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胡同北京的胡同多如牛毛,独独八大胡同闻名中外。
因为当年,这里曾是烟叶花柳巷的代名词。
“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外郎营、皮条营)。
其实,老北京人所说的“八大胡同”,并不专指这八条街巷,而是泛指前门外大栅栏一带,因为在这八条街巷之外的胡同里,还分布着近百家大小妓院。
只不过当年,这八条胡同的妓院多是一等二等,妓女的“档次”也比较高,所以才如此知名。
八大胡同位于北京前门外大栅栏地区,1.26平方公里,西边是现在的新华街,东边到前门大街,南边在珠市口,北边就在前门大街。
八大胡同不仅是娼妓业的代名词,还是老北京商业繁荣的缩影。
据载,当年这里不仅妓院林立,还是老字商号、会馆文化及戏曲文化的发源地。
八大胡同的形成,它一定是依靠了当年繁华的商业。
从清初开始繁荣,到乾隆,到清末一直非常繁华。
八大胡同的成名与大栅栏的崛起密不可分。
大栅栏的繁荣起源于清初的“旗民分住”政策。
大清朝的这一国策形成了满汉分治的格局,这也意外地带火了今天前门外大栅栏一带。
随着汉人外迁,北京的商业娱乐中心开始转移到大栅栏一带。
这里也成了戏园子、饭馆子、窑子的汇集之所。
大栅栏一带至今还集中了北京最多的老字号。
其中有家鞋店叫内联升。
内联升是河北武清县人赵廷于100多年前创办的。
有趣的是,当时就凭“内联升”这三个字,他的鞋店竟火爆了京城的官场天成斋,做老百姓穿的低档鞋,而内联升专做坐轿子的人穿的鞋。
当时,北京有句俗语,叫“爷不爷,先看鞋”,是说鞋能抬高人的身价,赵廷把眼光盯上了官员们上朝穿的朝靴。
妙招:就是把清政府大小官员范式在他店里买过朝靴的人的姓名、年龄、住址、靴子尺寸、特殊爱好、特殊脚型等计入专门的账中,叫做《履中备载》。
根据这个《履中备载》做的靴子准保合脚。
甚至他媳妇、孩子穿多大的鞋都有记载,不让别人看。
据说,一些官员经常到他这里来打听上司或恩师的“足下之需”,花重金给上司或恩师制作几双朝靴送去。
连上司穿多大尺寸的鞋都知道,自然是“心腹”之人。
因此,内联升生产的朝靴身价倍增,一双可卖白银数十两。
还有一招:顾客一进门,门口有一个沙子的箱子,一踩就过去了,后边的伙计就赶紧给你量鞋底子的长度,等于你还没说话呢,店里就已经知道你穿多大的鞋子。
鞋店的成功还得益于鞋店的字号。
“内联升”这三个字是赵廷专门为逢迎做官者心理取的,“内”指大内宫廷,“连升”寓意穿他的鞋能官运亨生。
甚至皇帝的龙靴也出自内联升。
老北京城的妓院分若干等级。
最早的妓院分布在内城,多是官妓。
现东四南大街路东有几条胡同,曾是明朝官妓的所在地,如演乐胡同,是官妓乐队演习奏乐之所。
内务部街在明清时叫勾栏胡同,是由妓女和艺人扶着栏杆卖唱演绎而来的。
以后“勾栏”成为妓院的别称。
明清时期,当官的和有钱的饮宴时要妓女陪酒、奏乐、演唱,叫做“叫条子”,在妓女一方,则叫“出条子”。
百顺胡同到了清末民初,妓院主要集中在前门外大街,一是因为这里离内城较近,官员们出城享乐比较方便;二是这里有火车站,南来北往的旅客多;三是前门外大街是京城著名的商业街,相当繁华;四是这一带是戏园子、茶馆、酒楼的集中地,吃喝玩乐,可自成一体。
据30年代末的一份统计资料,当时“八大胡同”入册登记准予营业的妓院达117家,妓女有750多人,这只是正式“挂牌”的,还不算“野妓”和“暗娼”。
