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勘查项目设计编写提纲
第一章项目概况
1.目的任务:主要包括任务来源、任务书的主要内容、工作周期及成果提交时间等。
2.工作区范围和地理条件:主要包括工作区的地理位置、坐标范围、行政区划、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概况、交通条件、供水、供电情况以及社会经济概况等。
3.矿权登记情况:包括勘查区内探矿权、采矿权登记范围、面积等,矿业权属说明,附区块图。
4.矿山概况及资源危机情况分析。
第二章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1.以往区域矿产地质工作简况。
主要是各种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化探、区域物探(包括区域重力、磁法、航空电法、航空能谱测量等)、遥感地质、区域矿产等,并对其成果作简要评述。
2.以往矿区地质工作。
已进行勘查的工作程度、已提交的勘查报告、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应附已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表及主要工程分布图。
对已提交的成果应确切地予以表达。
3.以往科研工作。
对涉及本次勘查的科研工作,要重点说明其工作成果和重要结论,特别是对矿床预测的成果予以评述。
4.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予以详述。
尤其是影响接替资源找矿突破的关键性地质问题、技术问题和可能的
解决途径,应结合本次工作的目标任务加以详述。
第三章矿产地质特征
主要从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条件分析说明工作部署的依据。
1.区域成矿条件。
重点阐明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遥感地质特征、区域矿产分布及成矿规律。
本节要避免泛泛罗列地质资料,力求文字精练、高度概括。
2.矿区地质特征。
重点放在与找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地质特征上。
若为沉积矿床,应将重点放在与沉积作用有关的沉积类型、沉积相模式及沉积成矿作用;如矿床主要受构造控制,应重点分析控矿构造和含矿构造类型及性质特点,如断裂的特征、规模、产状等;若为岩浆型矿床,要从岩浆岩岩性岩相分带、侵入特征等方面进行叙述;对成矿条件、成矿期次较复杂的矿床,要分别叙述其主要成矿特征。
同时,阐述勘查区内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及其与找矿的关系。
3.矿体地质特征。
包括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空间位置、分布特征,矿石类型、矿物共生组合,矿石品位,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围岩蚀变等特征。
4.矿石的选冶情况及经济技术分析。
主要叙述矿山企业或与勘查区矿石类型相近的选冶情况及经济技术指标分析。
第四章工作部署
1.总体部署原则
(1)论述本项目不同工作区勘查工作的基本要求及选择的勘查
手段;
(2)勘查类型和工程间距的确定;
(3)论述总体工作部署与阶段性(年度)工作部署的关系;
(4)工作部署图。
2.主要工作内容及工作部署
主要包括测绘、地质填图、探矿工程、采样测试、矿石选(冶)性能试验与评价、开采技术条件、物探、化探等各项工作及其具体部署。
(1)测量工作
测量工作包括矿区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
地形测量根据以往工作情况确定,工程测量包括地质填图、探矿工程、物探、化探的工程测量工作。
(2)地质填图工作
通过地质填图,查明矿区内地层构造、岩石与各类物化探异常、矿化带及矿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围岩蚀变及分布等主要控矿因素,研究地表矿体的产状及其变化。
视工作区大小和矿床的复杂程度,具体确定矿区填图比例尺,说明填图范围、面积、剖面测制地点。
已有相应比例尺地质图的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修测。
(3)探矿工程
槽井探工程主要用于系统揭露圈定地表矿体、构造、重要地质界线及各类异常。
钻探工程,主要用于控制矿体,了解矿体的深部延伸,探查新矿体。
坑探工程,主要探查新矿体,或追索矿体。
重点论证勘查类型,说明各类探矿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工程布置、工作量及施工顺序。
(4)物探工作
物探工作应根据已有物探资料、矿种及围岩的物性特征选择相应的物探方法,工作比例尺按工区面积及矿体规模形态选择。
详细说明物探工作的方法选择、工作比例尺、工作部署位置、工作量(面积和长度)、施工顺序。
有钻探施工的根据需要部署井中物探工作。
(5)化探工作
化探工作采用的比例尺及取样分析方法,要根据勘查区特点进行选择。
