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能力建设试题及答案1.单选题1.()什么分析法是对具有复杂联系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数量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
A. 多指标综合分析法B. 信息化综合指示法C. 投入产出D. 综合产业力度法2.应设立()部门产值,第二信息部门等指标A. 第一信息B. 第二信息C. 第三信息D. 第四信息3.信息化建设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社会信息结构()等各个方法A. 信息建设B. 信息量C. 信息技术D. 信息人才4.信息化指数是反映()的总指标A. 信息装备率B. 通信主体水平C. 信息系数D. 社会经济信息化5.信息产业分为()部门A. 1个B. 2个C. 3个D. 4个6.信息社会指标分为()大类A. 5B. 6C. 3D. 27.管理大师鲁克说过:()这句话强调评价了对管理的重要性。
A. 信息博伦B. 信息化能力的评价C. 无法度量就无法管理D. 信息化黑箱8.信息经济核算法是由()经济学家马克卢普提出的。
A. 英国B. 法国C. 美国D. 日本9.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的基本内容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A. 教育信息化B. 信息化建设C. 电子商务D. 专业技术10.目前我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主要依靠国家高校“数字校园”中小学“校校通”()和现代远程教育四个工程A. 区域网B. 广域网C. 城域网D. 互联网11.在信息化指法中“通信主体水平”用字母()表示A. QB. PC. ED. U12.网络及其安全技术是电子政务实施的首要技术电子政务网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A. 内网专网外网B. 内网互联网外网C. 互联网内网因特网D. 专网互联网因特网13.教育信息化主要指在教育系统留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A. 教学艺术B. 教学技能C. 教学手段D. 教学策略14.信息化能力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A. 投入和产出B. 硬件和软件C. 动态和静态D. 劳动投入量15.从技术手段和技术坏境而言商业信息化包含了()A. 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B. 电子化合理化信息化智能化C. 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合理化D. 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合理化16.信息产业的重要特征是()A. 高风险型产业B. 知识智力密集型产业C. 高回报型产业D. 搞创新型产业17.市场恒古不变的主题是()A. 降低成本B. 增加成本C. 扩大市场D. 缩小市场18.()是文化结构的重要内容,对文化结构的变动有直接的影响A. 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B. 基础科学的发展C. 文化教育水平D. 历史文化观念19.信息技术是指完成信息搜集、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应用等各种技术的总和,包括哪两方面(??)A. 生产和加工B. 加工和应用C. 生产和应用D. 生产和使用20.资源配置手段最主要的是()A. 科技B. 市场C. 成本D. 利益21.多元分析法又称()A. 数据统计分析法B. 量变、质变分析法C. 多变量统计分析法D. 内在联系分析法22.专家调查法的常见种类()A. 法尔菲法、头脑风暴法、比较法、推理法B. 法尔菲法、头脑风暴法、交叉影响分析法、层次分析法C. 法尔菲法、交叉影响分析法、比较法、推理法D. 法尔菲法、头脑风暴法、比较法、层次分析法23.信息资源供需变化的指示器是()A. 科技B. 市场C. 成本D. 价格24.信息分析的作用()A. 为科学决策服务、为研究服务、未开发服务、为市场开拓服务B. 为科学决策服务、为研究服务、为经济杆杆服务C. 为科学决策服务、未开发服务、为市场开拓服务、为保护环境服务D. 为科学决策服务、为开发服务、为保护经济增长服务25.信息分析的特点是()A. 针对性、交流性、科学性、推象性、近似性、局限性B. 针对性、交流性、科学性、近似性、局限性C. 针对性、交流性、具体性、近似性、局限性D. 针对性、交流性、透明性、近似性、局限性26.完全竞争的市场具备的特点()A. 自由的市场、小规模的经济主体、同品质的商品、自由流动的资源、充分的信息B. 自由的市场、大规模的经济主体、同品质的商品、自由流动的资源、充分的信息C. 自由的市场、大规模的经济主体、不同品质的商品、自由流动的资源、充分的信息D. 自由的市场、小规模的经济主体、不同品质的商品、自由流动的资源、充分的信息27.常用的信息展示方法主要有()A. 文字报道、口头报道、直观传播报道、网络发布B. 文字报道、网络传播、口头报道、新闻发布会C. 文字报道、网络传播、直观传播、电话通报D. 