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水阁中心小学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建筑设计一、工程概况丽水市水阁中心小学校址位于丽水市经济开发区内,基地西距开发区中心大道30米,南距北三路112米,东临东一路。
基地南北长约202米,东西宽约200米,总用地面积40047平方米,地块形状方整,地势平坦,是一块理想的建校用地。
水阁中心小学规划建设36个班,可容纳1620名在校生。
方案力求把水阁中心小学设计成环境优美、设备齐全、高档次、高品位的一流校园。
二、设计依据1.《丽水市水阁中心小学设计方案招标邀请书》2.《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3.《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4.《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浙江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通知》5.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规范、规定和标准。
三、校园总体规划布局1、设计构思本设计崇尚、尊重自然环境,力求创造生态校园,体现园林式校园的特点,以现代的手法、现代的构思和现代的材料来营造一个现代的绿色园林校园,营造出一种优异的校园环境。
设计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对中国园林及院落式建筑布局的认知和审美——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视“自然”为人类生存的母体,精神的家园,同时赋予其时代的内容和表现方式。
·引入周边山体自然景观,整体融入区域地景,形成天人合一的校园生态环境。
·以绿色校园为构思骨架与灵魂,动静分离,疏密有致,相互渗透的功能分区。
·层次分明的校园主次道路形成高效便捷的路网结构。
2、规划结构及功能分区设计以主环路为骨架,相关功能区周边布置形成自由生动的规划结构:其主要构成为江南园林式及院落式的布局理念与手法,来对校园进行区块划分和功能定位。
整个校区分成四个大区块,其中东面临近东一路处设一个校前区,为学校入口广场。
围绕校前区的为教学行政区,主要为教学用房、行政用房及图书资料室。
教学区西面为运动区,由300米操场、排球场及风雨操场组成。
运动区北侧由学生宿舍和餐厅组成生活区。
各个区块既各自独立,又联系方便,共同构筑成一个功能分区合理,使用方便、高效的绿色校园。
3、交通组织校园道路系统由主环路、次路、休闲步道组成路网。
根据功能分区的需要,整个校区共设两个出入口,主入口设于东面东一路,基地最北端设一次入口,主要服务于食堂等服务用房。
主环路宽6米,是串联各功能区的交通主骨架,并起组织校园各层次空间景观的作用。
次路宽3.5米,联系各功能分区中的各单体。
交通组织包括动态交通组织和静态交通组织。
动态交通组织,机动车交通主要由主环路解决。
次路主要解决步行交通,同时与主环路一起满足消防需要。
静态交通组织,主要通过中央核心区块来组成,并且与主入口的广场,游憩空间等共同构成丰富而有序的空间载体。
4、空间组织结合环境与各项功能要素,塑造有机融于自然的校园空间是我们的设计目标。
方案通过空间的大与小,收与放,隔与透等的对比统一,组织了完整的空间序列。
另外在处理校园建筑层次与景观方面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手法。
手法一:突出建筑及空间起伏与层次,主从与重点。
寻求场地中心轴线及建筑的序列,形成错落的外围轮廓线,取得富有韵律的校园建筑总览,主导空间的入口广场及大量种植植物并且布置不同风格的观赏景点,使园林式的校园主题突出,又能凝聚校园的内在精神,同时以达到园林建筑步移景异的效果。
手法二:通过景观主轴作为空间联系纽带,以期造成校园向心,内聚的空间效果,使有限的空间具有无限的开阔气氛,同时具有亲切,宁静和曲折,富有变化的感觉。
手法三:力求通过大中见小,小中见大,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或藏或露,或浅或深,用迂回曲折的造园手法创造一种花影,树影,水影,风声等无形之景与有形之景交替生辉的意境。
手法四:有法而无定式。
将许多要素之间不露痕迹地置于某种联系的制约之中,而作为视觉联系的基本内容便是彼此间都同时考虑到看到与被看这两方面要求。
方案在空间序列处理主要形成三个层次的空间。
校园第一层次空间是我们设计的校前广场,属开放空间,它是进入校园的起始点,既有合理的空间尺度,又有一定的空间氛围,达到视觉上最大限度的升华。
校园第二层次空间是一组性质不同的绿化庭园,它们补充衬托或者对主空间起着导引的作用,这些第二层次的空间都补充衬托联结着中心主空间,相对第一层次,它们的领域感增强,属半开放空间。
校园的第三层次是院落空间,无论是教学楼围合的院落还是学生的公寓组成的院落,它们都有了更多的领域感和私密性,亲切宜人,属半封闭空间。
四、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以校园规划为依据,延续其设计理念和指导思想,进一步体现和深化既具有现代气息,又蕴含中国园林文化的生态校园特色,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和共生,设计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崇尚自然,尊重环境,结合地形,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2)建筑形象力求体现时代性,中国传统文化延续性和校园文化气息。
创造富有独特个性的绿色园林式校园建筑。
3)建筑风格注重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把握统一与变化的关系。
突出重点建筑,协调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在统一中充分考虑院落建筑群之间的识别性和差异性。
1、注重建筑功能的合理性和功能的可转换性,以适应科技高速发展带来的功能变化,同时考虑建筑适当的超前性。
