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JXA1-R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JXA1-R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JXA1-R株)在广东小范围试用效果良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毒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

2006年5~12月,该病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暴发流行,给养猪业造成极大损失。

农业部随后组织专家开展流行病学、病原学和活疫苗研制等科技攻关,证实疫情主要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引起。

2008年以来疫情得到有效遏制。

为进一步巩固防控成果,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今年7月,农业部兽医局决定在广东等6省,对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药械厂、吉林元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扬州威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JXA1-R株),进行小范围试用和效果评价试验。

我省的试验结果表明,4个厂家的活疫苗免疫效果总体比较理想,免疫安全性较好,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小范围试验情况
试验用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由上述4个厂家提供。

试验前,撕掉疫苗标签,分别用A、B、C、D编号代替进行盲样试验。

为顺利开展这项试验工作,我所(中心)组织制定了《广东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使用和效果评价方案》,选择惠州、江门市的9个猪场的560头猪,组成12个试验组,分本底调查、试验评估两个阶段进行。

(一)本底调查阶段(6月30日至7月18日)。

试验前,对参试猪场的饲养规模、猪的品种、饲养管理、猪群健康状况、蓝耳病疫苗免疫背景、疫病发生状况等进行调查摸底,并对参试猪进行血清学检测。

结果显示,9个参试猪场存栏生猪50~13225头,猪群生长状况良好,未发生猪蓝耳病等疫病,其中,有7个猪场的能繁母猪和3个猪场的仔猪曾注射猪蓝耳病普通株弱毒疫苗。

参试猪的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在0~92%之间,有4个场6份血清样品检出猪蓝耳病普通株病毒,但均未检出高致性猪蓝耳病病毒。

(二)试验评估阶段(7月20日至9月20日)。

1.小范围免疫试验。

为符合养猪生产实际情况,每种疫苗分别选择管理水平有一定差异的1个场规模较大和1个规模较小的猪场进行一次性免疫试验。

每场接种50头猪,其中,25头作为免疫对照,25头跟踪采样并用法国LSI公司试剂监测免疫效果。

结果显示,4个厂家活疫苗的抗
—1—
体阳性率免疫后14天在33.33%~70.67%之间,免疫后28天在62.67%~90.67%之间,免疫后60天为100%。

2.四种疫苗同场比对试验。

选择管理比较规范、年产3万头瘦肉型商品猪的博罗泰美畜牧有限公司的4个猪群,在相同条件下进行4个厂家疫苗的比对试验。

每群试验猪25头,分别接种1头份疫苗,跟踪采样,用法国LSI公司试剂监测免疫效果。

结果显示,抗体阳性率免疫后14天在40%~60%之间,免疫后28天在48%~100%之间。

3.疫苗安全试验。

每个试验组选5头猪以10倍剂量接种,均未出现过敏性休克或死亡现象,注射部位局部反应不明显;副反应主要是发烧、减食、精神欠佳、个别腹泻等,持续时间较单倍剂量长。

4.疫苗毒持续感染时间。

应用荧光RT-PCR方法,检测免疫猪体内的疫苗毒感染率。

免疫后14天,疫苗毒感染率为62.67%~94.59%。

免疫后28天、60天,分别为78%和2.5%(1/40)。

5.疫苗免疫副反应。

免疫后5天内,12组试验猪群发烧比例为12.67%~20%。

总体趋势是,免疫后的第1~2天发烧逐渐增加,到第3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第5天体温基本恢复正常。

其他不良反应主要为个别腹泻、减食、精神欠佳等,经常规药物治疗,可恢复正常,少数猪只出现反复发烧。

至免疫后28天,共死亡7头猪,总死亡率1.25%。

临床剖检和实验室检测证实,死亡原因与疫苗免疫副反应关系不大。

二、试验结论与建议
综合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一)4个厂家疫苗总体安全,免疫效果比较理想,一次免疫后28天,抗体阳性率在62.67%~90.67%之间。

(二)有75%的试验猪疫苗毒持续感染时间超过28天,免疫后60天,疫苗毒检出率为2.5%,免疫后疫苗毒感染呈持续下降趋势。

鉴此,我所(中心)认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可以在我省蓝耳病阳性地区的猪场使用。

但如何减轻不良反应,使用户乐于使用,需加强宣传培训。

10月10日,我所(中心)在广州举办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应用培训班,各市动物卫生监督、疫病防控机构和规模养猪场负责人、主管兽医等280多人参加培训。

—2—
建议省农业厅、省畜牧兽医局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进行政府招标采购,争取在全省秋防中部分应用。

并对隐性感染变异毒株的猪群能否使用该疫苗,作进一步试验。

二○○九年十月二十九日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