老北京的妓女分为“南班”与“北班”两种,一般来说,“南班”的妓女主要是江南一带的女子,档次高一些,不但有色,而且有才。
这样的妓女陪的多是达官显贵,如京城名妓赛金花、小凤仙等。
“北班”的妓女以黄河以北地区的女子为主,相貌好,但文化素养差一些。
“八大胡同”的妓女以“南班”居多,故多为一、二等妓院。
而其它地区的妓院,大多数是“北班”。
当时在京城做官和经商的人多是南方人,因此,“八大胡同”成为这些达官贵人经常出入的地界。
西壁营胡同流传的八大胡同的说法里一种有这个胡同,那时候叫皮条营。
而另一种说法里这条胡同并不算在“八大胡同”的范围内,代替它的是东北方向的“朱家胡同”。
“八大胡同”的档次也不尽相同,百顺胡同、陕西巷、胭脂胡同、韩家潭多为一等。
一等妓院,也叫“清吟小班”,顾名思义,“清吟”以饮茶、谈棋说戏为主,并非只有皮肉生意。
出入“清吟小班”的嫖客多为有权势的人,当然也有文人墨客。
石头胡同的妓院多为二等,二等妓院也叫“茶室”。
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以三等妓院居多。
一、二等妓院的名字以“院”、“馆”、“阁”为主,三、四等妓院多以“室”、“班”、“楼”、“店”、“下处”命名。
走进现在的“八大胡同”,从一些老屋老楼的建筑,你仍能体会到当年的风貌。
百顺胡同最初曾设有太平会馆、晋太会馆。
会馆后来改为民居,据说李文藻进京朝见乾隆皇帝时,曾在这条胡同住过。
如今这条胡同的老房保存得相对完好,当年从胡同西口依次排列的妓院有潇湘馆、美锦院、新凤院、凤鸣院、鑫雅阁、莳花馆、兰香班、松竹馆、泉香班、群芳院、美凤院等。
韩家胡同韩家潭,现今叫韩家胡同,据史料记载,康熙年间,著名戏剧家李渔(字笠翁)曾在此居住。
“四大徽班”进京后,三庆班曾设在韩家潭,老北京的梨园公会就设在36号院。
这条胡同多为“南班”妓院,有名的有环采阁、金美楼、满春院、金凤楼、燕春楼、美仙院、庆元春等20多家。
陕西巷当年的一等妓院有16家,其中清末名妓赛金花入主的怡香院最有名,现在这所妓院的房屋建筑和布局保存较好。
“四大徽班”之一的四喜班曾设在这条胡同里。
胭脂胡同过去叫胭脂巷,北连百顺胡同、南通珠市口西大街。
胭脂胡同的一等妓院有10多家,其中莳花馆是一家三进带跨院的大四合院,几乎占了半条胡同。
据李金龙先生考证,明朝时,这个大院叫苏家大院,有名的妓女苏三(玉堂春)曾在此居住。
其正门几经变故,现在已是百顺胡同居委会。
陕西胡同石头胡同,南口在西珠市口大街,北口在铁树斜街,清末曾设有望江会馆和龙岩会馆,是二等妓院的聚集区。
这条胡同比较长,有24家二等妓院,有名的有茶华楼、三福班、四海班、贵喜院、桂音班、云良阁、金美客栈等。
如今,几乎都成了民居。
王广福斜街,现在叫棕树斜街,东连大、小李纱帽胡同,西接石头胡同,这条胡同的房屋较为破旧。
从前,这里集中了三等妓院,有名的有久香茶室、聚千院、贵香院、双金下处、全乐下处、月来店下处等。
李纱帽胡同,原来分为大李纱帽、小李纱帽两条胡同,现在已改为大力胡同和小力胡同。
小李纱帽是“八大胡同”之一。
这条胡同不大,总共有21个门牌号,但是在老北京,妓院就占了近20个院子。
这里的妓院主要是三等,有名的有双凤楼、鑫美楼、永全院、天顺楼、泉生楼、连升店下处等。
因这条胡同离一些戏园子和饭庄较近,所以也有几所二等妓院。
朱家胡同朱家胡同,在早曾分为留守卫胡同和羊毛胡同,这条胡同有三等妓院20多家,有名的有怡春楼、陆生院、洪顺下处等。
