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知识点

《论语》知识点

《论语》知识点小结
一.文学常识积累
1.《论语》——语:语录。

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二.字词总结
1.字音
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 )三省(xǐng)传(chuán )不习乎
曾(zēng )子罔(wǎng)殆(dài )诲(huì)女(rǔ)知之乎是知(zhì)也
自省(xǐng )弘(hóng)毅(yì)凋(diāo)己(jǐ)所不欲,勿(wù)施于人
死而后已(yǐ)焉(yān)哉(zāi )
2.通假字
①不亦说(yuè)乎(“说”同“悦”,愉快。


②诲女(rǔ)知之乎(“女”同“汝”,你。


③是知(zhì)也。

(“知”同“智”,聪明。


3.背会课下注释字词。

三.成语总结
(1)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

(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指要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

(4)见贤思齐: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5)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6)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7)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途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

(8)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

形容为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9)岁寒松柏:严冬之时,才知道松柏耐寒而不凋谢。

比喻在艰苦的逆境中才能看出人的高贵品格。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四.内容总结
(1)谈学习态度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传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谈修身做人的: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名句默写
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⑦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六.延伸拓展(这部分内容也可以布置为课后作业)。

(1)《论语》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篇什,请你试着填写。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子曰:“工欲善其事,。


子曰:“,夕死可矣。


子曰:“知(智)者乐水,。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曰:“,不相为谋。


子曰:“巧言乱德。

小不忍,。


子曰:“人无远虑,。


子曰:“父母在,,游必有方。


(答案:匹夫不可夺志也必先利其器朝闻道,仁者乐山欲速则不达
道不同则乱大谋必有近忧不远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