文字报道、口头报道、网络传播、记者招待会28.以下不是信息资源配置模式的是()A. 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B. 信息资源的空间矢量配置C. 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配置D. 信息资源的科学技术配置29.信息分析的本质()A. 扩大生产规模B. 增加人民收入C. 为领导提供决策D. 满足用户的信息要求30.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外部条件归纳起来不外乎为()A. 客观因素B. 主观因素C. 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D. 政治背景31.()在改进信息资源共享效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A. 资源配置B. 资源共享C. 资源利用D. 资源补给32.逻辑的思维法包括()A. 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推理法B. 比较法、分析法、推理法、处理法C. 比较法、分析法、外推法、综合法D. 推理法、因果法、分析法、综合法33.信息收集是信息分析的:()A. 基础B. 唯一途径C. 根本方法D. 结果34.以下不是时间成本包括的内容的是()A. 用户的搜寻成本B. 用户的购买成本C. 用户的等待成本D. 用户的利用成本35.信息组织是一种普遍的()是一切事物有条不紊运行的前提A. 历史活动B. 政治活动C. 社会活动D. 人文活动36.衡量检索系统检索效果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是()A. 查全率和查准率B. 收录范围C. 输出格式D. 输入格式37.()是指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在运作过程中对其他组织或个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收益A. 外部效应B. 信息作为公共物品C. 信息市场的垄断性D. 内部效应38.以下不是并行爬行的模式的是()A. 独立型B. 集体型C. 动态分配型D. 静态分配型39.并行爬行面临的问题有()A. 节省爬行时间B. 分散网络负担C. 减少网络负担D. 增加网络负担40.以下不是政府干预的表现形式的是()A. 基于外部效应的政府干预B. 基于公共物品属性的政府干预C. 基于垄断性的政府干预D. 基于内部效应的政府干预41.以下不是并行爬行的优势的是()A. 节省爬行时间B. 分散网络负担C. 减少网络负担D. 增加网络负担42.不是信息检索类型新分类的是()A. 文献检索B. 文本检索C. 数值检索D. 音/视频检索43.在竞争环境分析中,()是一种重要信息分析能力。
A. 环境扫描B. 谈判能力C. 产品服务D. 产品代替44.信息检索的主要形式是()A. 文献检索B. 数据检索C. 事实检索D. 概念检索45.常见的语用信息组织方法有()A. 字序组织法B. 逻辑组织法C. 代码组织法D. 概率组织法46.()的关键是用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来描述每个模块内部的执行过程。
A. 代码设计B. 数据库设计C. 输入输出设计D. 处理过程设计47.常见的语义信息组织方法有()A. 字序组织法B. 逻辑组织法C. 代码组织法D. 概率组织法48.常见的语法信息组织方法有()A. 字序组织法B. 逻辑组织法C. 分类组织法D. 概率组织法49.信息产业组织结构的内容包括哪三方面内容()A. 微观、中观、宏观B. 微观、超宏观、中观C. 亚宏观、微观、中观D. 亚宏观、超宏观、国家宏观50.下列不是影响系统维护的主要因素的是()A. 可发展性B. 可测试性C. 可修改性D. 可扩充性51.信息产业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A. 低风险型、知识智力密集型、高回报型B. 先导型、知识智力密集型、高渗透型C. 高渗透型、高投入型、低风险型D. 高回报型、符合单一型、高就业型52.系统分析报告不包括的是()A. 系统决策分析B. 开发项目概述C. 线性系统概况D. 项目实施计划53.系统分析工作中重要的基础工作是()A. 需求调查B. 详细调查C. 可行性分析D. 提出新系统逻辑方案54.决定信息产业外部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哪两个结构()A. 需求结构、消费结构B. 消费结构、社会结构C. 贸易结构、自认资源结构D. 产业区域分布结构、消费结构55.不是信息系统开发阶段的是()A. 系统分析B. 系统设计C. 系统实施D. 系统计划56.以下不是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的是()A. 运行B. 存储C. 输入D. 控制57.信息产业的内部结构有哪些结构(??)A. 产值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B. 就业结构、部门结构、消费结构C. 产值结构、部门结构、社会结构D. 社会结构、产值结构、消费结构58.以下()是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的基础部分。
