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试题1、新课程1、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
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
1、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
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1、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1、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和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1.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C.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1.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构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和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1.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B )的过程。
A、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B、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C、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为学服务D、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1.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
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1.在本次课程改革中,测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ACD )A.宽大效应B.晕轮效应C.中心品质D.刻板印象1、下列课程资源中最重要的是(C )A、教材B教室C、教师D、计算机网络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ABC )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 )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1.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
其中,利用网络资源(ABCD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D有利于构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1.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1.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和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A.对B.错答案:B1.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唯一的论断。
A.对B.错答案:A1.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A对B.错答案:B1.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A.对B.错答案:B1.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A.对B.错答案:A1 一般来说课程的具体结构是指(C)A. 教学计划和教科书B.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C.教学大纲和教科书D.教科书和教案1 对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最为深刻的理论的是(C)A. 心理学B. 伦理学C. 哲学D. 教学论2、教学2、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是(A)A. 备课B. 上课C. 作业的布置D. 课外辅导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 )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C 启发性原则2.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活动方式。
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 )A.个别教学B.课外教学C.课堂教学2、“教学和发展”的思想是D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班斯基C、布鲁纳D、赞可夫2.赞科夫在《教学和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C )A.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2.赞科夫的《教学和发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差生”发展。
2、“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是提出来的。
C2、按教学的任务分,课的类型有CD A谈话法B复习课C单一课D 综合课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 )A.上课B.备课C.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2.教学的中心任务是(B )A.发展学生的智力B.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构成基本技能、技巧C.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2 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BC)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A.对B.错答案:A2.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和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A.对B.错答案:A2.教学设计中、教师了解不同的学生特定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改进教学设计质量。
A.对 B.错答案:A2.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
A.对B.错答案:B 3、我国的专职教师大约在奴隶社会初期出现。
聘任教师的形式有(ABCE)A招聘B续聘C解聘D不聘E辞聘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C )A.教书B.育人C.教书育人3、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3. 教师向学生叙述描绘事物和现象的教学方法称为(C)A. 讲读法B. 讲解法C. 讲述法D讲演法3、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C )。
A热爱学生B为人师表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D团结互助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C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综合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3. 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不包括(D)A.文化素养和学科专业知识B.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C.职业道德素养 D.多年教学经验3.教师在和学生的交往中对学生的印象和看法属于(C)A. 绝对评价B. 绝对性评价C. 非正式评价D. 正式评价3.“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B )A.复杂性、创造性B.主体性、示范性C.长期性、间接性3.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A.对B.错答案:A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A.对B.错答案:B3.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A.对B.错答案:B4、教学过程4、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为_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4、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4、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
四个发展阶段。
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构成表象;(3)理解教材,构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构成技能技巧。
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感知教材、构成表象B.理解教材、构成概念C.运用知识,构成技能技巧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C )是现实的过程。
A.心理过程B.信息过程C.认识过程4、教育活动的本质是(A)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4、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
CA备课B排课表C批改作业D教研活动4、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A )。
A备课B排课表C批改作业D教研活动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作出的评价报告属于(D)A. 绝对性评价B. 绝对评价C. 非正式评价D. 正式评级5、综合实践活动5.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课时。
(A )A.必修3 3 B.必修1 1 C.选修3 3 D.选修3 45.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性是:A.整体性B.实践性C.预定性D.开放性5.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ACD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B.课外兴趣小组C.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D.劳动和技术教育5.下列课程中,属于综合课程的有:A科学B体育和健康C.历史和社会D综合实践活动6、智力6.智力年龄的概念是比纳提出的。
答案A A.对B.错6.在全人类中智力是常态状态分布。
6.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培养。
A.对B.错答案:A 6.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D )A.信度B.效度C.智商D.常模26.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6.智力是一般智力的综合。
技能是一种熟练。
6.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 )A.观察力B.想象力C.思维力6.智力的高级表现是(A )A.创造能力B.抽象概括能力C.观察力7、注意7.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 A.对B.错答案:B7、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8、学生8学生发展是掂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
8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
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 )A.自觉性B.独立性C.创造性8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B。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8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