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腊八节的故事

腊八节的故事

腊八节的故事
“腊八节”是中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从先秦起,腊八节
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
的关于腊八节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

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


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

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

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

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
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
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
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
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
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
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
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
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
供佛,称“腊八粥”。

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
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早先年,有这么一个四口之家,老两口和两个儿子。

老两口非常勤快,一年到头干着地里的庄稼活。

春耕夏锄秋收,兢兢业业奔日子。

家里存的各样粮食是大囤满、小囤流。

他们家院里还有棵大枣树,老两口精心培育,结出的枣又脆又甜,拿到集上去卖,能卖好多好多银钱,小日子过得挺富裕。

老两口紧紧巴巴地奔日子,就为给两个儿子娶上媳妇。

眼看儿子一天天都到了该娶媳妇的岁数了,老两口也都老的不行了,老父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种庄稼;老母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保养院里的枣树,攒钱存粮留着娶媳妇。

四口之家现在光剩下哥儿俩过日子了。

哥哥看到这大囤满小囤流的粮食,对弟弟说:“咱们有这么多的粮食,够了,今年歇一年吧!”
弟弟说:“今年这枣树也不当紧了,反正咱们也不缺枣吃。


就这样,哥儿俩越来越懒,越来越馋。

光知道一年一年吃喝玩乐,没几年就把粮食吃完了,院里的枣树呢,结的枣也一年不如一年了。

这年到了腊月初八,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可吃的了,怎么办呢?哥哥找了一把小扫帚,弟弟拿来一个小簸箕,到先前盛粮食的大囤底、小囤缝里扫呀扫的,从这里扫来一把黄米粒,从那里寻出
一把红豆来,就这样,杂粮五谷各凑几把,数量不多,样数可不少,最后又搜出几枚干红枣,放到锅里一齐煮了起来。

煮好了,
哥俩吃起这五谷杂粮凑合起来的粥,两双眼对望,才记起父母临
死前说的话,后悔极了。

哥俩尝到了懒的苦头,败子回头,第二年就都勤快了起来,
像他们的父母一样,不几年就又过上了好日子,娶了媳妇,有了
孩子。

为了记取懒的教训,叫人千万别忘了勤快节俭地过日子,从
那以后,每逢农历腊月初八那天,人们就吃用五谷杂粮混在一起
熬成的粥,因为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所以人们都叫“腊八粥。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