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科目借贷用法

会计科目借贷用法

会计科目“借方”或“贷方”的记忆方法分2大类:1、资产类、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损益类中的“损”类科目(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管理费用、所得税)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2、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中的“益”类科目(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账户的余额一般在其增加方。

需掌握教材37页会计科目表基础会计学中所涉及到的5大类结转1、购进业务中,结转已验收入库的实际成本。

借:原材料贷:物资采购2、结转/归集分配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间接费用归集完毕)3、结转产品的生产成本。

即:完工产品转为库存商品/产成品借:库存商品/产成品(产品入库)贷:生产成本4、结转库存商品的成本。

即:产品卖掉进入销售环节,产品的成本应当从库存商品结转到“营业成本”。

借:营业成本贷:库存商品5、结转损益。

即:结转到“本年利润”(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中,损益类账户期末无余额。

本年利润用来核算出企业当期实现的利润。

因为收入-费用=利润,所以核算利润的时候,要通过2大类的分录结转,才能得出最终的利润数。

1)要结转“益”类(收入类)的科目。

“益”类的科目属于利润的增加项,比如: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结转时都结转到“本年利润”的贷方。

借:“益”类的科目(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等)贷:本年利润(贷方表增加数,可以理解为收入使得利润增加)2)要结转“损”类(费用类)的科目。

“损”类的科目属于利润的减少项,比如:营业费用、营业税金,营业成本、管理费用、所得税等,结转时都结转到“本年利润”的借方。

借:本年利润(借方表减少数,可以理解为费用使得利润减少)贷:“损”类的科目(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营业外支出等)3)通过前2步本年利润借贷方的比较,能看出企业是盈利还是亏损,如果是贷方大于借方说明企业是盈利,反之亏损。

利润分配:用来反映企业利润分配总额或亏损弥补总额,即年末把“本年利润”账户余额结转到“利润分配”中,结转后本年利润账户无余额。

如果企业是盈利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对实现的利润可进行分配。

如,分给股东的利润;税后提取盈余公积金等。

借:利润分配贷:应付利润、盈余公积等将这2笔的利润分配数相抵,则可计算出未分配利润。

总之,关于结转的问题是初学者的一个难点。

但有一个规律,结转要从相反的方向转出。

如:营业收入平时取得收入的时候登记在贷方,结转到利润中核算利润的时候,就要从借方转出,借记营业收入。

几个不容易区分的会计科目1.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营业费用是在销售环节所发生的,如广告费、展览费,宣传费、销售中的运输费。

在日常管理环节或行政部门、厂部这类机构发生的办公费、报刊杂志费等计入管理费用。

而生产车间发生的间接费用,则计入制造费用。

为生产产品发生的直接费用,计生产成本2.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接受投资人(国家、个人、企业)投入的都计入“实收资本”,这部分是要有回酬的。

要在实现利润后,需要给投资人分红、分利润的。

接受捐赠的,即不图回酬无偿给予的,则计入“资本公积”。

从税后利润中按照规定提取的叫“盈余公积”,可以用来弥补亏损,转赠资本,分配利润。

借贷记账法应用例题:1.某工业企业20××年6月份发生有关经济业务如下,要求根据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1)以银行存款17 500元交纳所得税。

借:应交税金 17 500(-)贷:银行存款 17 500(-)(2)开出转账支票20 000元,支付应分出的利润。

借:应付利润 20 000(-)贷:银行存款 20 000(-)(3)投资者追加投资100 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100 000(+)贷:实收资本 100 000 (+)(4)向银行借入一年期的借款200 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200 000 (+)贷:短期借款 200 000 (+)(5)收到出租包装物押金50 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50 000 (+)贷:其他应付款 50 000 (+)(6)以银行存款100 000元偿还一年到期的借款。

借:短期借款 100 000(-)贷:银行存款 100 000(-)(7)采购材料一批,应付货款为72 000元。

借:物资采购 72 000 (+)贷:应付账款 72 000 (+)(8)以现金支付上述材料的搬运费200元,并结转物资采购成本。

借:物资采购 200 (+)贷:现金 200(-)借:原材料 72 200 (+)贷:物资采购 72 200(-)2.某企业发生下列经济业务,要求根据编制会计分录。

(1)发出材料汇总表列示,生产甲产品领用材料20万元,生产车间一般耗用50 000元,管理部门耗用30 000元。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200 000制造费用 50 000管理费用 30 000贷:原材料 280000(2)期末工资分配表列示,生产甲产品发生工资费用10万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费用30 000元,管理部门工资费用80 000元。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00 000制造费用 30 000管理费用 80 000贷:应付工资 210000(3)以银行存款支付管理部门办公费用15 000元。

