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塞尔协议一 48页PPT文档

巴塞尔协议一 48页PPT文档

LOGO
巴塞尔协议 Ⅰ
Basel Capital Accord Ⅰ
巴塞尔协议就是由巴塞尔委员会成员国(包括美国、英国、
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加拿大、比利时、瑞典等十国 )
的中央银行在瑞士巴塞尔达成的若干重要协议的统称。 其实质是为了完善与补充单个国家对商业银行监管体 制的不足,减轻银行倒闭的风险与代价,是对国际商 业银行联合监管的最重要形式,并具有很强的约束力。
日本各银行在国际融资中采取了越来越谨慎的态度,并使 世界范围内的国际银团贷款规模持续下降
对金融形势的适应性问题要求新资本协议的内容更广、 更复杂
国家风险问题以及风险权重的灵活度问题 要求适应范围不仅局限于十国集团国家
LOGO
篇 章 (二)
巴塞尔协议Ⅰ的实践
巴塞尔协议一的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在20世纪90 年代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标准,有超过100个国家将巴塞 尔协议的框架运用于其本国的银行系统 。
巴塞尔协议非独立文件,而是由巴塞尔银行监管委 员会所制定发布的一系列原则、协议、标准和建议 的统称。巴塞尔协议一,也就是《旧巴塞尔协议》 的内容起于1975年颁布的《1975年协议》,止于 2019年《新资本协议》修改稿的诞生。
从狭义来说
巴塞尔协议特指其中最著名的《统一国际银行资本 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1988)。
全面风险管理
旧协议已经形成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和基本框架,但并未提 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因而对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分 析的全面管理还停留在论证、探索的阶段。
在旧协议中,银行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并没有思索如何适应市 场以及如何主动接受市场约束的问题。
对新巴塞尔协议的启示
以旧协议为基本框架,经过多次修改补充后形成
2019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关于操作风险管理的 报告》突出强调了操作风险对银行的影响,建议对操作风险提 出设立最低资本标准,同时对利率风险的管理也提出了要求。
对旧巴塞尔协议的反思
国家风险问题 风险权重的灵活度问题 对金融形势的适应性问题 全面风险管理问题
国家风险
旧巴塞尔协议对非OECD成员国的风险权重歧视仍未解除
委员会确定,相对于加权风险资产的资本目标标准应为8%,其 中核心资本成分至少为4%。
评价
这一协议被后人认为是加强国际银行统一监管的划时代的重要 文件 ,有着实质性进步。
反映出报告制定者监 管思想的根本转变
监管视角从银行体外转向银行 体内 ,从资本标准及资产风险 两个方面对银行提出明确要求
注重资本金监管机制的建设 , 建立了资本与风险两位一体的 资本充足率监管机制。
巴塞尔协议一的制定与应用对各个国家的银行监管体 制产生了不同程度、不同特点的作用和影响。
1.资本充足率监管实践 2.对资本套利的影响 3.对发展中国家贷款的影响 4.对银行竞争力的影响
资本充足率监管
资本监管可称巴塞尔协议银行监管内容的核心,也 是对银行最直接的监管要求。1988年资本协议发布 后,各国以不同形式实施了资本充足率监管。一方 面,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大幅度提高, 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另一方面,部分新兴市 场国家,经历了金融危机的镇痛,重建银行资本监 管制度,提高了银行监管的审慎性。
的债权) OECD 风险权重为20%
(2) 风险权重的级次过于简单且不合理,仅有 0%、 20 %、50%、及100%等四个档次,没有充分考虑
信用差别,难以准确反映银行面临的真实风险。
对金融形势的适应性
随着金融新业务的推出和银行组织形式的更新,旧协议的涵盖 范围和监管效果都难以让人满意。
最典型的是银行资产证券化和银行持有债券,金融控股公司的 广泛建立以及银行全能化等,由此不仅引发逃避或绕开资本金 管束的问题,而且引发了信用风险以外的市场风险。
LOGO
篇 章 (一)
让我们来具体了解巴塞尔协议
1. 巴塞尔协议Ⅰ的产生 2. 巴塞尔协议Ⅰ的更新过程及内容介绍 3. 对旧巴塞尔协议的反思 4. 对新巴塞尔协议的启示
巴塞尔协 议Ⅰ的产生
金融业发展 的
必经之路
协议出台 之
目的
必经之路
导火索--三大国际性商业银行的倒闭
德国赫斯德特银行 纽约富兰克林国民银行 英国-以色列银行
为在最后期限前(1992年底)达到此最低资本标准,十国 集团的商行进行①多方筹资②调整资产结构③甚至变卖资 产以缩减规模。部分国家因信用紧张导致经济放缓。
发达国家资本充足率监管
到1992年底,十国集团的商行绝大多数达到标准。
统计资料显示,十国集团商行资本充足率平均水平由 1988年底的9.3%提高到2019年底的11.2%。
