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宁夏特色文化的基础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浅谈宁夏特色文化的基础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浅谈宁夏特色文化的基础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摘要】作为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的宁夏的特色文化构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文化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两个文明共同发展的需要。

如何构建以宁夏的历史、民族、人文、自然和文化创新为基础的富有地方特点,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区域文化,是摆在我区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宁夏特色;文化构建;区域文化
1.发展宁夏特色文化的基础优势
1.1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是构建宁夏特色文化的思想基石
江泽民同志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任务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指导全党工作的伟大纲领。

关于“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论述是新时期文化工作的指导方针。

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是科学的、向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

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深刻思想内涵,并以此为标尺构建区域特色文化,就是对“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切实实践。

1.2风格独特的回族文化、西夏文化、黄河文化是构建宁夏特色文化的坚实基础
特色文化是地区的一个品牌,一种资源,是它展示于外部的文化的典型形象。

它虽不等同于区域文化的总体形象,但它却是一个地区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内核和可以作为其外部标志的典型形象。

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积淀;秀美的山川及所形成的人文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传统和习俗等等都是最具特色的宝贵遗产和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优势资源。

宁夏是中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

占全国回族总人口17.72%的大分散、小集中的回族人口分布,使宁夏山川处处充满着浓郁的以穆斯林信仰文化为特征的回族文化氛围。

回族男人头上的白帽、女人的盖头;遍布城镇、乡村的清真寺;街道、市场上高挂的清真牌匾;美味的回族小吃;回族妇女独具风格的剪纸、刺绣、手工艺品,还有那些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中独占一席的民间叙事长诗,使回族文化的彰显与表达自信而强烈。

虔诚的伊斯兰宗教信仰、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使鲜明的回族文化得是断传承光大。

以西夏王陵为代表的西夏文化是宁夏历史的最辉煌的一页,而今已成为宁夏独有的旅游资源,对西夏文化的发掘、保护是宁夏人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

“天下黄河富宁夏”这句自古以来的民谚不仅道出了黄河对宁夏大地的哺育
之恩,也是黄河文明与宁夏文化之间母子关系的写照。

黄河文化的博大深厚,在宁夏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深刻的表现于它的兼容并包。

宁夏的古庙、佛塔、石窟与众多清真寺、宣礼塔和谐相应;历代王朝修建的长城遗址,使宁夏成为“中国长城的博物馆”;反映原始文化的极具历史价值的水洞沟遗址、贺兰山岩画和当今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却少有地域观念隔阂的城市移民文化特点,使宁夏文化充分体现出融合古今,汇聚兼容的特有秉赋。

极具开放性、包容性的文化是最具生命活力的文化,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宁夏文化的这一基本优势。

2.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发展宁夏特色文化的优势
宁夏南部有黄土高原的绿色宝库—六盘山;西海固的“花儿”正唱响在这里。

北部川区地势平坦,黄河自南向北流经12个县、市,形成沟渠纵横,田园如画,稻香鱼肥的“塞上江南”独特风光。

黄河从浩瀚的腾格里沙漠边缘穿过中西部的干旱、半干旱地,构成宁夏山川上雄浑的“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的自然景观。

塞上明珠沙湖,湖光沙色共呈一方的神奇景色突显着大自然的魅力。

近年来宁夏旅游业以独特的资源勃兴,并且在逐渐注重其文化内涵的开发。

著名作家张贤亮以“出卖荒凉”的名义,打造了使“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的西部影视城,往日荒凉的古堡废墟—镇北堡成为宁夏新的人文景观。

依托大漠黄河自然景观而举办的“宁夏大漠.黄河国际旅游节”已成为我区知名的旅游经济文化品牌。

“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手比赛”也已成为有影响力的知名文化品牌。

这些变资源优势为旅游、文化市场优势的成功例证都在增强着宁夏的文化实力。

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宁夏特色文化发展的广阔空间。

3.发展宁夏特色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认识到宁夏在构建自己特色文化时所具有的优势无疑会增加我们对宁夏文化发展的自信心。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发展宁夏特色文化是一项庞大、繁复的系统工程,其过程中会有许多矛盾、困难。

3.1应从理论上进一步明确发展宁夏特色文化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发展宁夏特色文化的长远目标提出明晰、准确的整体思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对宁夏区情的认识不断深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区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文化内涵的深入开掘,回族文化、西夏文化、黄河文化逐渐被确定为宁夏最具有特色的文化,并被世人所认同。

我区有不少专家学者及社科研究机构对回族文化、西夏文化有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但从文化理论的角度来看,至今仍未有将这三大特色文化提升到一定高度,做理论上的详尽阐述与确认。

如果区域文化的特色仅停留于民风民俗、历史遗存或旅游业的“看点”层面,而缺乏对其内涵的开掘,对其形式的有战略眼光的发展与利用,特色便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其它文化的不断冲击而逐渐丧失。

我们急需制定相关的文化发展战略与政策,切实发挥文化在建设新宁夏进程中所应有的促进作用。

3.2民族民间艺术的抢救、保护、利用关系到特色文化的延续与传承,应当
成为构建宁夏特色文化工程的重要内容
民族民间艺术是现代文化发展中最具多样性的宝贵的资源,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富生机和活力的部分。

没有对民族民间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扶植保护,不仅难以认识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更难以完成建设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

令人忧心的是,宁夏的民族民间艺术正与其它地方的许多民间艺术一样,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面临着断代或消失的命运。

回族民间艺术的代表“花儿”,在我区已出现民间歌手后继无人的状态;宁夏回族最富特色的乐器口弦的制作艺人今日已难以寻觅;由于经费等原因,我区的民族民间艺术调查,发掘保护工作近年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如果以上这些状况不能在短期内有所改观,宁夏的特色文化构建将会是“无本之木”。

3.3摒除落后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应成为构建宁夏特色文化的根本动力
在宁夏这片土地上奋斗的文化工作者有着特别的奉献和敬业精神,但宁夏的文化事业发展中也缺乏适应时代潮流的观念意识、市场服务意识和紧迫感。

许多文化工作模式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所造就的观念中,在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和文艺创作,观念上与时代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

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中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创新始终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

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对宁夏这样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有着更为迫切的要求和重要意义。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到党的十五大确立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三大纲领,和世纪之交提出的“三个代表”中“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

理论在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特色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必须根据宁夏的自然生态和人为生态状况,探索出有宁夏特色的文化经济发展模式。

我们应当下大力气解决构建宁夏特色文化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发挥优势,排除劣势,注重创新,构建起有宁夏地方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