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知识点考点梳理答案版
❶生难字
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愠.(yùn)
吾.(wú)三省.(xǐng)逾.矩(yú)
罔.(wǎng)殆.(dài)箪.(dān)
好.之者(hào)肱.(gōng)笃.志(dǔ)
❷重点词语解释
①子.曰(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本文指孔子)
②学而时.习之(按时)
③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④有朋.自远方来(本文指志同道合的人)
⑤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⑥不亦君子
..乎(文中指有才德的人)
⑦吾日三省
...吾身(每天;泛指多次;自我检查、反省)
⑧为.人谋.而不忠乎(替;谋划)
⑨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⑩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迷惑,疑惑)
⑫五十而知天命
..(上天的意旨;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六十而耳顺
⑬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越过,超过;法度)
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文中指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疑惑)
⑮人不堪.其忧(能忍受)
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爱好)
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
⑱饭疏食
...,饮水(吃;粗粮)
⑲曲肱.而枕之(胳膊)
⑳必有我师焉.(于此,在其中)
择其善者
..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子在川上
..曰(河边。
川,河流)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往、离去;这,指河水;舍弃、放弃)
三军
..不可夺志也(军队的通称;指平民中的男子)
..可夺帅也,匹夫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坚定;恳切)
仁.在其中矣(仁德)
❸通假字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❹一词多义
①而⎩⎪⎨⎪⎧学而.时习之(顺接连词,然后)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但是)博学而.
笃志(并列连词,可不译) ②之⎩⎪⎨⎪⎧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学过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
者(代词,它,指任何学问和事业) ❺古今异义
①有朋.自远方来 朋⎩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朋友 ②不亦君子..乎 君子⎩⎪⎨⎪⎧古义:有才德的人
今义:指人格高尚的人
③饭疏食,饮水.. 饮水⎩⎪⎨⎪⎧古义:指喝冷水
今义:喝水
❻词类活用
①吾日.
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②传.
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③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知识) ④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⑤饭.
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饭) ❼重点句子默写
①阐述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备的风度的句子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当今社会,很多学生视学习为“苦差”,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强调了“乐学”的重要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④强调自己矢志不移,坚守气节,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❽重点句子翻译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知识、技能)之后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一味地)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课文理解
1.这十二章《论语》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1)学习态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学为乐,培养兴趣)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谦虚好学)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吸取其教训)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珍惜时间)
(2)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传不习乎?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强调复习)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
(3)品德修养: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宽以待人)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实守信)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成长历程、顺心而为)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安贫乐道)
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安贫乐道)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坚守志向)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学仁德)
2.“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
这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
3.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
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
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
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
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经受不住诱惑或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
(二)积累成语
找出本课中出现的成语并解释。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