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水圈与水循环
【课题】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水圈与水循环
【课型】复习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
2、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
3、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各带日照情况。
4、能够准确画出两分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难点]
1、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断
3、地貌的变化及其成因
4、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5、洋流分布规律和意义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比较分析,自主学习、协作探究。
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学法指导】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教学过程]
阅读本单元序言部分的图文,设计出地球圈层构成的知识框架,并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
一、岩石圈
试解释下列现象:
1、 两千万年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了大约两万米,但珠穆朗玛峰海拔只有8848.13
米。
2、 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输往下游,大部分注入渤海,但千百万年来,渤海的轮廓并
没有太大的变化。
3、上述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二、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一)内力作用的“足迹”
(二)外力作用的表现
外部圈层包括
、 和 内部圈层包括 、 和 岩石圈
岩石圈由
岩、
岩和
岩组成
范围包括 和
地壳分为
层和
层
地球圈层
岩
石圈与地表形态
内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
流水地貌有
风力地貌有
外力作用地貌
3、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坡度有何不同?
4、黄土高原和黄土高原地区钱沟万壑现象的形成有何不同?
5、如果在沉积地貌处做一个剖面,剖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试解释其原因?
除了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外,还有哪些外力对地貌产生着巨大影响?它们作用下的地貌会是怎样的呢?
三、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水循环的环节;河流的补给;
四、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1)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对象影响举例
教学反思:1、水循环内容相对简单,学生掌握不错,但需要注意弄清水循环的类型,环节(练习中学生混淆不清)
2、洋流教学过程中,应弱化其成因,并且突出洋流的规律“8”字形记忆法
3、洋流的地理意义中要求学生掌握住典型的例子即可,渔场的形成要强调秘鲁渔场的成因
书面作业布置、《新学案》处理、巩固性练习安排等
【练习】
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