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无定法,但求得法。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开头艺术是丰富多彩的,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
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精心设计、灵活运用。
实践在发展,人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并将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永无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