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乡在上级党委、政府及各位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一、基本情况**乡位于XX县东南部,距县城82公里,国土面积561.38平方公里。
全乡辖11个村委会、116个村民小组,现有常住户数6402户、人口27063人。
其中农业人口5870户、25511人,占总人口的94.27%;非农业人口1552人,占总人口的5.73%;人口自然增长率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8人。
18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5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40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6万元,各项存款余额451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405万元。
可以说,近年来,**乡的发展速度纵比较快,但与其他乡镇相比,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县的排位是倒数第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倒数第一,人口总数是倒数第一。
但在全面发展中,**乡也蕴含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从总体上看来,有“四大优势”需进一步发挥,“四大瓶颈”亟待解决。
四大优势:一是生态优势:境内群山叠翠,谷壑幽深,溪流蜿蜒,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秃杉、红花木莲、金丝榔、红椿等珍贵树种;有猕猴、野猪、白腹锦鸡等国家级保护动物。
全乡有林地面积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9.5%;人工林面积达32万亩,其中,商品林面积达21万亩。
位于坝林村委会的丁累大箐是全市仅存的少量原始森林之一,也是滇东旅游片区不可多得的天然原始森林。
二是区位优势:**乡地处“两省(区)三地州四县”的结合部和南XX与清水江夹角处,是曲靖的“南大门”。
境内交通便捷,省道“以马线”贯穿南北连接文山邱北;通省公路“高布线”纵跨东西直入广西西林;南XX 穿境而过直达黔桂,是一条出滇入海的重要航道。
三是气候优势:境内最高海拔2030.5米,最低海拔737米,每年5—10月为雨季,近18年平均降雨量在1300毫米左右,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5%以上。
11月—翌年4月为干季,最高气温达40℃,最低温度10℃,年平均气温18.5℃,18年平均气温为20℃,日照时数年平均值为2013小时,积温5650℃—6100℃,相对湿度达82%,全年基本无霜,属典型的低热河谷槽区,适宜多种作物生长,特别有利于发展热带农作物和冬季反季蔬菜。
四是民族文化优势:**是典型的少数民族乡,全乡有壮、苗、瑶、彝等少数民族2617户19913人,占总人口的73.58%。
其中,壮族2101户、9370人;苗族1924户、8466人;瑶族465户、1897人;彝族51户、180人。
每一种少数民族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和服饰文化。
其中,壮族的“三月三”、祭老人房,苗族的踩花山,瑶族的盘王节、度戒等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意蕴悠远,每年都按时举行,吸引了周边市、县各族群众前来参加,为发展民族旅游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大瓶颈:一是交通瓶颈:境内唯一一条通省通道“高布线”至今没有硬化,道路等级低,大部分通村委会的公路都是砂石路面,没有硬化,通村小组的道路是泥巴路,经常是晴通雨阻,加之山高坡陡,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是教育瓶颈:近年来,虽然在教育方面争取了大量的投入,教学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教育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由于发展规划起步较晚,投入少,群众居住分散,小学校点撤并难度大,民族中学继续提升困难多。
三是基础设施瓶颈:**是全县唯一没有烤烟的乡镇。
近年来,没有烟水农田项目,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几乎为零,农业生产基本上是靠天吃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薄弱。
四是产业发展瓶颈:全乡的林业发展较快,但由于标准化生产程度低,规范的样板林、特色林基地和林区道路建设较少,林业采伐指标少,加工困难,离县城较远;没有工业,实体经济落后,推动发展的内动力不足。
二、今后打算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工作会议精神,以推进山区扶贫开发为重点,坚持“以林业为主体,以劳务产业和反季产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三种理念、四大产业、五个实现和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做好工作,努力把**建成全市知名的林业之乡、油茶之乡、打工之乡、生态之乡和民族文化之乡。
——三种理念。
即树立“敢为人先、自立自强、逆境重生”的理念。
一是**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虽不能在经济总量上走在全县的前列,但要在工作状态、精神面貌上争先创优,不甘落后,在工作中有敢于撞硬、乘风破浪的创业精神,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地抓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实。
二是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我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和群众要自强自立,紧紧抓住国家对特色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产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的机遇,迅速推动**的崛起。
三是始终坚信在逆境中重生的理念,深刻认识在发展的浪潮中,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只有一鼓作气,抓住发展机遇,乘势而上,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理顺工作关系,明确工作职责,真正形成一级为一级负责,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工作格局,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大产业。
即以林产业为主体、以劳务产业和反季产业为两翼,加大林下资源开发力度,做大做强四大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抓好四个基地建设,加快林业大乡建设进程。
在建好40万亩速生商品林基地的同时,抓好四个基地建设,即发展好10万亩油茶、1万亩柑橘、1万亩泡核桃、1千亩火龙果。
首先,坚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并重,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造好林、管好林、护好林、防好林,真正做到管造并重、长短结合。
