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完整版)2015民间借贷司法解释详细解析
(完整版)2015民间借贷司法解释详细解析
本次解读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民间借贷的界定 二、关于合同的效力 三、关于民刑交叉的规定 四、关于利息的规定 五、其他新条款、重要条款
关于民间借贷的界定
条文: 第一条 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
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
民间借贷合同的生效要件
2015《借贷解释》确认自然人之间借款合同为践成性合同,具备以下情 景可视为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关于自然人之间借款合同的生效要件: (一)以现金支付的,自借款人收到借款时; (二)以银行转账、网上电子汇款或者通过网络贷款平台等形式支付的, 自资金到达借款人账户时; (三)以票据交付的,自借款人依法取得票据权利时; (四)出借人将特定资金账户支配权授权给借款人的,自借款人取得对 该账户实际支配权时; (五)出借人以与借款人约定的其他方式提供借款并实际履行完成时。
Chapter 2
司法解释的几个亮点
司法解释的几个亮点
1民间借贷的内容发生了变化,生活性借 贷大幅下降,经营性借贷大幅上升; 2民间借贷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自然人之间 的借贷关系逐渐过渡到企业之间的借贷关 系; 3伴随民间借贷产生的非法集资的增多, 理清二者的关系至关重要; 4规范企业之间的借贷; 5利率的市场化规范
民刑交叉
新司法解释关于民刑交叉的条款: 第5、6、7、13条
四种方式处理民刑交叉
就左述借贷行为,如果公 安或者检察机关不予立案, 或者立案侦查后撤销案件,
如果借贷行为涉嫌或者构成 非法集资犯罪的,根据《解 释》五条的规定,人民法院 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将涉
01 嫌非法集资犯罪的线索、材 料移送公安或者检察机关。
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 本规定。
条文要点
一、新司法解释扩大了民间借贷的范围,不仅限于自然人 与法人、其他组织间,还包括三者之间交叉进行的资金融 通;
二、新司法解释明确规定银行、小贷公司等经金融监管部 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 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1998年2月13日国务 院令第247号)第四条:“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擅自从事非法发放 贷款,属非法金融业务活动。”第五条:“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立金融机构或擅自从事金融业务。”
之前企业间相互拆借不被允许,其签订的合同被认定为无效。
除去自然人借款合同,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的, 除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当事人另有约定外,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企业间相互拆借为司法所允许
1991年《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没有将企业间的借 贷列入民间借贷范围;
央行1996年《贷款通则》规定“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 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
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规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 第二十六条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利率上限放开,但不得超过
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的民间借款利率的上限,下限为人民银 行公布的同期限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 倍。
关于合同效力问题
新司法解释用关于借款合同有效、生效、无效的条款: 第九条至第十四条
担保人以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 生效的判决认定构成犯罪为由,主张不承担民事责任的, 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间借贷合同与担保合同的效力、当事 人的过错程度,依法确定担保人的民事责任。
借款人构成犯罪:借款人诈骗,出借人不知情。 出借人构成犯罪:非法转贷、信用套现? 案例:
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第十二条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本单位内部通过借款形 式向职工筹集资金,用于本单位生产、经营,且不存在合 同法第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当事人主 张民间借贷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合同一方涉嫌或被认定构成犯罪,合同不当然无效
第十三条 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 已经生效的判决认定构成犯罪,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 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合同法第 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四条之规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的 效力。
或者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 决定,或者经人民法院生 效判决认定不构成非法集 资犯罪,当事人可以同一
02 事实向人民法院再次提起 诉讼,此时未违反一事不 再理原则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与民间
借贷纠纷案件虽有关联但不是
同一事实的涉嫌非法集资等犯
03
罪的线索、材料的,人民法院 应当继续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
04 件,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
2015年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解读
时间: 2015年8月22日 地点: 主讲:
最高法发布民间借贷 案新司法解释
司法解释的基本情况
全 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 干
问题的规定 司法解释号:法释【2015】18号 发布时间:2015年8月6日 实施时间:2015年9月1日 条文数:共三十三条
第十一条: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为生产、经营 需要订立的民间借贷合同,除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四 条规定的情形外,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 持”
企业向本单位员工借款为司法所允许
2015《借贷解释》确认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本单位内部通 过借款形式向职工筹集资金,用于本单位生产、经营,当 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检 察机关。
民间借贷的基本案件事实必 须以刑事案件审理结果为依 据,而该刑事案件尚未审结 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 诉讼。
第十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一)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
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二)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
金又转贷(无高利限制)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 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三)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 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四)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