与朱家胡同相连的清风巷、清风夹道、朱茅胡同、燕家胡同、西羊茅胡同等,在老北京也是三等、四等妓院和土窑子的聚集地,不过没有“八大胡同”名气大。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昔日红粉飘香的烟花柳巷早已成为历史遗迹,值得庆幸的是,由于“八大胡同”老房太多,改造起来很困难,所以京城危房改造还没有涉足这里,所以在满街大兴土木的时候,它才能得以保留。
斑斑点点的角落仍在老老实实泄露它的秘密,在这个晴朗的秋末的上午,阳光穿过那几百年仍挥之不去的烟尘,照亮了这些老房子。
老屋不语,知道道不尽的,是沧桑。
而如今,八大胡同已经成为北京市的一个重要景点,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参观,青楼的历史是一段深刻的历史,但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老北京的过去。
八大胡同"是老字号城遗留下来的一个地理名词。
它的具体位置在前门外大栅栏观音寺以南一片地区,娼寮丛处,所谓"八大埠"是也。
旧时那里是被侮辱的妇女含泪卖笑的地方,是官僚政客、公子王孙的销金窟。
高阳的小说《八大胡同》就是以此为背景写出曹锟贿选总统的丑剧的。
从前北京的妓院分多少等,一二等为高级妓院,又叫"堂"和"大地方"。
"八大胡同"头等和二等妓院较为集中,每家门前有块小金字招牌,上书堂名如"春福堂"、"盛安堂"或者再加上姓氏于堂名之下。
然而"八大胡同"究竟是哪八条胡同!恐怕说不全的居多。
八大胡同又名"八埠",是哪八条历来说法不一。
确切地说,应该是指:石头胡同、陕西巷、王广福斜街、韩家潭、胭脂胡同、百顺胡同、皮条营、纱帽胡同。
在中国文化里历来有用数字表示人、物、景等的习惯。
比如在人的方面有"八仙"、"扬州八怪"、"天桥八大怪"、"唐宋八大家"。
物的方面有"八旗"、"八家铁帽子王府"、北京商业中的"八大祥"。
景的方面多了,"燕京八景"、"杭州八景"、"西安八景",过去全国市县差不多都有"八景"。
其实,"八"字在这里是个虚数,只是表示其多,真正计算起来岂止"八"呢? 以"八旗"为例,"八旗"有"正"和"镶"之别,还有满、蒙、汉等族八旗之别,远不止"八"了。
"八大胡同"也是如此。
我所说的大条胡同只是主要的胡同而已,但不限于八条。
在这方面《顺天时报丛谈》一书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透彻,是这样写的: "……八大埠者,如王广福斜街、石头胡同、陕西巷、韩家潭、朱茅胡同、朱家胡同、胭脂胡同、燕家胡同、柏兴胡同、留守卫、小李纱帽胡同、火神庙、青风巷等,是以数计之,实不止八,且在煤市街迄东尚有王皮胡同(俗谓之王八胡同、蔡家胡同两处,虽为少下等级之娼寮,然均俗所谓之大街北之娱乐处所,此盖以西珠市口大街为径,用以区别雅俗耳。
由王广福斜街迄西,大半为少有声色之小班,其东则多为二三等茶室下处,至该处地名如火神庙本名街,现庙已败陋而名犹存。
留守卫则辽金时之禁兵营卫故址,至今仍红楼碧户,舞扇歌衫,未可谓非该地之佳运。
"八大胡同"早已成为北京历史的陈迹,如今变成普通的居民住宅区,若要仔细寻觅,尚能依稀辨出昔日的格局风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