A. 生产管理B. 组织制度C. 质量管理D. 经营管理59.以启发式教育方式将人类专家的知识呈现出来的计算机程序系统()A. 办公自动化系统B. 决策支持系统C. 管理信息系统D. 专家系统60.决策机制有哪三方面内容(??)A. 市场关系、消费结构、权利结构B. 权利结构、责权利关系、市场关系C. 组织保证体系、权利结构、责权利关系D. 消费结构、权利结构、责权利关系2.多选题1.信息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A. 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原则B. 需求导向原则C. 公平原则D. 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互补原则2.使用者具备以下()可以提高信息资源效用。
A. 资源使用者的私人状况B. 资源使用者接受教育的程度C. 资源使用者的职业状况D. 资源使用者的工资水平3.影响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因素的是()A. 市场竞争和价格体系B. 管理体制C. 信息资源使用者情况D. 技术和资源条件4.从管理层面层面来看,信息产业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哪三种形式(? ?)A. 统一管理B. 市场管理C. 社团管理D. 行政管理5.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A. 更好地满足人类对资源的需求B. 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C. 防止信息污染,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D. 最小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6.以下为信息资源的主要经济特征表现的是()A.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B. 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C. 共享性D. 稀缺性7.信息化有哪三个方面的意义()A. 企业组织内的数据信息化B. 作业与管理流程信息化C.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D. 决策信息化8.信息指数法分为()A. 主要成分分析法B. 信息化指数法C. 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D. 信息化综合指数法9.信息化能力的原则除了系统性与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外还有()A. 科学性与可操性相结合B. 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C. 软件和硬件相结合D.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参考答案:ADB10.以下哪个符合信息化能力评价的意义()A. 有利于规划信息化管理B. 有利于信息基础建设的能力C. 能优化配置信息资源D. 促进信息经济的发展11.多指标综合法分为哪三种()A. 信息化综合指数法B. 综合评分法C. 多元分析法D. 少元分析法12.教育信息化建设要为素质教育服务注重培养()创新素质等A. 身心素质B. 文化素质C. 专业素质D. 政治素质13.信息技术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A. 信息技术能推动经济的增长B. 信息技术有利于传统产业的改造C. 信息技术有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D. 信息技术有利于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善14.教育信息化的特点()A. 教育资源数字化B. 教学方式多元化C. 教学方式个性化D. 教育理念现代化15.电子商务的应用系统由()组成A. 企业内联网B. 企业互联网C. 企业外联网D. 因特网16.信息化就是要以()方式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A. 数字化B. 网络化C. 个性化D. 现代化17.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A. 巨型化、高速化、大规模集成化B. 微型化、多功能化、个人化C. 快速化、简单化D. 网络化18.信息分析的内容包括()A. 科学技术信息分析B. 经济技术分析C. 市场信息分析D. 消费水平分析19.逻辑思维法包括()A. 比较法B. 分析与综合法C. 推理法D. 抽象思维法20.信息分析成果的类型()A. 消费类成果B. 数据类成果C. 研究报告类成果D. 生产类成果参考答案:ABC3.判断题1.常用的信息展示的方法主要有文字报道和口头报道两种对错2.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不是依赖信息力量的推动,而是依赖物质材料的增加和新能源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