其次,结合**实际,调整林种结构,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规划发展油茶果基地,抓好特色林业片区建设,力争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
第三,积极搞好宣传发动,动员广大群众抓好三角枫育苗工作,确保以马线、设外线公路和各村的主要公路干道两旁都栽上三角枫,努力把**建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林业大乡。
第四,结合基层组织建设,探索成立农村林产业协会(支部),引领全乡林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五,积极完善林改工作,查缺补漏,做好准备,迎接上级检查验收。
二是狠抓典型示范,加快林下资源开发步伐。
第一,充分发挥山区资源和气候优势,通过林禽、林畜、林粮、林油等五种模式,循环利用林地,促进林产业、畜禽业的发展,保证群众收入稳步增长。
第二,加快以肉牛为重点的养殖业发展,扎实抓好生猪“三百”工程。
以资源为优势,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扩大饲草饲料种植规模,推广熟改生喂技术,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示范村、示范户,扶持和培育养殖大户,树立典型,带动全乡畜牧业发展。
三是狠抓反季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加大冬季农业开发力度,在进一步扩大冬早洋芋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冬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8年,继续完成连片种植2000亩冬早洋芋,1000亩规范的叶菜,扩大青椒、茄子、四季豆等时鲜蔬菜的种植面积。
四是培育壮大劳务产业。
加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力度,进一步规范劳务输出,每个村委会建立1个外出打工联络服务组织或协会,建立外出务工人员数据库,采取“结对子、送科技”等多种形式,培养新型农民,强化劳动技能培训。
同时,在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组建劳务组织,加快建设**劳动保障所,增强劳务输出能力,力争实现户均1人外出打工。
——五个实现。
一要力争实现处处都有开放好环境。
发展经济是无界限的,没有地域限制,只要为我所用,一切皆可引入**。
要有敢于吸引外资的勇气,营造良好投资环境,让**成为外来投资的热土。
二要力争实现人人都有一个教育好环境。
认真抓好小学危房改造标准化建设工作,完成二期改造任务,继续抓好中学征地扩建工作,完成运动场建设和教师廉租房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探索集中办学模式,加快学校区域布局调整,尽快撤并现有“一师一校”校点,实现基础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要力争实现人人都有一个文化好氛围。
加快推进纳平山花山场建设,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保护和传承各族民间文化,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提升瑶族和苗族文化演艺队水平;组建壮族文化演艺队,开发壮族三月三、苗族花山节和瑶族盘王节等民族文化节日,结合民族文化与体育,筹备并承办好“凤凰杯”农村老年人体育运动会。
四要力争实现人人都有一个医疗好环境。
不断完善农村卫生事业,不断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保障居民基本医疗需求,切实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出生缺陷干预,提高人口素质。
五要力争实现人人都有一个和谐好心情。
以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为契机,维护好各民族之间团结友好,邻里之间和睦友善的良好局面。
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认真排查治理安全隐患,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深入开展社会治安专项治理活动,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有效打击,不断完善大调解体系建设,及时化解和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提高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保持社会治安长期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和谐幸福。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目标确定,重点明确后,关键在于落实,根本在于党的领导。
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统领,按照党在新的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面对全乡党员队伍总体数量偏少、总体年龄偏大、总体素质偏低三个特殊情况,我们要紧紧抓住“壮大党员队伍,提升党员素质、推进基层建设”三个重点,把抓好创新载体作为今后党建工作的重点,整体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努力使党员队伍数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党员数量翻一番,占总人口数的5%以上,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目前,全乡还存在4个党员空白村和41个少于3名党员的村小组,我们将以消除党员空白村、消除仅有个别党员村和实现村小组干部党员数超过80%以上为重点和目标,加大党员发展力度,严格程序,严把关口,通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以上目标。
加强村级基层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使用,尽快启动被列为重建和扩建的3个村级动室建设,力争在5月底前竣工验收。
重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做好设备管理使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认真组织党员群众做好培训教育,并做好相关痕迹管理。
充分做好摸底调查,了解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全力抓好第四届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继续全面深入开展“无职党员带薪设岗定责”制度,每个村要把6名无职党员列为带薪设岗定责对象。
扎实开展“互联共创”活动,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要加强对流动党员和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关心困难党员和离退休党员的生产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
三、当前工作当前,由于旱情持续发展,灾情日趋严重,形势十分严峻,抗旱救灾成为党委、政府当前的核心工作,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