详细说明化探方法选择、部署位置、面积、工作量。
物化探工作部署要有的放矢,按有关规范要求执行,并编制相应专业施工设计。
物化探工作采用的比例尺应尽可能与地质填图比例尺一致,并确定有效的成图方法,做好物化探资料的综合解释。
(6)采样测试工作
详述各类地质工作中的各种样品的采集目的和采样工作的采样原则、具体布置、设计数量、分析测试项目等。
(7)矿石选(冶)性能试验与评价
矿石类型可与现在生产实际对比,可进行原有资料类比。
利用原有资料进行类比的,要说明类比情况和结果。
发现新矿石类型的必须做矿石选(冶)性能试验与评价。
(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说明在勘查工作中应进行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的部署原则、具体工作部署。
该项工作需对开采技术条件和开采环境影响作出评价。
利用原有资料可以进行类比的,要说明类比情况和结果。
(9)可行性评价
一般情况下,可根据矿山现行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类比评价,确定资源量的经济意义。
矿石、矿床类型完全不同,应开展专门的概略研究。
(10)综合研究工作内容(包括安排专题研究工作的矿区)
第五章工作安排及实物工作量
1.总体工作安排
列表说明分年度工作安排。
2.年度工作安排
按照施工顺序编制各项工程实物工作量。
说明年度工作安排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尤其是当年的工作进度、各项工作施工顺序,编制各项工程施工顺序一览表。
3.编制实物工作量汇总表
包括总工作量和年度工作量。
第六章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1.测量工作
详述测量精度要求,要充分利用GPS定位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2.地质填图
详述填图精度的要求及方法的选择。
3.槽井探工程
重点说明各类槽井探工程规格、施工方法、质量要求。
4.钻探工程
重点说明钻探工程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
总体钻探工作量超过5000米的必须有专门的钻探施工设计。
5.坑探工程
设计中应说明坑探工程的技术质量要求。
6.物探工作
说明物探工作使用仪器设备的性能、使用条件、技术参数,确定本项目物探工作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物探工作一般应编制相应的专项设计。
7.化探工作
说明化探工作的采样、分析的技术和质量要求。
采用的比例尺及取样分析方法,要根据勘查区特点进行选择。
面积性工作需编制相应专项设计。
8.取样化验工作
应详细说明拟采集的岩矿样、化学样、光谱样、选矿试验样和同位素样等各类样品的采样方法和质量要求。
提出分析样品的技术指标要求。
9.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说明在勘查工作中进行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的技术质量要求。
10.矿石选(冶)性能试验与评价
说明矿石选(冶)性能试验与评价中样品采取的要求,试验的技术指标。
11.地质编录
说明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
12.综合整理
说明工作要求。
第七章组织管理和项目组人员设置
1.组织管理
2.协作单位及任务分解
3.项目人员组成及分工
第八章经费预算
项目预算按有关要求编写(详见六,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设计预算编写要求)。
第九章预期成果及资源量估算
1.预期提交的矿产资源量。
勘查工作预期提交的资源/储量,按照GB/T17766─1999规定的分类提交。
说明矿床工业指标的确定、估算方法。
附资源量设计估算图及计算表。
说明资源量估算分类依据,与已有矿山或企业类比的,详述类比依据和结果。
2.预期提交成果报告、附图、附件、附表目录。
3.提交成果时间。
4.资料汇交时间。
第十章风险分析与保障措施
1.风险分析
2.保障任务完成、提高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项目全面质量管理措施
3.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附图:
1.交通位置图(可为插图)
2.区域地质图
3.探矿权、采矿权登记范围图(如图面允许可与其他图件合并)4.地质勘查工作程度图
5.矿区地形地质图
6.物化探异常图
7.总体工作部署图及工程布置图(必须标明探矿权和采矿权范围)
8.勘查线设计剖面图
9.坑探工程设计平面图
10.资源/储量估算图
11.其它必要图件
附件:
1.协议书文本复印件
2.矿权证书及有关证明文件复印件
3.外协工作协议书复印件
4.资质证明复印件
5.探矿工程、物探、化探、地形(工程)测量、专题研究等专项设计书
6.其它必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