2、注重建筑内外空间形态的组织和变化,强调空间形态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重视空间序列的节奏。
3、充分考虑建筑造型的可观赏性和标志性,注重各角度的景观效果,注重第五立面的设计,采用平坡结合手法,寻求与环境协调,并且能体现现代园林式建筑的时代特征,注重总体效果和局部处理。
五、单体设计1、综合楼作为位于整个学校的重心点上的建筑,有平衡各建筑体量的作用,并且作为入口广场的视觉收头,使视觉空间有一个升华。
作为整个校园的标志性建筑,在立面处理上采用了园林式建筑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处理手法,并以现代的材料和校园清水砖墙风格相交叉丰富了主体立面,既达到体量上的效果也达到了视觉上的冲击,带来现代的园林式建筑的新思潮。
综合楼由各功能教室,行政用房、图书资料室组成。
2、教学楼位于主入口广场北侧,由三幢教学楼组成。
教学楼前后有连廊相接,方便学生观景休息及教师教学使用,同时也带来校园视觉空间上的变化更是一条景观通道,教学楼前后距离大于25m,并且把绿景引入内部空间,使功能相对明确,单一,但又是全校师生相处时间最长的空间具有充分的景色趣味,使“绿秀”流入课堂,最大限度的缓解压力,放松心情!3、体育馆、游泳馆作为学校四个功能分区中体育运动区中的重要建筑,其位置十分重要,既要照顾宣传教学的关系又要照顾到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系,以满足学生日常使用。
故将其布置于基地的南端,既解决了教学及日常使用的关系,同时又与综合楼形成一个宏伟的建筑群体。
4、宿舍宿舍采用简洁的条式布置,每个宿舍单元都有一个室外活动空间。
立面造型采用坡顶,生动活泼充满活力。
5、食堂食堂位于基地最北端,功能上按要求设置餐厅,厨房等。
在造型上充分考虑此位置的重要性,采用了2个体块的叠加交叉处理,前后以楼梯间制高,中间轴以玻璃面,表现现代庄重气派大方的感觉,屋面设计弧形采光顶棚,使其造型新颖别致。
六、社会效益分析1、在丽水经济开发区新建水阁小学,可以扩大招生规模,可以缓解人民群众迫切希望子女进好学校就读的矛盾,提高丽水市整体教育水平。
2、在开发区新建水阁小学,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提高开发区的档次和品味。
3、项目的建成,将优化丽水市教育资源的配置,改变丽水市的教育格局,推进丽水市教育的整体发展。
4、可以促进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加快丽水城市化的进程。
七、经济技术指标总用地面积:40047㎡总建筑面积:13047㎡其中:综合楼:2540㎡教学楼:5095㎡风雨操场:1217㎡学生宿舍:3256㎡食堂:939㎡建筑密度:18%容积率:0.32绿地率:39.8机动车泊位:11个第二章结构设计一、计要求及依据(一)有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二)国家有关规范及标准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5、《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08-200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27、《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三)自然条件本工程位于丽水经济开发区,按照GB50011-2001规范的要求,本地区建筑为非抗震设防区。
基本风压:0.3 kN/m2基本雪压:0.45 kN/m2设计基准期:50年结构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二、楼面活荷载取值三、结构设计(一)综合楼综合楼为四层建筑(不含阁楼),层高为3.6m,主要柱网为3.6X5.4米、3.0X6.0米,采用框架结构,(二)教学楼教学楼为四建筑(不含阁楼),层高3.6m,主要柱网为4.2X5.4米,采用框架结构。
(三)风雨操场风雨操场为一层建筑(不含阁楼),主要柱网为8.0X25米,采用框架结构,屋顶采用网架结构。
(四)食堂食堂为二层建筑,主要柱网为3.0X6.6米,采用框架结构。
(五)学生宿舍学生宿舍为五层建筑(不含阁楼),主要柱网为3.3X4.5米,采用框架结构。
根据本地区的工程经验,同时学校建筑为多层建筑,拟采用天然基础。
四、材料钢筋:HPB235-I级钢,HRB335-II级钢,墙体:0.00以下为机制实心砖,0.00以上为多孔粘土砖。
混凝土:采用为C25。
第三章给排水一、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3.给排水设计有关的规范和手册二、设计范围本工程设计包括小学室内外给排水和消防设计三、给水设计本工程拟从学校东侧的市政给水管网引入二根DN150的供水管,在校区内沿建筑物群形成环状给水管网,供学校的生活和消防用水。
1.用水量计算2.生活给水系统学校的生活给水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均为下行上给式供水。
四、消防设计消防用水量室内消火栓15L/S,火灾延续时间2h。
室外消火栓25L/S,火灾延续时间2h。
1.室外消防室外消防给水管与生活给水管共用,在校区内形成DN150的环状给水管网。
室外设置SS100-1.0型地上式消火栓4套。
2.室内消防根据规范要求,在校区建筑物内设置独立的室内消火栓系统。
A、室内消火栓根据规范要求,在校区建筑物内各层均设置室内消火栓,消火栓的布置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股室内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在室外同时配置六套SQ-100型地上消防水泵接合器。
校区室内消火栓系统火灾前期10分钟的消火栓用水量由学校的消防水箱提供,消防水箱储水量为12 M3,设置在教学楼的屋顶。
在教学楼屋面同时设置D800隔膜式气压罐组一套,稳压水泵二台(一用一备),以确保校园内消火栓管网最不利点的工作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