借:管理费用 15 000贷:银行存款 15000(4)预提本月生产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用3 000元。

借:制造费用 3 000贷:预提费用 3000(5)以现金支付工资21万元。

借:应付工资 210 000贷:现金 210 000(6)期末固定资产折旧计提表列示,车间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80 000元,管理部门应计提折旧70 000元。

借:制造费用 80 000管理费用 70 000贷:累计折旧 150000(7)以银行存款支付企业本月管理部门水费10 000元。

借:管理费用 10 000贷:银行存款 10000(8)以银行存款5 000元支付电费,其中生产产品耗用4 000元,管理部门耗用1 000元。

借:制造费用 4 000管理费用 1 000贷:银行存款 5000(9)设期初生产费用余额为20 000元,期末在产品成本为18 000元,计算并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制造费用转入"生产成本"=50000+30000+3000+80000+4000=167000完工产品成本=20000+(200000+100000+167000)-18000=469000借:生产成本 167 000贷:制造费用 167000借:产成品 469 000贷:生产成本 469000总结:错账更正方法红字更正法:记账凭证的科目或借贷方向错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补充登记法:记账凭证的科目或借贷方向正确;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划线更正法:记账凭证无误,属登记账簿时文字或数字的笔误1.开出现金支票3 000元,支付管理部门办公费用。

此项经济业务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管理费用300贷:银行存款 300补充登记法(分录正确,只是金额少计)借:管理费用 2 700贷:银行存款 2 700开出现金支票2 000元,支付管理部门办公费用。

此项经济业务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管理费用 2 000贷:现金 2000 红字更正法2.结转本月生产完工产品成本87万元。

此项经济业务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营业成本 870 000贷:生产成本 870 000红字更正法(会计科目错误)借:营业成本 870 000贷:生产成本 870 000借:库存商品(产成品) 870 000贷:生产成本 870 000结转本月已销商品的成本54万元。

借:营业成本 450 000贷:库存商品 450 000 补充登记法3.摊销本月车间应负担的固定资产保险费21万元。

此项经济业务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生产成本 210 000贷:待摊费用 210 000红字更正法(会计科目错误)借:生产成本 210 000贷:待摊费用 210 000借:制造费用 210 000贷:待摊费用 210 000摊销本月管理部门应负担的保险费120 000元。

借:管理费用 210 000贷:待摊费用 210 000 红字更正法4.分配本月应付工资,其中生产工人工资50万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80 000元,企业管理部门人员工资12万元。

此项经济业务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生产成本 500 000制造费用 80 000管理费用 120 000贷:现金 700 000红字更正法(会计科目错误)借:生产成本 500 000制造费用 80 000管理费用 120 000贷:现金 700 000借:生产成本 500 000制造费用 80 000管理费用 120 000贷:应付工资 700 000分配本月应付工资,其中生产工人工资30万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50 000元,企业管理部门人员工资10万元。

此项经济业务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生产成本 300 000制造费用 50 000管理费用 100 000贷:应付工资 450 000根据该记账凭证,在登记“应付工资”总账时将450 000元误写为540 000元。

5.结转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45 000元。

此项经济业务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生产成本 45 000贷:制造费用 45 000根据该记账凭证,在登记“制造费用”总账时,将45 000元误写为54 000元。

划线更正法(账簿记录错误)在“制造费用”账户中,在数字54 000上划一条红线,在其上部写入正确数字45 000,在更正处签章。

结转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54 000元。

此项经济业务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本年利润 45 000贷:制造费用 45 000总结:成本计算外购材料取得成本买价+附带成本附带成本包括运杂费、包装费、定额内的途中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直接费用可直接确定计入:如买价间接费用(共同发生的费用)要分配计入:如共同发生的运杂费例题:某企业发生下列业务,要求编制会计分录(原材料账户写出明细科目)。

(1)购进A、B、C三种材料,A种材料的买价为50万元,B种材料的买价30万元,C种材料的买价为20万元。

其中A种材料的货款以银行存款支付,B、C两种材料的货款尚未支付。

借:物资采购 1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500 000 应付账款 500 000 (2)以银行存款5 000元支付上述三种材料的运费。

(按买价分摊)分配率=5000÷1000000=0.005A材料分摊运费=500000×0.005=2500(元)B材料分摊运费=300000×0.005=1500(元)C材料分摊运费=200000×0.005=1000(元)借:物资采购 5 000贷:银行存款 5 000(3)以现金300元支付上述材料的搬运费(按买价分摊),结转入库上述三种材料的实际成本。

相关主题