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主义
现代主义运动的兴起
构成主义最早的设计专题是 1922—1923 年间由亚历山大、维斯宁等设计的“人民 宫”,这是一座巨大的椭圆型体育馆建筑,旁边有一座巨大的塔,以无线电台天线网相 连,这些天线网同时成为建筑空间结构的组成部分。
俄国构成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李西斯基,他生于俄罗斯的斯莫林斯克,集画 家、建
筑师、摄影家、平面设计家和设计教育家于一身,是现代设计史上少数几位在各 个领域 都做出重大贡献的艺术大师之一。他把构成主义引入到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和工 业设 计中,创作了许多有代表性的构成主义作品。其平面设计作品具有强烈的构成主义 特色:
简单、明确,采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纵横结构和简单而强烈的色彩,成为当时俄 国平面
现代主义运动的兴起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
构成主义设计是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在俄国一小批先进知识分子当中产生的前卫艺 术 运动和设计运动,是在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影响下派生出来的艺术和设计流派。其主
要代表有埃尔·李西斯基(El lissitzky,1890—1941)、弗拉吉米尔·塔特林(Vladimir
Tatlin,1885—1953)、卡西米·马列维奇(Kasimir Malevich,1878—1935)等人,他们 赞美工业文明和机器的特征,提倡用工业精神来改造社会生活,崇拜机械结构中的构成 方式和现代工业材料,主张用形式的功能作用和结构的合理性来代替艺术的形象性,主 张以结构为设计的出发点,认为艺术的形式也应是抽象的几何形式。他们力图用表现 新 材料本身特点的空间结构形式作为绘画、雕塑及设计的主题,其作品尤其是雕塑很 像工 程结构物,因此被称为构成主义。和风格派一样,构成主义设计师用最抽象的几何
设计的主导性风格。
海报《红锲子攻打白色》 设计:李西斯基 俄国 1919 年
李西斯基为佩里康复印公司 设计的广告 俄国 1924 年
现代主义运动的兴起
李西斯基 1919 年设计的海报《红锲子 攻 打白色》采用完全抽象的形式,强烈表达出 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红色的楔形代表红色 政权的红军,而白色的圆圈则象征着白军及 各种反动势力的进攻和包围,由不同含意的 图形组合起来的画面构成了一种特定的图 意复合结构,正确而合乎逻辑地传达了作者 想 要传递的信息——以革命的红色力量粉
碎白色反革命势力的围攻。他 1923 年设
计的平 面作品“PROUN”具有典型的构 成主义特点,几何化的形式结构清晰可见。
平面作品“PROUN”
设计:李西斯基 俄国 1923 年
现代主义运动的兴起
波波瓦设计的运动服 俄国
柳波夫·波波瓦(Ljubov Popova,1889—1924)自 1921 年后将画家的才能转到织物、 服装和装置艺术上,设计了一大批具有构成主义特点的作品。如他设计的运动服就以 简 单的几何结构、简洁的几何图案和单纯的色彩,诠释了构成主义服装设计的语言。
形式 来进行设计,方块、直线、原色,最合理的结构成为其主要设计语言。他们都不约
而同 地找到了现代设计的形体特征——理性的几何形式,因而都成为现代主义设计最 具影响 的设计探索运动。
现代主义运动的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以马列维奇为代表的艺术家发展了一种在白色背景下进行几 何 构图的抽象艺术,这种风格在十月革命之后,被先锋派艺术家与政治上的革命联系起 来,力图为革命后的苏维埃国家提供一种新的美学生活方式。1922 年,亚历克赛·甘 撰 写了《构成主义》宣言,提出了构成主义的三个基本原则:技术性、肌理和构成。 技术 性代表了社会实用性的运用;肌理代表了对工业建设的材料的深刻了解和认识; 而构成 则象征了组织视觉新规律的原则和过程。这三个原则基本包括了构成主义设 计的全部内 容特征。一方面,构成主义艺术和设计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构成派艺术 家试图把对传 统的抛弃和对技术的热情与共产主义的理想联系起来,强调设计是为无 产阶级政治服务 的,提出要与工人阶级、农民共同享有新的艺术和设计,与统治欧洲 几千年的精英主义 设计文化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启迪了欧洲设计的先驱人物(如格罗 佩斯等);另一方面, 他们又以抽象的雕塑结构来探索材料的效能,并将产品、建筑、 设计与文化联系起来, 主张根据与工业化世界的关系来定义“艺术家”,从而使构成 主义与绘画、雕塑等传统 美术相脱离,走向了实用的“设计”范畴。
现代主义运动的兴起
构成主义运动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是 1920 年塔特林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塔方 案, 这座塔比埃菲尔铁塔还要高出一半,内部有三层建筑物,包括国际会议中心,无线 电台, 通话中心等,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钢铁结构,设计新颖,气势宏伟,结构特征突 出,虽最终 未能付诸实施,但其模型已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构成主义代表之作,其造型 具有典型的 现代设计特征。
第三世界国际纪念塔模型 设计:塔特林
现代主义运动的兴起
俄国构成主义通过 1922 年的国际构成主义大会和在柏林举办的苏联新设计展而得 到发展并传播到其他西方国家,从而对格罗佩斯等设计先驱人物及包豪斯的设计教育 体系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图 3-13、图 3-14)。米斯·凡·德罗 1923 年的钢筋混凝土结 构 办公室设计项目和有明显
面对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新的发明创造及新设备的推广应 用,
改变了设计的经济环境、文化及技术,设计界正酝酿着一场革命,一场以新设计取 代旧
设计的探索;而此时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又给这场设计革命找到了更深 层次 的依据。于是一场现代主义运动在欧美各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先发端于建筑领域, 然后 波及艺术及设计领域,为现代设计特征的确立做了理论上的准备和实践上的预演, 一种 新的取代传统设计理念的设计思想开始形成,这就是现代主义,它的产生意味着一 个新 的设计时代的悄然来临。现代主义运动是一个包括政治意识、哲学思想、文化、科 学和艺术的全面的社会运动,是在社会不同层面、不同形态上对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 初 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反映。在设计领域,其核心是对机器的承认,它强调机械化大生产 的出现是现代社会的必然结果,认为机器应当有适合自己时代的美学表达形式,而不应 披 上传统的、历史风格的外衣。现代主义思想是 20 世纪现代设计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