(1)致使信用分析评判中的信用标准扭曲为国别标准 (2)容易对银行产生误导,使其对OECD成员国的不良资产放松警惕,
而对非OECD成员国的优质资产畏葸不前。 (3)这一规定仍然因循静态管理理念,未能用动态的观点看待成员国和
非成员国的信用变化。
风险权重的灵活度
(1)这实际上是一个风险权重歧视问题 非OECD风险权重均为100%(对银行政府超过一年
12% 9.60% 8.60%
以日本为例
——美国央行紧货币+日本央行紧货币+巴塞尔协议+美日两国
财政部共同治理日本泡沫=日经指数与日本地价长期暴跌
出台背景
25个发达国家银行的境外融资余额中美国第一,日本 第二。90年代 ,日本的银行境外融资规模比80年代 初增长了4.5倍,余额高达20720亿美元,跃居世界首 位 ,为了控制日本的银行国际业务的这种高速增长势 头,国际清算银行才出台了巴塞尔协议。
1975年和1983年——《对银行国外机构监管的原则》
内容简介
该协定制定于1975年,被成为神圣条约,是第一个巴塞尔协定。这份 协定最终于1983年5月经修改后确定下来,对海外银行监管责任进行 了明确的分工。
任何银行的国外机构都不能逃避监管
东道国与母国监管当局对于银行的外国分支机构、子公司 和合资机构分担监管责任
协议出台之目的
1
将银行的监管从 外围修补转移到 内部调控。
2
通过制定银行的 资本与其资产间 的比例,订出计 算方法和标准, 加强国际银行体 系的健全性和稳 定性。
3
逐步消除目前国 际银行业不公平 竞争的基础,统 一各国银行监管 的标准,建立公 正的国际性银行 管理体制。
巴塞尔协议Ⅰ的内容
从广义来说
1.发达国家资本充足率监管 2.金融危机国家资本充足率监管
发达国家资本充足率监管
1988年资本协议后,发达国家都将资本充足率作为主要银 行监管指标: 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杠杆比例”作为补充手段 欧盟:将最低资本要求扩大到所有吸收存款银行及投 资银行 日本:“国际活跃银行”——8%最低资本充足率 一般国内银行——核心资本4%的最低要求
确立了母国并表监管原则的核心地位,并实现对跨国银 行监管的责任重心由东道国向母国的偏转。
96-98年各项文件概览
2019年,10国集团签署了 《资本协议关于市场风险的补充规 定》,其核心内容是必须对市场风险进行量化并计算相应的资 本要求.
2019年9月,巴塞尔监管委员会发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 原则》提出了银行风险监管的最低资本金要求、外部监管、市 场约束等三大原则。首次将银行监管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 提出有效、审慎、持续监管和全球合作监管的要求。
我们从广义角度进行介绍
巴塞尔协议一包括的主要文件列举如下:
1975年,《对银行国外机构监管的原则》 1983年,在1975协议基础上进行修改 1988年,《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简称 《旧巴塞尔资本协议》 《1992年7月声明》即《国际银行集团及其跨境机构监管的最 低标准》 2019年,《资本协议关于市场风险的补充规定》 2019年,《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2019年,《关于操作风险管理的报告》
接受条件
日本要求美国考虑日本股市大涨导致日本的银行账外 收益非常高的因素,同意将银行账外资产的45%作为 自有资本计算,在得到美国的认可后,日本于1989年 采用巴塞尔协议。
巴塞尔协议在日本
采纳巴塞尔协议后
维持股价的高水平成为日本各银行的生命线!!
银行是受 到政府严 格保护
破产倒闭的概 率很小,一般 老百姓都非常 信赖银行
资本及风险资产的监管,消除银行间的不公平竞争 。 本协议分成三个部分
资本的组成 风险权重体系 目标标准比率
资本的组成
1988年协议的核心内容
将银行资本分为两类
核心资本(基础资本):巴塞尔委员会认为银行资本最重要的组成 部分是股本金和公开储备,是市场判断资本充足率的基础,极大影 像盈利和竞争能力,位于银行资本的第一级,比例至少占50%。
这一协议的推出,意味着资产负债管理时代向风险管理时代过 渡。
1992年——《巴塞尔最低标准》
有关国际银行集团及其跨境机构监督的监管的四项最低标准的 建议:
所有的国际性银行集团都要接受母国的统一监管; 跨国银行的海外设立须经过东道国与母国的双重审批; 母国监管机构有权获取信息; 东道国有权拒绝不符合最低标准的外国银行的设立
从不关注自有 资本的问题, 因而使得银行 的自有资本比 例一直很低
巴塞尔协议在日本
泡沫经济前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与股票总市值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GDP
261 273 286 305 324 338
股票总市 值
81 91 107 138 169 230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它们的倒闭使监管机构在惊愕之余开始全面审视 拥有广泛国际业务的银行监管问题 。
20世纪70年代起,国际商业银行的发展表现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